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不一样的物体》 教学设计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课题 《混合物体的分离》 课时 1设计 学校 电话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内容要求 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物体的例子。知道将不同的物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比较,对混合物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具有简单交流的意识。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混合物体的性质,根据物体的性质不同,找到将混合物体进行分离的方法。教学 难点 通过讨论并使用不同方法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活动,认识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教学 准备 教师:黄豆、绿豆、玉米粉、筛网、面包糠、回形针、磁铁、木屑、花椒、沙子。学生: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一、问题情境(5分钟) 1.情境引入 师:秋去冬来,现在是一年中丰收的季节。前两天,陈老师回老家,发现奶奶正在晒黄豆。看,这就是晒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刚收上来的黄豆。仔细看看,这些黄豆里混杂着一些...请你说。 生:黄豆中混杂石子儿和黄豆壳。 师:对,像这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我们称它为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体有时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时候就要将这些混合物体进行...(分离),如何将这些混合物体合理而有效的进行分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混合物体的分离。(出示课题)二、探究与实验(25分钟) 师:在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体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需要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的现象?不着急回答,先自己思考。(停顿2min) 学生思考后发言。 师点评:我们对于一个问题一定要先有自己的思考,不管正确与否,独立思考是前提。 师:接下来带着各自的想法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好,这一组最快举手,请你为代表来说一说。 生:稻谷的稻壳需要分离。淘米时水和米需要分离。菜上的泥土和菜需要分离。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经过小组讨论就可以把你的想法介绍给你的组员,从而给他们带来更多灵感,这就是小组讨论带给你们的收获。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的细节被我们同学忽视了,需要分离的物体有很多,之所以让同学们思考,是为了让同学们关注生活的细节,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种常见的混合物,这些物体的混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所以需要将它们进行分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花生和花生皮的混合,这是面粉和绿豆,这是木屑和铁屑还有米粒和稻壳。仔细观察每一组的混合物体,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不着急,先思考。请你来说一说。 师:你们所说的形状不一样、轻重不一样,有的能被磁铁吸引有的不能被磁铁吸引,都属于这些物体的特征和性质。如何利用它们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把它们分离开呢?带着问题,小组内先进行讨论。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师:挑选自己最有把握的一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其他小组来听一听,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一样。 我们选择分离沙子和铁屑。可以用吸铁石把铁屑吸出来,这样就可以分离铁屑和吸铁石了。 师:在二年级时我们就已经玩过磁铁,说明之前的科学学习已经给我们储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把你的观点用陈老师给你的句式连起来,你再试着说说看。 生:因为沙子不会被磁铁吸引,但是铁屑可以被磁铁吸引,所以可以用磁铁吸的方法将他们分离。 师评价语:给你点赞,你将自己的观点有逻辑的说清楚。我们从他们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再加以思考,就想出了解决方法,同时也把我们的观点和方法完整的描述清楚了,这就是咱们今天这节课的提升! 师: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还要能够准确的操作,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请你! 大家一起说,第一步:拿磁铁吸引铁屑。第二步:把磁铁上的铁屑收集到空的杯子里。第三步:再次检查容器中铁屑有没有被分离干净。第四步:整理桌面。 学生上台演示,老师投屏到电脑上给全班同学观看。 师:看!这就是我们分离的结果。(图片展示分离后的两个物体)在刚才的过程中,我们完整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利用磁铁成功实现了分离。 师:接下来你们想不想试试?想,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两组需要分离的混合物。思考一下这两种混合物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你的分离步骤是怎么样的?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你们选择哪一种来说一说? 生:我们选择米粒和稻壳,因为米粒和稻壳的颗粒大小不同,所以米粒和稻壳可以用筛子筛。10.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用筛子筛不能将米粒完全分离出来,仔细观察稻壳,你发现了什么? 生:稻壳的形状不规则,有大有小,所以筛出来的效果不太理想。 师:看来我们还得继续思考!有很多时候,科学探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一帆风顺,不成功没关系,继续思考。米粒和稻壳相比除了形状大小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因为米粒和稻壳的轻重不同,所以米粒和麸皮可以把它放进水里进行分离。 师:大家同意这个方法吗?你们的分离步骤是? 生:第一步将它倒到水里,这时候轻的稻壳就飘上来了。第二步把上层有杂质的水倒出来。最后就剩下干净的米粒了。 师:在这个过程中,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搅拌棒,谁能够把它用起来?请你说。生:充分的搅拌能让它充分的分离。 师:好,这一组谁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生:因为绿豆和面粉的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可以用筛子筛。第一步:选择合适的筛网安装。第二步:倒入混合物体。第三步:一只手拿住筛子,另一只手轻轻拍打,直到完全将他们分离开来。最后将分离出来的物体分别倒入容器中。 【设计意图】 对于一个问题一定要先有自己的思考,不管正确与否,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设计意图】 让学生有逻辑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科学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三、学生动手操作(5分钟) 师:都知道了分离方法,了解了分离步骤,下面请每一组组长上来领取实验材料。 学生小组合作,分离混合物。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拍照收集并展示学生的分离成果)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通过观察、讨论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完成了这几种混合物的分离。这里还有最后一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花生和花生皮分离开来? 生:可以放进水里,轻的花生皮就会飘起来。 师:把花生放到水里,确实能够分离花生和花生皮,但是如果我想要用花生来制作花生碎,放进水里进行分离的话花生还能继续使用吗?生:不能。 师:所以在选择分离方法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混合物体的性质和特征还要考虑实用性。再想一想。 生:轻重不一样。我们可以用风把轻的花生皮吹走。 师:是个好办法!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用风分离花生和花生皮的实验效果如何。教师演示实验。 师:其实很多时候解决一件事往往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去选择最优的分离方法。四、课堂到生活 师:今天我们通过观察分析物体的特征和性质(贴板贴:分离原理),找到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贴板贴:分离方法)。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风扬、水浸、磁吸和筛分,其实这些分离方法在工业农业生产中也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活动,提升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探究的兴趣,进一步感受观察和描述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五、应用与迁移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陈老师家刚刚打收上来的黄豆可以怎样进行分离? 2.师:课后,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有没有需要分离的混合物体,根据今天所学的方法,想一想你可以怎样将它们分离开来。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