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上册1.1《 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1.1《 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 开开心心上学去
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
章节:1 开开心心上学去
课标分析
本单元围绕“我是小学生啦”这一主题,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集体意识”的要求。通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等标语,渗透了热爱学习、珍惜时间的价值观。教材以入学教育为主线,结合校园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建立对学校、班级的归属感,强化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意识,体现了课标中“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品德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我是小学生啦”的主题,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基本场景,培养对学校、学习的热爱与责任感,懂得珍惜学习用品、遵守规则、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内容包括认识校园环境、明确小学生身份、学习整理书包等生活技能,以及感受成长的喜悦与使命。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增强身份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知识层面
学生已初步了解成为小学生的基本意义,如认识校园环境、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本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生活的新角色,理解学习、守纪、爱书本等基本要求。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我是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二、能力层面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处于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期,心理上充满新鲜感但缺乏规则意识。他们具备简单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但注意力易分散,行为自控力较弱。教学应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其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道德修养:通过观察入学场景和学校环境,懂得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名讲文明的小学生。
2、责任意识:通过了解书包和学习用品的意义,学会整理书包,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做到学习用品摆放有序。
3、政治认同:通过认识校园环境和班级文化,增强对学校生活的认同感,激发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4、健全人格:通过参与入学活动,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增强适应新环境的信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成为小学生的基本身份认同
学会珍惜学习用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难点:
理解学校生活是成长的重要阶段
建立对新环境的适应感与归属感
课堂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特别的故事。你们看,这是立德小学的校门口,挂着"欢迎新同学"的红色横幅。还记得你们第一天背着书包来上学时的情景吗?爸爸妈妈送你们到校门口,老师亲切地和你们打招呼。你们的新书包里装着崭新的课本,上面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从那天起,你们就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啦!让我们一起回忆这段美好的时光,看看怎样才能做个快乐的小学生。
探究新知
(一)爱新书,爱书包
教师活动
情境: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小美身上的故事。开学第一天,小美收到了崭新的课本和漂亮的书包。可是没过几天,她的课本封面就卷边了,书页上还有零食的油渍;书包里乱七八糟,作业本和彩笔都混在一起。有一天上课时,老师让同学们拿出语文书,小美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急得直哭。这时,同桌小明拿出自己包好书皮的课本,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书包里的每样东西都放在固定的位置。
想一想:为什么小美找不到课本?小明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分享看法。
教师提示
小美找不到课本的原因:她没有好好爱护书本,没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本随意乱放,书包里东西杂乱无章,所以要用的时候找不到。
小明的做法告诉我们:要像爱护好朋友一样爱护书本和文具。可以给书包上书皮保持整洁,把书包里的物品分类放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这样既能延长书本的使用时间,也能让我们更快找到需要的东西。
知识总结
书本是我们的好朋友,里面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要爱护书本,保持书本整洁;要学会整理书包,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做个合格的小学生。
(二)快乐上学去
教师活动
情境: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上学路上"的角色扮演游戏。老师会描述几个场景,请同学们思考该怎么应对:
早上起床时,妈妈已经准备好早餐,可是你还想多睡一会儿。
走到校门口,看到值日的老师和同学在问好。
上课铃响了,你发现忘带作业本在书包里。
演一演: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不同情境下的应对方式。
教师提示
按时起床吃早餐: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和营养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主动问好:这是礼貌的表现,也能让校园生活更愉快。
提前检查书包:养成睡前整理书包的好习惯,避免忘带学习用品。
知识总结
上学是件快乐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礼貌待人,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这样才能开开心心上学,快快乐乐学习,做个让老师和家长放心的好学生。
(三)校园里的问候
教师活动
情境:老师要讲一个关于校园礼仪的小故事。早上,小红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看到班主任李老师站在校门口值日。小红大声说:"李老师早上好!"李老师开心地回应:"小红早上好!"这时,同班的小明低着头快步从旁边走过,好像没看见老师一样。下午放学时,小红又主动跟保安叔叔说再见,而小明还是匆匆忙忙地跑出校门。
说一说:你喜欢小红还是小明的做法?为什么?在学校里遇到老师或同学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教师提示
小红的做法更值得学习:主动问好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尊重,也能让校园氛围更和谐。
正确的做法:见到老师和同学要主动问好,声音要响亮清晰;放学时要道别。这是基本的礼貌,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好习惯。
知识总结
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礼貌问候能让校园生活更美好。我们要学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问好,做一个懂礼貌、受欢迎的小学生。
拓展迁移
认识“校园文化”的意义
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里长期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就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每所学校也有自己的校园文化。有的学校注重勤奋学习,有的学校提倡创新思维,还有的学校强调团结友爱。
为什么“校园文化”很重要?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品格。比如,当整个校园都尊重知识、爱护书籍时,学生也会更自觉地珍惜学习资源;当学校倡导文明礼貌,学生之间就会更懂得互相尊重。这种氛围就像空气一样,虽然看不见,却时刻影响着我们。
了解校园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快融入集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任务
我的上学第一天: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你当时的心情和做的事情,并画一画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
爱护我的书包和课本:请你在家长的帮助下,给新书包和课本贴上标签或包上书皮,并试着整理一次书包,把学习用品整齐地放好。第二天带到学校和同学分享你的整理方法。
通过这两个任务,帮助你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学会整理和表达,增强对学习用品的爱护意识。
板书设计
我是小学生啦
1、认识学校
2、上学的喜悦
3、爱护学习用品
4、遵守学习规范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围绕“我是小学生啦”这一主题展开,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旨在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与期待,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学校环境,理解作为小学生的身份变化,并对爱护书本、整理书包等日常行为有了初步认知,基本达成预期学习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如何整理书包”“如何爱护书本”等具体操作理解不够深入,课堂互动中存在表达不清晰、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缺乏实际操作环节有关。改进措施上,可增加动手实践环节,如模拟整理书包、包书皮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课堂参与感。此外,尝试将儿歌“小书包,别着急……”融入游戏环节,增强了学生记忆与情感认同,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创新尝试。通过本次教学,进一步认识到小学起始阶段应注重情感引导与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未来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