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课前背诵】1、物质的概念?2、意识的本质?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第2课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4课 实践、认识、真理唯物辩证法:第3课 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历史观 第5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价值观、人生观第6课: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2 运动的规律性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一、规律是客观的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三、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习目标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P21-222.规律的含义与特征? P22-33.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P23-2\3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P24-1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理论依据、要求 ? P25-26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总结补充)课程标准明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是客观的第一幕议题一 如何认识运动及其规律情境 某班开展“探究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的议题讨论,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 《吕氏春秋·察今》记载: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周易》: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任务1 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涉江者与慧能分别犯了什么错误?请你正确说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任务2 人类社会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人类是否可以左右社会的发展方向?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生产力 生产关系石器 原始社会青铜器 奴隶社会铁器 封建社会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机器人 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初可能只能理解简单的数字概念和基本运算,随着学习的深入,接触到代数、几何等更复杂的知识,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的数字运算转变为抽象的符号推理和空间想象。人的思维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注意: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②“变化”和“过程”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性质的变化;“变化”从空间上讲,“过程”从时间上讲。运动的具体形态个性和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抽象、概括和总结一、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反对的错误倾向:脱离运动谈物质即:物质是静止的形而上学会导致(如刻舟求剑)≠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强调运动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一、规律是客观的(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反对的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会导致(如仁者心动)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些载体的共同特点:客观的 物质的→强调物质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一、规律是客观的①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及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归纳小结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 理方法论①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希腊有个叫欧布利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欧布利德无言以对。你同意吗?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提示:T 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提示:F 承认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知识拓展: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绝对静止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知识拓展: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大雁南飞人会变老请思考: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人类社会发展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过程、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物质运动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记忆留存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臆造的(喜鹊报喜)——不是现象的(苹果落地)——不是偶然的(守株待兔)——不是多变的(油价调整)(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注意:①规律≠联系≠现象≠规则(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②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一、规律是客观的学以致用: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A.春夏秋冬,四季更替。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水往低处流。D.万有引力。E.红灯停,绿灯行。F.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是体现规律的现象是规律是体现规律的现象是规律不是规律,是人们制定的规则不是规律,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规律可以:认识、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不能:改变、改造、创造、发明、创新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2)规律的特点: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一、规律是客观的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补充)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原 理方法论归纳小结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应用1.(2024·湖北武汉期末)下列漫画中父亲的疑问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看到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②事物的运动以时间的变化为条件 ③事物不运动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存在 ④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应用2.(2024·山东烟台期末)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这表明A.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人能够把握节气规律,创造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C.对节气的认识对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起促进作用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幕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思考: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在反映(认识)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前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步骤等。(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活动)动物没有意识,它们的行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筑巢、鸟类迁徙、老鼠打洞、老马识途等。(关键词 :目的、动机、蓝图、目标、行动步骤、规划等)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主动的、有选择,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不是简单的“复制”。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关键词: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B.时间跨度: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A.反映程度: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够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关键词):抽象、归纳、总结、提升、追溯过去、预见未来等。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意识载人航天实践航天梦梦想成真指导实践观念中的东西现实的东西把变成航天强国战略书 房女儿卧室(明亮色调)主卧室(淡雅色调)卫生间卫生间客 厅厨房餐 厅设计方案实 践注意:①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即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即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创造某个客观事物、具体形态≠创造物质②正确的/错误的意识都能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意识的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2)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3)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原 理方法论①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坚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归纳小结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应用3.(2024·河北衡水期末)某部国产网络剧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创作初衷,在虚构的紧凑剧情中“努力还原大唐的一天”。该剧融入很多有据可查的历史人物,在服饰、化妆、道具、置景等诸多细节上“原汁原味”呈现了唐朝的真实生活,以至观众相信该故事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由此可见①意识可以直接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客观事物 ②意识的反映方式能够决定意识内容的真实性 ③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创造性 ④人们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意识对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应用4.(2024·江苏苏州期末)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为代表的辉煌成就。2023年是我国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周年。20年来,我国的航天技术不断进步,12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率100%。这表明人们可以A.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 B.从实际出发,创造出新的规律C.突破历史条件限制,改变规律 D.摆脱规律束缚,实现既定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三幕议题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情境 疯狂与佛系 ◆疯狂年代:“大跃进”时期,人们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力争一亩地要产5万斤、10万斤,以至于几十万斤粮食。 ◆佛系青年: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部分青年以“不争”之名,选择了躺平、佛系生活,遇到任何事情都以佛系三连应对:“都行、可以、没关系”。任务1 你如何看待以上两种行为?任务2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是什么)2.理论依据(为什么)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实事求是(侧重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 )3.具体要求(怎么做)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两个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主观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尊重客观发挥主观主客观相结合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形而上学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例:佛系、躺平、空等机会归纳小结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原 理方法论①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②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归纳小结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原 理方法论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关键词】物质决定意识根据(依据、依照、按照)……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基础提出xx计划、方案、战略;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意识能动作用在……理论 、思想、方针、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强调各种精神意识的重要性(如民族精神、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价值观)等等。关键词积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3.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主线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应用5.(2024·广东茂名期末)漫画《不愿做身边的事,只想做天边的事》(作者:郑辛遥)启示我们要①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恰当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③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 ④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应用6.(2024·湖北孝感期末)红树林作为热带及亚热带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不仅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具有防风消浪等生态功能。然而近年来,海南、广西等地由于各种人为因素致使红树林大片消失,环境急剧恶化。因此,海南省政府迅速采取措施设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成片海滩森林。这一做法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正确的理论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 ④事物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2.2运动的规律性一、规律是客观的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意识的能动作用2.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的前提条件1.含义尊重规律2.规律的含义、客观性普遍性客观性原理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要求发挥主观相结合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