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39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39张)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课前背诵】
1、哲学的含义?
2、哲学与时代、实践的关系?
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学习目标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基本形态(重点)
问题导向
1.如何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如何辨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3.如何辨别唯物主义三种形态和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存在)
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地球、生物、环境、动物、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泛指各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意识(思维)
人们的思想,如理论、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 、观点、方针政策等主观性的东西。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注意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辩证关系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联系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误区辨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1.政治老师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生产力、生产关系
4.十四五规划
5.秦始皇兵马俑
6.声音、阳光、空气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存在(物质)
存在(物质)
请判断哪些属于思维(意识)或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内 容)
谁先谁后;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能正确认识
不能正确认识
可知论
不可知论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我以及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和你的意识没有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
《见与不见》
仓央嘉措
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世界是依附我的意识而存在的,只要我不去想,它就不在
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
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马克思
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休谟认为,认识不能越出经验的范围。至于知觉之外是否存在着一个能产生知觉的东西,这个东西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这是我们无法知道的。
判断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
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2.“存在即被感知”。
3.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5.南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6.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8.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
9.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事物。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不可知论
可知论
学情实际

教学计划
学习实际

学习计划
病情实际

用药处方
企业实际

经营策略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从生活和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
五行说: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特点:主要探讨天与人、行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
西方古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特点: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
西方近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黑格尔: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特点:研究的侧重点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
2.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主张思维是本原的
唯心主义阵营
主张存在是本原的
唯物主义阵营
3.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构成
构成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产生谁的问题,这是哲学中唯物论和唯心论之争,通常被称作“本体论”问题;另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哲学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之争,通常被称作“认识论”问题。—恩格斯
应用1.(2024·湖北孝感期中)2024年2月,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有科学家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距今115亿光年的超大质量星系——这个星系内部恒星群比银河系还要庞大,而且恒星形成时间更早,距今约130亿年。这一发现佐证了
①思维与存在不可分离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应用2.(2024·江苏连云港期中)2024年3月26日,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在磁尾电流片中的火星大气离子有时会呈现出高能量、高通量的高速逃逸现象。这项研究为认识火星大气离子逃逸物理过程提供了关键事实依据,加深了对火星离子逃逸的认识。该研究成果佐证了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对思维具有决定作用
C.存在的变化引发思维变化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材料体现了火星是可以认知的,属于可知论,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存在对思维的作用,B、C排除。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排除。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划分标准)及基本观点
派别 划分标准 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两大阵营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在哲学史上曾出现一些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二元论如同一人骑二马,是非常危险的。对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决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因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代表观点:
中国古代的气理说、五行说、阴阳说、形神说(抄)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战国)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管仲(春秋)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汉代)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王充(汉代)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范缜(南北朝)
“元气”才是唯一的存在。 ——柳宗元(唐代)
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明代)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者观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代表观点:元素说、原子说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知识拓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机械性:即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
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者只限于在研究自然现象时坚持唯物主义,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他们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还是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去解释社会历史现象。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认为“理性”、“意识”支配社会的发展 “英雄创造历史”。(历史观上唯心主义)

霍布斯:人是钟,人的心脏是钟表的发条,神经和关节是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刻舟求剑(静止);一叶障目(片面)
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人脑是一面镜子
2、人的个性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
3、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
4、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全是鬼话
5、个人英雄主义
6、刻舟求剑,白马非马论等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基本观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进步性:正确提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 。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能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 ‘理性’、‘意识’支配社会历史发展”的观念,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唯物辨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本原 进步性 局限性 共同点
具体物
质形态
原子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
没有科学依据
复杂问题简单化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物质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8.气者,理之依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应用3.(2024·江西南昌期中)下列观点中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同一种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①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应用4.(2024·福建南平期中)下列歌词与东汉思想家王充提出的“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思想的哲理相一致的有
①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传奇》) ②天地和,万物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岁岁开门红》) ③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 ④如果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谁也逃不离(《天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识、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当成世界本原。
吾心即宇宙
2、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神)等看作世界本原
(1)客观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两种 形态 基本观点 共同点 (根本观点) 评价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就局部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⑴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
⑵王守仁(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⑶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⑷陆九渊(南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⑸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⑹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⑺贝克莱(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⑻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⑼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⑽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⑾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⑿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⒀慧能(唐)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
主观唯心主义
⑴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⑵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⑶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⑷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⑸朱熹:理在事先 理生万物。
⑹黑格尔: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
⑺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⑻俗语:“8”就是发;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⑼迷信: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 。·
⑽迷信: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客观唯心主义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1)是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两个对子”的关系: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区别
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分歧不同
地位不同
从属关系
各自观点不同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
辩证法: 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凡是唯心主义都是无用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或多或少有着借鉴意义。
注意几种错误认识:
应用5.(2024·山西太原期中)有人认为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灵魂。也就是说每个自我都有一个世界,每个世界的发展方向都取决于其意识体本身,而客观世界则是由这些意识世界构成,这样即无客观坐标,只表现个人意志,其认为物质不可以独立于意识之外。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是
①“你不来,牡丹不开”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②“气者,理之依也”和“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③“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和“物是感觉的复合” ④“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和“人是万物的尺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应用6.(2024·安徽合肥期中)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哲学“两个对子”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理生万物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仁者心动 ③草木本无意,枯荣自有时——一叶障目 ④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刻舟求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
有没有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是什么?
为什么?
哲学的基本派别
对世界本原
的不同回答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基本形态
根本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对立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对立
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对世界状态
的不同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