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1课 我们都是热心人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1课 我们都是热心人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11课 我们都是热心人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1.搜集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2.分组合作采访志愿者活动。 1.了解雷锋故事,感悟雷锋精神。2.了解志愿者工作的意义。
学中 1.观·身边的热心人2.品·雷锋榜样力量3.行·志愿故事新篇 1.强化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提升对热心助人行为的认同感。2.领悟雷锋精神,使榜样力量深入人心,培养向榜样学习、践行热心助人精神的意识。3.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群体的关注,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行动的策划者,培养创新,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后 1.用日记记录下自己本周热心助人的经历或看到的热心助人场景。2.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完善课堂上提出的志愿者活动方案,在下次课上进行展示交流。 1.将课堂所学内化为生活习惯。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热心助人精神,让品德教育落地生根。
◆教学目标
1.认识身边的热心人,感受热心助人的美好品质。
2.了解雷锋事迹与志愿者活动,培养向榜样学习、践行热心助人精神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热心助人精神,感受热心助人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难点
深刻理解雷锋精神和志愿者精神内涵,并转化为自身行动。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助人为乐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2.布置学生采访志愿者的任务。
3.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1.搜集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
2.采访志愿者,并记录。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
师:在这些助人为乐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人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出本课时主题一身边的热心人。)
预设1:一个下雨天,有个小姐姐把自己的雨伞遮在一个小妹妹头上,她们一起走在路上,看起来很暖心。
预设2:在地铁闸机出口,有个阿姨给一位迷路的带着孙女的老奶奶指路。
预设3:我看到一个小学生在帮一个拿着文件和提包的阿姨开门。
预设4:我看到在公交车上,一个小学生为一位老爷爷让座。
预设5:我发现这几张图片中都有人主动帮助别人。
师小结:主动地帮助他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善良与热情。像这样的人,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热心人。
精彩课堂
活动一:观·身边的热心人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热心人。他们善良、热情,乐于助人,传递关爱。请大家说一说,你得到过他人哪些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什么感受。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小组代表1: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上次校运会上,我参加800米跑步比赛,半路体力不支,我想放弃时好友在跑道边为我大声加油,还陪跑鼓励我,最后我坚持跑完了全程。赛后好友又扶着我、给我递水。那一刻,我心里特别温暖,也特别感谢他。小组代表2:我来说说我帮助别人的经历。我们小区里有一位老奶奶 ,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有一次我看到她拎着很多菜,走路很吃力。我就主动跑过去帮助老奶奶拿东西,老奶奶特别开心,一直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心里甜滋滋的,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小组代表3:我得到过老师的帮助。之前我数学成绩差,心里着急,老师发现后找我谈心,帮我分析错题并制订学习计划。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成绩明显提高,我特别感动,也更努力了。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听了大家的分享,老师真的特别感动。从你们的故事里,我看到了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看到了对孤寡老人的关心照顾,看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悉心教导。无论是得到他人的帮助,还是给予他人帮助,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快乐。
热心助人就像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点亮他人生活的热心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和分享亲身经历,引导学生感受热心助人的美好,增强学生对热心助人行为的认同。
活动二:品·雷锋榜样力量
师:热心人的行动充满善意。他们默默助人,只希望能够为他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上一份爱心。我们现在就来认识这样一位热心助人的解放军战士。
课件出示教材第69页“阅读角”的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雷锋雨中送母子》的故事后小组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雷锋的哪些优秀品质?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从故事中感受到的雷锋的优秀品质,注意要结合故事中的具体情节。教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小组代表1:我们小组觉得雷锋特别有爱心。他看见一位大嫂带着两个孩子在雨里赶路,鞋和裤子都湿透了,马上就去拿自己的雨披给大嫂披上,帮大嫂抱孩子、背包袱,最后还把她们送到家,这说明他心里一直想着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帮忙。
小组代表2:我们小组认为雷锋非常无私。他为了送大嫂和孩子回家,冒着风雨走了近两个小时,自己也很辛苦,可他一点都不在乎,而且他把自己的衣服给孩子穿上,宁愿自己受冻。
小组代表3:我们小组觉得雷锋特别有责任感。他一旦决定帮助大嫂,就一直坚持把她们安全送到家,不会半途而废。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提炼出雷锋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雷锋的优秀品质。雷锋在这个故事中,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是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好榜样。那么除了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个故事,你还知道哪些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大家都来讲一讲,开一个雷锋故事会。
学生自由发言,讲述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补充和引导,丰富学生对雷锋事迹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雷锋雨中送母子”的故事,挖掘雷锋的优秀品质,加深对雷锋精神内涵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分享其他关于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拓宽认知,培养学生向雷锋学习、践行热心助人精神的意识。
活动三:行·志愿故事新篇
课件展示一些志愿者活动的精彩图片,如环保志愿者清理河流垃圾、关爱孤独症儿童的志愿者与孩子互动、文化志愿者在博物馆为游客讲解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计报酬,主动为他人和社会付出,他们就是志愿者。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志愿者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故事。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阅读角”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黄丽丽参加“向日葵志愿者”服务队的故事,思考以下问题:
1.黄丽丽所在的志愿者服务队为乡村小学做了哪些事情?
