资源简介 10.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教学设计一、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与核心内容,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明确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教材定位:本课是“维护国家利益”单元的核心内容,承接国家利益相关的基础认知,通过《南京照相馆》的影片素材及历史史实,深入解析国家利益的内涵、核心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为学生将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国家有一定的归属感,但对“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和抽象,对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核心利益的重要性以及自身与国家利益的关联缺乏深入认识。他们容易受到影视作品和社会言论的影响,适合通过生动的影片情境和真实的历史案例,引导其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三、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国家利益的内涵与核心内容,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性,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认同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责任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明确自身在维护国家利益中的角色,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法治观念:结合相关知识,明确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受法律保护,认识到任何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谴责和制裁,增强法治意识。健全人格:通过分析影片中人物的抉择和历史人物的壮举,培养在国家利益面前的坚定立场和理性判断能力,抵御错误言论和行为的影响。道德修养: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中,体会爱国精神的价值,树立爱国、敬业、奉献的道德准则,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国家利益的含义;我国核心利益的内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难点:理解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将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五、设计思路总议题暗房光影里的坚守:从《南京照相馆》读懂国家利益的重量子议题1光影中的抉择——什么是国家利益?子议题2镜头下的底线——核心利益不容触碰子议题3暗房里的力量——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一、情境导入:光影中的守护 1.播放《南京照相馆》1分钟核心预告。2.提问:“同学们,视频里的人们躲在照相馆里,紧紧护着相机和底片,甚至面对日军的威胁也不肯放弃。你们觉得,他们拼命守护的到底是什么?这些看似普通的底片,为什么会让他们宁愿赌上性命?”3.引出主题:这些底片里藏着战争的真相,更连着一个民族的尊严与生存——今天,我们就从这部电影里,读懂“国家利益”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值得每一个人去守护。二、子议题1:光影中的抉择——什么是国家利益? 1.情境呈现:讲述《南京照相馆》中吉祥照相馆七位老百姓在暗房发现日军屠城罪证底片后面临艰难抉择的故事。2.问题串设计:如果你是照相馆的一员,看到这些罪证照片时,第一反应会是什么?他们“被迫冲洗底片”是为了活命,但发现罪证后,你觉得他们内心会多一层什么纠结?结合情境思考:如果他们最终选择沉默,让这些罪证照片被日军销毁,消失的仅仅是“照片”吗?这对当时的中国、对我们民族会有什么影响?这些“不能被掩盖的真相”“民族的尊严”“国家的生存底线”,其实都指向一个核心概念。结合教材P87,说说什么是“国家利益”?3.总结国家利益的含义: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4.小组活动“失去的代价”:每组围绕“如果国家利益(如历史真相、民族尊严)被破坏,会失去什么”展开讨论,用关键词或短句记录在便签纸上,贴在黑板的“代价墙”上。5.总结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因: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三、子议题2:镜头下的底线——核心利益不容触碰 1.情境深化:描述吉祥照相馆内金老板拉下背景布展现大好河山与窗外南京城断壁残垣形成对比的场景,引出金老板“这些地方,一寸都不能少啊”的话语。2.提问:金老板为什么说“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这些“背景布上的国土”对国家和人民意味着什么?如果国家的领土被侵占(比如当时的南京),对人民意味着什么?3.介绍我国核心利益的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4.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从“日军屠城、践踏主权、侵占南京”的行为中,找出被侵犯的核心利益并填写表格。5.呈现关于台湾问题的材料,结合教材P88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6.总结: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和灭亡;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也是人民得以生息繁衍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四、子议题3:暗房里的力量——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1.人物弧光分析:讲述电影中阿昌和毓秀等人从求生到决心传递罪证照片的转变过程,提出问题:电影中阿昌最初只想逃命,却在看到日军摔死婴儿后决心传递照片——是什么让他从‘怕死’变成‘敢死’?如果只是为了自己活命,他该交出照片吗?为什么最终选择反抗?阿昌临死前说‘我们不是朋友’,林毓秀从躲藏到主动拍摄枪决——这些普通人的‘觉醒瞬间’,守护的仅仅是几张照片吗?2.展示真实史料片:介绍罗瑾、吴旋冒死守护记录日军罪行相册的历史,提问:为什么他们宁死也要守护这本相册?相册成为审判战犯的关键证据,这对我们国家意味着什么?3.观点辨析:提出“看南京照相馆要唱国歌、要默哀、要抵制日货,不做你就是不爱国”的观点,引导学生从情感层面、行为层面和本质判断进行辨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阐述真正的爱国内涵。4.总结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二者高度统一;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