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课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课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包屯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课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它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②劳动资料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
③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生产资料
④劳动资料,尤其是生产工具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下列关于生产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直接决定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了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③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④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主要是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有人把原始社会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实际上原始社会远非“尽善尽美”,原始人生活极其艰苦。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曾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②长期处于个体劳动状态 ③主要标志是旧石器和新石器,后期型和锄的发明极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④末期出现了私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封建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放高利贷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建立一种比封建制更进步的生产关系,这是农民起义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奴隶制必然被封建制所代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重仲舒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欧洲封建社会流传一句谚语:“没有无领主的领地。”尽管如此,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代替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的“黄金时代”依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下列观点对材料解析最合理的是( )
A.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B.封建社会贫富不均,不如平均分配美好
C.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思想
D.反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人身依附的绳索,但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6.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为其干活的工人达到3万人;而在17我国明朝中后期,也在丝织业、制糖业、瓷器业等出现了资18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
B.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价值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形成
D.资本主义萌芽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逐渐发展起来的
7.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跨越,但是,资本主义从产生开始,各种矛盾始终伴随或者不断映现、升级。下列矛盾中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
A.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B.生产不断扩大和劳动大众购买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导致供求失衡,产品过剩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资本家不断加大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和工人的反抗、斗争之间的矛盾
8.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的又一次文明进步,资本主义制度能够代替封建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C.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劳动者拥有人身自由
D.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取向深入人心
9.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动者和资本家关系的激励制度这些方式本质上都是为了从工人身上获得更多的( )
A.产品 B.剩余价值 C.信任 D.劳动效率
10.金融专家指出,继各种各样经济泡沫一个一个破裂,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恐慌形成。更为令人预感不祥样的是,这一次的大恐慌较前几次无论在范围上和程度上都更为广大和沉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的绝对过剩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调和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改变
1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先后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地产泡沫,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 )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2.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但这不能改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
①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自我调整和解决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在理论上最有价值的贡献体现在( )
A.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
B.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C.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D.初步形成科学的思想体系
15.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莫定了理论基石,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
A.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B.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6.19世纪英国某历史学家宣称: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这个观点所反映的英雄史观在于否认了唯物史观( )
①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②关于杰出人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
③关于杰出人物的出现是纯粹偶然的观点
④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的结果的观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唯物史观的发现 B.剩余价值的发现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布成立
1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宜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述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9.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紛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A.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20.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背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穿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①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②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④消灭剩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17.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现,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 )
①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②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
③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类文化传统之间无历史延续性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一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后来马克思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在联系在于( )
①“两个必然”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②“两个决不会”论述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纠正
③“两个决不会”是根本的方面
④“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纠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追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高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一一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积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此文中,马克思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24.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同时又指出,他们总还在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
①末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②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③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④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列宁指出,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以及朝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样。马克思预见未来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马克思( )
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
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③立足于揭示未来的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④立足于描绘未来的详尽社会细节,而不作一般特征的揭示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高一政治答题卷
选择题答案
-5、 6--10、 11--15
16--20 21--25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26.四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比较
社会形态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产品如何分配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capitalism)就是资本归个人私有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赚取生产要素创造的利润。以资本家拥有资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材料二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马克思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并分析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面。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材料二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材料三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房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我们家里没有煤了。”“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场景。烧不起煤居然是因为开采的煤太多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直至今天,资本主义依然无法消除类似的人间悲剧。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哪种社会形态?
简要概括材料三中所体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并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说明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结合材料一,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应具备哪些条件,并分析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高一政治第一课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ABBDD 6-10CCABA 11-15ACAAD 16-20DCDDB 21-25DABAC
27.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①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封建社会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农民被束缚于土地,生产力低下;资本主义打破这一束缚,通过自由竞争和科技创新,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②变革生产关系:封建社会是人身依附关系,而资本主义以自由雇佣劳动为基础,工人形式上有选择职业的自由,生产关系更适应生产力发展。③ 推动社会整体进步:资本主义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扩大和城市化,带来了思想解放,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停滞状态更先进,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8.(1)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9.(1)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条件: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原因: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26.
原始社会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 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社会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地主阶级不完全地占有农民;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 租、利用高利贷等方 式,占有农民大部分 劳动成果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工人被资本家雇佣 后,受资本家剥削 资本家获得大量剩余 价值,工人仅得到维 持最低生活的工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