2.志愿者的活动给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代表发言。
预设1:黄丽丽所在的志愿者服务队用募捐来的图书为学校建起了爱心图书室,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资源。
预设2:他们利用假期为孩子们开展各种讲座和活动,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预设3:志愿者们还会带领孩子们进城参观博物馆,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向往。
师:大家说得都很对,志愿者们通过多种方式为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和快乐,让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加美好。这些志愿者都是心中有大爱的人。
你或身边的人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吗?请采访一位志愿者,听听他的故事。现在有请我们的“小记者”分享一下他采访志愿者的故事。(课前布置采访志愿者任务。
小记者上台分享:我采访的是一位社区志愿者——张阿如。张阿姨经常在社区组织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她会定期去老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还会在节日的时候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表演节目。有一次,张阿姨了解到一位老人很想念远在外地的儿子,她就帮忙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还通过视频通话让他们“见面”。老人特别感动,拉着张阿姨的手一直说谢谢。从张阿姨的故事中,我感受到志愿者真的很有爱心,他们的付出让社区里的老人感受到了温暖。
教师适时点评和引导,如:“这位志愿者的哪一点最让你感动?”“从他的故事中,你对志愿
者活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师:如果学校计划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你有什么好建议?你想参加什么样的志愿者活动?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规划。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小组代表1:我们建议学校组织一次关爱流浪动物的志愿者活动。可以去附近的流浪动物救助站,帮忙打扫卫生、给动物喂食,还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等方式,呼吁大家关爱流浪动物,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
小组代表2:我们觉得可以开展校园环保志愿者活动。在校园里设置垃圾分类宣传点,向同学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还可以定期组织清理校园周边的垃圾,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加整洁美丽。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和想法,同时引导学生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和意义。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既关注了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对象,也考虑了我们身边的环境。无论是关爱流浪动物还是开展校园环保活动,都很有意义。希望我们能将这些想法进一步完善,说不定真的能在学校开展起来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学习、采访分享及活动规划等环节,激发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兴趣与关注。引导学生从他人经历中汲取经验,培养分析思考与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参与志愿者活动奠定认知与实践基础。
课时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身边热心人,领略了雷锋精神,还走进了志愿者的世界。热心助人是美好品质,它能传递温暖、点亮生活。希望大家将这份热情延续到生活中,主动帮助他人,让热心助人成为日常习惯,让世界因我们更美好。
作业布置
1.用日记记录下自己本周热心助人的经历或看到的热心助人场景。
2.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完善课堂上提出的志愿者活动方案,在下次课上进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
第一课时
乐于助人 传递关爱
教学特色
本课时根据话题“身边的热心人”,设置“观·身边的热心人”“品·雷锋榜样力量”“行·志愿故事新篇”三个活动,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领悟热心助人的真谛,激发他们内心的善意与担当,将热心助人化为实际行动。
围绕“观·身边的热心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亲身经历,让学生从自身和身边人的故事真切体会热心助人带来的温暖与快乐,将抽象的品德教育具象化,强化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提升对热心助人行为的认同感。
在“品·雷锋榜样力量”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深度剖析,结合具体情节探讨雷
锋精神的内涵,再辅以自由分享其他雷锋事迹,多形式、多层次引导学生领悟雷锋精神,使榜样力量深入人心,培养向榜样学习、践行热心助人精神的意识。
在“·志愿故事新篇”中,借助图片展示、阅读志愿者故事、小记者采访分享等多元手段,全方位呈现志愿者的风采与付出,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群体的关注。后续的小组规划志愿者活动,更是将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行动的策划者,培养创新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记录热心助人经历或场景,延续课堂热情,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化为生活习惯;以小组为单位完善志愿者活动方案并展示交流,为学生提供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机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热心助人精神,让品德教育落地生根,达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学生成长为有担当、有爱心的社会成员,让世界因他们变得更加美好。
课堂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行为不属于热心助人的是( )。
A.下雨天和同学共撑一把伞
B.帮邻居奶奶提重物
C.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2.“向日葵志愿者”服务队为乡村小学的孩子做的事不包括( )。
A.建立爱心图书室
B.开展各种讲座和活动
C.捐赠电脑让孩子玩游戏
3.下列场景中体现热心助人的是( )。
A.看到同学摔倒在旁边嘲笑
B.在公交车上给老爷爷让座
C.自己的玩具坚决不和小伙伴分享
二、判断题
4.只有像雷锋那样作出伟大贡献的才是热心人。( )
5.帮同学写作业也是热心助人的表现。( )
6.志愿者活动都是有报酬的。( )
7.正是热心人所做的热心事,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情、友善。( )
三、简答题
8.请列举两件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热心人做的热心事。
答案
1.C 2.C 3.B 4.× 5.× 6.× 7.√
8.示例:(1)有一次我忘带文具,同桌主动把他的笔借给我。(2)邻居叔叔看到我拿不动快递,帮我把快递搬到了家门口。
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采访志愿者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采访志愿者,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志愿者的工作与付出,感受热心助人的精神内涵,为课堂学习“身边的热心人”积累真实素材和情感体验。
活动过程:
1.寻找并确定合适的采访对象。
2.学生提前准备采访提纲,明确采访方向,如志愿者的服务内容、感受、印象深刻的事等。
3.认真倾听志愿者回答,做好记录,可适当追问。
4.采访结束后,整理记录内容,为课堂分享做准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