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同步导学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掌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和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教学目标①时空观念:识读《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情况,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②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所作出的努力,明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③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了繁荣富强。教学重难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理解中共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考点梳理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2)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和接受马克思主义。2.表现:(1)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2)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①李大钊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国最早)②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3)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思维引导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李大钊最早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2.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项目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时间 1921年7月23日 1922年7月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 上海内容 (1)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2)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3)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4)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1)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2)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1.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2.顶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3.失败启示: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同步专训1. 1918年,他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他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蔡元培2. 某学者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笑,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由此可见,这位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华民族追求光明的新生力量和新的希望B.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C.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D.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3. 某校历史社团号召同学们开展楹联比赛。下列楹联反映的主题是( )南湖聚大贤,探寻拯救黎民路。红船历风雨,开启振兴祖国程,A.五四胜利,风云新途 B.一大建党,照亮航程C.各地起义,推翻政府 D.农民起义,打击内外4. 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成立,19位发起人中有15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的152名会员中有超过1/3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可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有利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5.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表明( )A.法国大革命影响了中国 B.俄国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C.李大钊成了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D.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6.陈独秀说:“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7.下图为1921年,李大钊在河南郑州铁路职工学校讲课油画,以下与他讲课内容相符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C.“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8.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是( )A.蔡元培 B.毛泽东 C.李大钊 D.鲁迅9.小万在课后复习时搜集到如下报刊信息。报刊刊登的这些内容( )《晨报》副刊 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陆续刊载了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和共产国际一大宣言的译文。《国民》杂志 先后刊登《共产党宣言》第一章、《马克思资本论自叙》和《马克思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译文。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阶级基础B.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0.小历同学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部分活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 活动1921年 多次组织工人进行游行活动1922年9月 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 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事A.围绕城市开展斗争 B.推动各界民众觉醒C.广泛开展民主革命 D.积极开展工人运动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月革命发出的号召,使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感到“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这就有力地推动先进的中国人倾向于社会主义,推动他们认真了解指导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材料二: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新生的伟大的革命阶级…与此同时,各种新式学校里的学生、教师,报纸杂志的记者等迅速增加,形成一个比辛亥革命时期更庞大、具有更新意识的知识分子群体。一场新的人民大革命的兴起,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后中国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归纳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新生的伟大的革命阶级”的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基本要素。12.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承载了非凡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不久,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他说:“这无产阶级本来是资本主义下的产物,到后来灭资本主义的也就是他。”正是基于对工人阶级伟大力量的深刻认识,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日益认识到,只有走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钥匙。——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第二卷 1915——1931上》材料二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依据列宁的建党学说,综合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点,建立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摘编自任武雄主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文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的革命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何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并列举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落实其“中心工作”的任一史实。(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工人阶级力量变化角度,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的认识。参考答案1-10 CABCD CCCDD11.(1)变化:走社会主义道路。影响:有助于推动中国人倾向社会主义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出现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2)理由:五四运动时期,作为运动的主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北伐战争时期,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抗日战争时期,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进行抗战。(3)要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产业工人的大量出现;新知识分子群体的迅速增加等。12.(1)革命主张:同工人阶级合作,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原因: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积极采取罢工等方式支援学生运动,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以及强大的斗争力量。(2)原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新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是真正代表着人民诉求的新政党。 史实: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组织和推动掀起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3)认识:随着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兴起并发展,工人数量也逐渐壮大,但仍旧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急需先进思想的指导,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