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钱塘湖春行素养目标1.了解律诗的特点,背诵并默写诗歌。2.反复诵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明确意象的象征意义。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_____,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_____”。与_____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______并称“刘白”。白居易是唐朝作品最多的诗人,存诗3800余首。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相传“老妪能解”。有《白氏长庆集》流传于后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乐天诗魔元稹刘禹锡诗歌成就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的诗通俗易懂,主要包括讽喻诗、叙事诗和闲适诗三类。讽喻诗为民而作揭露政治黑暗,抨击现实流弊,表现爱憎分明的情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叙事诗语言通俗多为长篇,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闲适诗轻快闲适知足常乐的轻快之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创作背景唐穆宗长庆二年十月(822年),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白居易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兴修水利,疏浚西湖,主持修筑堤坝,政绩突出。除了改善西湖治理,白居易本人对西湖美景更是道不尽的喜爱,于任杭州期间创作了大量赞美西湖的诗作。在这些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这首清新明快的《钱塘湖春行》。听范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jiǎ)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yīnɡ)/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注意:谁家新燕(易错字)啄春泥“钱塘湖”即西湖,“春”是作者观赏美景的着眼点。“行”是全诗的线索。钱 塘 湖 春 行【标题解读】理解古诗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译 文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译 文向阳的树。纷繁的春花渐渐快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译 文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面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色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译 文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新课精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本诗写的是什么时分的景色?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初春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说明春季刚刚来临。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野花逐渐开放,说明还没到百花齐放之时。说明春草初生,尚未长高。新燕初平渐欲浅草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本诗写的是什么时分的景色?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叙 事 游 踪此诗押“i”韵。“孤山寺”“贾亭”两个地名连用,表明诗人是边走边看,暗扣诗题之“行”。【起】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大处着笔,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后一句通过“水面”与“云脚”相连,写出了早春湖面烟雾迷蒙、水汽萦绕的特点。【承】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树、春燕衔泥的生动景象,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争”一“啄”,将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春意呈现出来。默写常考句只因是初春,所以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写景:禽鸟(动)写景:(对偶)花草(静)“乱”字贬词褒用,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还包含了西湖游客众多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感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尾联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且回扣标题中的“春行”。行不足结合本诗,说说诗人是如何通过“行”来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的 这首诗以“行”为线索,截取了孤山寺北至白沙堤这一段路途中的风景来写。开头写的“水面初平”是诗人在孤山寺北所见之景,中间写旅程中所见的动植物,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诗人以“最爱”为感情线,一路上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饱览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最后,诗人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荫底下驻足停留,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西湖春景的热爱之情。写作特色1.用词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准确、具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描绘和渲染。如用“早莺”“暖树”“新燕”“浅草”等特定的词语来突出早春的特征,用词恰当准确;又如“几处”“谁家”等词的使用极有分寸,表明诗人所写之景并非花草茂盛的晚春,而是春意微露的早春风光。2.语言平易自然,善于选取和描绘景物。诗歌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途中展开景物描写,从孤山寺写到贾亭,又写到湖东白沙堤,诗人的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但在描绘中诗人却只选取了几种典型的景物,便将西湖春景写活了,可谓独具匠心。板书设计钱塘湖春行交代游踪描写禽鸟描写植物直抒胸臆春意盎然由衷喜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起承转合寺北亭西水平云低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最爱西湖地点、时令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喜爱、愉悦主旨归纳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湖水、白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课后作业1.背诵这五首诗。2.以其中一首为例,参考补白,具体说说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拓展延伸关于唐诗发展历程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主要流派诗歌创作仍受南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辞藻。“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使诗歌的内容、形式有所开拓。陈子昂也是初唐著名的诗人。这一时期,唐诗发展至顶峰,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山水田园诗派”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这一时期,诗人各有成就,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较著名的诗人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①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②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③浪漫主义诗派:以李白为代表。④现实主义诗派:以杜甫为代表。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4课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 课件.pptx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mp4 (大美中国)杭州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