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第8课 同学相伴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第8课 同学相伴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8课 同学相伴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1.准备各种颜色、形状的叶子。2.从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画张自画像。 仔细整理,认真绘画,必要时向同学、家长、老师寻求帮助。
学中 1.比较自己收集的叶子和其他同学的不同。2.认识每个人也都是不同的,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 1.从仔细观察中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2.认识到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习惯、想法都有不同,要接纳不同,创造精彩。
学后 继续寻找生活中的“不同”。 感受这些“不同”给生活带来的精彩。
◆教学目标
1.能够从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说出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2.能够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选择,学会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和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感受正是大家的不同才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探究,认识到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选择。
难点
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选择,培养理解、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各种颜色、形状的叶子。
2.搜集学生的自画像。
3.课件。
学生准备
1.每个人收集一片叶子,可以是多棵树上的叶子,也可以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
2.从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画张自画像。
导入新课
活动:火眼金睛找不同。
师:每个人收集一片叶子,和同学互相比较一下,你们的叶子一样吗?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教材第49页“活动园”也展示了很多种树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学们可借助教材去探索和发现,感受不同。
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预设1:叶子的形状不一样。有的是扇形,有的是心形,有的是针形,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三角形……
预设2:叶子的颜色不一样。有绿色的,有黄色的,有红色的、粉色的、紫色的……
预设3:叶子的纹理不一样。有羽状脉、掌状脉、弧形脉、横出脉、直出脉……
师:孩子们,通过观察、对比,我们发现,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也不完全相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那世界上是否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不一样的你我他”。
[设计意图] 以观察树叶切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然引入本课主题,进入新课。
精彩课堂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师:课前我搜集了同学们的自画像,请同学们猜一猜 他们都是谁。
教师展示自画像,学生仔细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每张图片有什么特点了吗?我看到有些同学高举着小手,你们一定知道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了,那就请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吧!
(可自由发言;也可先小组交流,再小组推荐代表在班级交流分享。)
预设1:第一张画像我猜是张某某。我是根据他下巴上的黑痣猜出来的。
预设2:第二张画像我猜是王某某。因为他是个小书迷,最喜欢看书,他手里拿的故事书还是借的我的呢!
预设3:第三张画像我猜是孙某某。因为她是个小小运动员,她手里的乒乓球拍就是最好的证据。
预设4: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第四张画像我猜是齐某某。因为他是我们班有名的“小馋猫”,他的腮帮子鼓鼓的,手里的半个鸡腿正往嘴里送呢!
学生在回答时老师可放大相应的图片。
(在学生猜自画像是哪位同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哪些显著的特点猜出来的,进而体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感受各自的不同。)
[设计意图]设置“猜猜他是谁”这一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感受每个人的特点,从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中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此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更易于发现不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二:与“不同”友好相处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本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找朋友。找出身边与你“不同”的朋友,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和他们相处的。
播放歌曲《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行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让每个同学在欢快的歌声中找到与自己“不同”的朋友。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预设1:我找到的朋友是李某某。我特别爱干净,而李某某就比较邋遢。尤其到了夏天,他的脚味道特别难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只要他每天洗脚,我就把我的课外书借给他看,因为他是一个书迷。这个方法果然有效,身边的臭味没有了,我俩还经常一起交流分享书里的故事。
预设2:我找到的朋友是周某某。我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可我的同桌周某某却是外向型人格,性格活泼,整天叽叽喳喳,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燕子。她总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说给我听,常常逗得我开怀大笑。慢慢地,我也被她影响了,不再一个人发呆,而是和伙伴们聊聊天,做做游戏,生活越来越快乐。
预设3:我找到的朋友是齐某某。我最喜欢打架子鼓,我一坐到架子鼓前,就无比兴奋。她最喜欢唱歌,每天都哼着歌。我们都喜欢音乐。
师总结: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本领。与不同的人交往,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师:同学们,有些同学和不同的人相处,心里免不了会有一些小疙瘩。怎样才能解开这些小疙瘩呢?让我们通过讨论交流,献计献策,来帮助他们吧!
教材第50页展示了三组同学在与不同的人交往时遇到的困惑。
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前,老师引导学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组织提问。
1.如果你是小东,因为沉默寡言,你的好朋友就不和你玩了,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是小雨,因为不会用电脑而与同学缺少共同话题,你该怎么办?
