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固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固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024年版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不一样的物体》 教学设计
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课题 《固体》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内容要求 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科学思维 尝试从不同角度、方式认识常见的固体。 探究实践 能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初步养成爱探究的习惯。 态度责任 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教学 重点 认识固体的性质。
教学 难点 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 准备 教师:天平、(长宽相等,但高不同的)两个包装盒。
学生:军棋、直尺、电子秤、活动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情境(5分钟)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有帮爸爸妈妈接收过快递吗? 生:收过 师:你们真是爸妈的小帮手。那你有帮他们寄过快递吗? 生1:没有 师:今天就让我们体验一次如何寄快递。 生2:有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究究想给远在上海的好朋友跳跳虎寄个小礼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PPT播放录音) 师:聪明的究究先电话询问了快递员,快递员是这样回答的(PPT播放录音) 【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寄快递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使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科学。
二、探究与结论(30分钟) (一)摆一摆 师:其实究究想寄的是一副军棋,可是激动的究究不小心将棋子从棋盒里撒了出来,你能帮助他将棋子摆放好吗? (PPT出示活动要求:1.观察棋子和棋盒的形状。2.尝试用不同的摆法将棋子全部放进棋盒中。) 师:活动的过程中,记得在活动单上画一画你们组摆放棋子的方式哦。 (小组合作动手) 师:合作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棋子和棋盒是什么形状的? 生1:正方形 生2:方形 师:是的,这是我们数学上常见的图形。老师课前也尝试了用不同的方式将棋子放入棋盒,可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PPT出示棋子摆不下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找原因吗? 生1:位置不够 师:可不可以说清楚,哪里的位置不够? 生2:摆的方向不对 师:那你是按照什么方向摆放的?(到前面展示) 生3:棋盒中空余的位置太小了,棋盒太大了。 师:那我捏捏棋子,让它的形状发生改变不就可以了吗? 生:不可以,棋子和水不一样,他们是固体。它的形状不能随意发生变化。 师:是的,每个棋子的形状是固定的,棋盒的形状也是固定的,形状不会轻易改变,他们都有确定的形状。(板书:有确定的形状) (二)量一量 过渡:成功解决完第一个问题,那接下来如何知道棋盒的大小呢? 师:棋盒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 预设生1:用直尺。 预设生2:软尺 预设生3:卷尺 师:科学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工具的使用或许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我们可以借助直尺来帮忙,你会使用它吗? 生:直尺的“0”刻度线靠近棋盒,然后读出示数。 师:你很善于利用工具。 (PPT出示活动要求:1.将棋盒放在桌面上 2.直尺的“0”刻度线靠近棋子的一端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齐平。) (分组合作,分工明确。) 师:认真的你们最棒。都有结果了,谁来说说你们棋盒的大小。 生1:棋盒长大13厘米,宽10厘米。(学生到前面指测量的是哪条边) 生2:棋盒长12.9厘米,宽10.2厘米。(学生到前面指测量的是哪条边) 师:为什么相同的物体,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两个同学谁的测量结果准确? 生:我觉得都对,因为测量的时候可能会有误差。 师:是的,生活中测量数据的时候误差我们避免不了,只要读数方法准确即可。 师:究究跟快递员说完物体的长和宽就可以了吗? 师:(出示两个物体)课前老师测量了这两个物体的长和宽是一样的,能说两个物体一样大吗? 生:不能,左边盒子大,它比较高。 师:所以除了测量物体的长和宽,还要测量什么? 生:测测有多宽 师:科学小博士给了我们相同的提示(PPT出示小贴士:我们可以用长、宽、高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即测出一个顶点相交的三条边的长度) 师:现在你学会了吗?请同学们再次测量棋盒的大小,将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 (小组合作,汇报结果) 师:陈老师这里也有个棋盒,测量出的1号边是20厘米、2号边是14厘米、3号边是8厘米。对比两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陈老师的棋盒比我们的棋盒大。 师:是的,物体的大小可以用它的长、宽、高等数值来描述。这里老师补充个小知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又称物体的体积。刚才描述棋盒的大小其实就是在描述棋盒的体积。 (三)称一称 过渡:要想成功寄快递,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回答:物品有多重? 师:这次直尺好像帮不上忙了,谁可以帮我们测量? 预设生1:称 预设生2:天平 师:数学上我们认识过这个工具,(出示天平的图片)它叫天平。是科学上比较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使用的。(播放如何使用天平的视频) 师:什么感受? 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师:没错,以读数为例,物体的质量要用砝码加上游码。老师按照步骤,称量了一个物体的质量,它重多少? 生:106克 师:天平的使用比较复杂,但今天我们请来了另一个也可以帮忙物体测量质量的小帮手——电子秤,这是电子秤中的使用说明书(PPT出示电子秤的使用说明书)。谁能借助这个说明书简单的向我们介绍下使用方法? 生:打开电源,将物体放在上面,然后读出数字就可以了。 师:简单明了,但老师还有些补充,(PPT出示使用方法:1.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秤上,读数显示的数字即为物体的质量。) (学生分组测量质量,并汇报数据) 生:物体的重量是306克。 师:你关注到了单位。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物体的质量成为“重量”,注意这是一种不规范的说法哦。 【设计意图】 该环节设计摆一摆、量一量、称一称三个活动展开。摆一摆的活动是在教材设计之外增补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的认知,为认识固体有确定的体积做铺垫。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体积”概念还没有接触,因此,在他们的思维中,会想当然的用物体的长和宽来表示物体的大小。出示两个长、宽相同,但高不同的物体,和学生的前概念相冲突,帮助学生建立用长、宽、高表示物体大小。
三、应用与迁移(5分钟) 师:回答完快递员的三个问题,究究的快递成功寄出。就像同学们所说,棋子和棋盒都是固体,他们具有这些特征,这也是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的依据。 师:我们把目光放到教室,哪些物体是固体?为什么? 生1:粉笔是固体。因为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大小和质量。 生2:话筒是固体。因为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大小和质量。 生3:桌子和椅子也是固体。因为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大小和质量。 师:那沙子是固体吗? 生:是 师:可是它会流动啊。 生:一粒沙子有确定的形状、大小、质量,它是固体。 师:你说的有理有据。 师:课后同学们再去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固体。 【设计意图】 由“棋子”“棋盘”回归周围的物体,学生借助前面所学,能有理有据的判断出其是否为固体。最后再出示有歧义的“沙子”,学生判断其是否为固体,加深学生对“固体”特征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