2.慢性子和急性子相比有什么不同?如果大家都是急性子或者慢性子,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3.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向书中的主人公提建议:“如果你是书中主人公的好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如果书中的主人公想向小林道歉,他应该说些什么?”由此过程,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完成以自我为中心到宽容、理解他人的思想转变。
预设1:如果我是小东,因为沉默寡言,我的好朋友就不愿意和我玩了,我会伤心难过,因为我不想失去这份友谊。我也会试着改变自己,尽量多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像他们一样多分享一些自己的见闻。
预设2:如果我是小雨,因为不会用电脑而与同学缺少共同话题,我会很失落。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一些电脑方面的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向同学、老师等求教,争取早日追赶上大家,这样我就和大家有共同话题啦。
预设3:急性子的人脾气暴躁,做事冲动,急于求成,行动风风火火,欠缺思考。慢性子的人做事拖拖拉拉,从不着急。慢性子的人什么事都想往后拖,到最后有可能完不成任务。
预设4:如果都是急性子,同学之间容易发生矛盾,也容易造成危险。比如,放学后大家都着急回家,恨不能飞出教室。这样就有可能发生相撞事件。如果都是慢性子也不好,比如,起床慢、吃饭慢、走路慢、写作业慢……那我们岂不都成了蜗牛了。
预设5:如果我是书中主人公的好朋友,我会对他们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能要求别人都和自己一样。
预设6:如果书中的主人公向小林道歉,他应该说:“对不起,小林。我不该嫌弃你的性子慢,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有些事情必须慢了才能做好。比如上周我们一起画的素描,你就得了最高分。但是有些事没必要那么慢,比如走路,你总是慢吞吞的,希望你以后可以走得快一点。”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帮助书中的小朋友解开了心中的小疙瘩。相信通过你们的分享,他们也一定能找到和“不同”的人友好相处的办法。
[设计意图]设置“与‘不同’友好相处”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探究,体会和理解被排斥的孤独和难受,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自己的、别人的经验中进一步学习与“不同”和谐相处的方法。
活动三:“不同”让生活更精彩
师: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不同”,当这些“不同”和谐相处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不同的肤色,同一个梦想。(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在奥运会上,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语言的运动员欢聚一堂,不仅为我们献上了一场体育盛宴,更向我们传递了和平与友谊。
“不同”的同学,一路成长。 (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三个小朋友的心声,师生共读共赏,体会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才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师:你还能找到哪些由于“不同”给生活带来精彩的例子吗?
预设1:花园里的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预设2:果园里的各种水果,散发着不一样的果香。
预设3:鱼池里的金鱼大小不一,颜色各异。
预设4:不同的乐器,交织在一起,组成优美的音乐。
预设5: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棒,我们喜欢这多姿多彩、充满不同的世界,我们愿意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学习, 一起玩耍,一起做事。我们要平等相处,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丰富、更精彩。
[设计意图]在前两个活动的铺垫下,进一步体会“不同”是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的,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课本拓展到生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体会“不同”让生活更精彩。
课时总结
同学们,班级生活因为“不同”而精彩,世界也因为“不同”而美丽!我们每天都要与不一样的人打交道,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包容、换位思考、给予温暖鼓励,与“不同”和谐相处有很多小妙招,让我们慢慢去发现吧!
作业布置
生活中的“不同”随处可见,用我们智慧的双眼去观察,用我们勤劳的小手去记录。完成下列调查表。
生活中的“不同”调查表
分类 列举 创造的精彩
职业 司机、厨师……
语言
服饰
民族
交通工具
.....
[设计意图]作业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把这节课的知识融到生活中去,生活才是最好的学习源泉。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合作意识,使德育教育润物无声。
板书设计
第8课 同学相伴
第一课时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活动二:与“不同”友好相处
活动三:“不同”让生活更精彩
教学特色
本课时设置了“猜猜他是谁”“与‘不同’友好相处”“‘不同’让生活更精彩”三个活动。学生课前有准备,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画了自画像。因此,他们在课堂中兴味盎然。“猜猜他是谁”的活动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意识到每个人在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利用生活经验作为课堂资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例如: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身边有与你“不同”的朋友吗?你是怎么和他们相处的?你还能找到哪些由于“不同”给生活带来精彩的例子吗?这些话题是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内容。在学生自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自身生活经验作为教育资源,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评价
一、选择题
1.如果说班级是棵大树,那么每一位同学就像树上的( )。
A.树干
B.叶子
C.树根
2.与“不同”的同学相处时我会( )。
A.讨厌与他相处
B.改变自己,变得和他一样
C.与他友好相处,接纳他与自己的不同
二、判断题
3.我和同桌性格不一样,所以不理他。( )
4.双胞胎之间是完全相同的。( )
5.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运动员欢聚一堂 ,传播了和平与友谊。( )
答案
1.B 2.C 3.× 4.× 5.√
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生活中的“不同”调查表。
活动目的:学生收集关于生活中的“不同”,总结与这些“不同”和谐共处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体会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丰富、更精彩。
活动过程:
1.课余时间去不同的地方寻找不同。选定时间和地点,提前规划好路线,注意安全。(比如可以去公园。操场、饭店、超市、图书馆步行街……)
2.发现“不同”,感受不同,记录不同。
3.分享展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