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鸡与鸟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鸡与鸟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动物的分类》 2.鸡与鸟类 教学设计
单元 《动物的分类》 课题 2.鸡与鸟类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8.2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内容要求 5.2中(2)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5.2中(3)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能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认识鸟类的共同特征。 科学思维 能通过观察、比较动物的特征,概括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探究实践 能运用感官和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动物的特征;并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某一动物的共同特征。 态度责任 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要事实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观察并描述动物的特征。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能通过观察、比较动物的特征,概括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 准备 教师:鸟类动物的板贴、放大镜、记录纸、常见鸟类动物的图片
学生: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与假设(2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孵化小鸡,小鸡孵化出来后,探究奇妙小组又有了新的探究问题:孵化出来的小鸡和公鸡、母鸡都有点像,又有点不像。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地方有点像,哪些地方又有点不像? 生:像的是它们都有两条腿,有尖嘴和羽毛,不像的是小鸡、母鸡和公鸡的体型、羽毛颜色、鸡冠大小都有区别。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那鸡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它们对于动物形态特征的前概念,为后续的观察和描述打下基础。 可以通过展示学生饲养小鸡过程中的图片或视频,提出具体的问题,如“小鸡和成年鸡有什么区别?”“鸡有哪些独特的特征?”等,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中收集信息的意识。
二、探究与结论(23分钟) 师:首先请同学们通过短视频了解小鸡生长过程。 生:观看视频 师:通过视频,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1:随着日龄的增长,小鸡的羽毛逐渐丰满,体型也逐渐增大,食物也多样起来。 生2:小鸡会觅食、饮水。 师:孩子们观看的很认真。这有5幅图画,鸡在干什么呢? 生1:母鸡领着小鸡在觅食;小鸡在睡觉。 生2:小鸡在喝水;公鸡在打鸣;母鸡在下蛋。 师: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图片中鸡的生长过程,将观察到的鸡的特征记录在表格中。 生1:填写表格:鸡有几条腿;有无翅膀;有无羽毛;食物类别;取食器官;繁殖方式。 (学生展示) 师总结:刚才有同学提到鸡在吃食物时用尖尖的硬嘴一啄一啄的,这个尖尖的硬嘴,我们称“喙”。鸡有2条腿,长有翅膀,身体覆盖羽毛,靠喙取食,杂食,卵生。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鸡的特征,请同学们比较鸡与下列动物,它们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我发现它们跟鸡一样,身体表面都覆盖有羽毛,都有翅膀。 生2:它们都有尖尖的喙。 生3:我发现孔雀的尾巴与鸡、鹌鹑的尾巴不同,孔雀的尾巴像把大扇子…… 师: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动物身体的形状、结构等外部特征以及运动、繁殖方式等,可以发现不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并比较鸡与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并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 生1:我们小组采用的是画图的形式。(在图中标出有喙;长有翅膀;身体覆盖羽毛;2条腿) 生2:我们小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呈现。(身体覆盖羽毛;有喙;长有翅膀) 生3:我们组采用列表格的形式(外形特征;繁殖方式)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每个组汇报得也很清晰,但是有一个小组在观察活动中记录了动物的繁殖方式,老师想问大家一下,我们可以在图中观察出图中动物的繁殖方式吗?在科学课中,我们要实事求是观察,记录。 师总结:像鸡、鸽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属于鸟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观察鸡的生长过程及其与其他鸟类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鸡的特征,进而概括得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设置一个长期的观察计划,让学生定期记录鸡的成长变化,注意观察其觅食、睡觉、喝水等活动,以及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等行为。此外,建议提供多种鸟类的图片、视频或实物供学生观察,引导他们比较鸡与鸽子、鹦鹉、孔雀等鸟类在外形、羽毛、喙部等方面的异同点。
三、反思与评价(5分钟) 师:回顾本课学习过程,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发现鸟类的共同特征的? 生:首先我们观察鸡的特征:有2条腿,一对翅膀,身体覆盖有羽毛,杂食,用喙取食,产卵孵化;其次又观察了与鸡相似动物的特征:2条腿,有翅膀,有羽毛,食性多样,形状各异的喙,产卵孵化;最后概括出鸟类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 师: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比较,还善于归纳概括,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回顾和评价本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反思如何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鸟类的共同特征。通过图表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观察到的具体细节,进而概括出鸟类的共同特征,如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等。这一过程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促进了他们的自我评估和同伴互评,增强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观察和比较鸡与其他鸟类的过程,鼓励他们分享个人的观察心得和发现。
四、应用与迁移(4分钟) 师:利用刚才我们学习的鸟类特征,判断下列动物中哪些属于鸟类,哪些不属于?理由是什么? 生1:蝙蝠不是鸟类,蝙蝠身体表面没有覆盖羽毛,没有尖尖的硬嘴,不是靠喙取食,蝙蝠也不是卵生动物,所以蝙蝠不是鸟类。 生2:丹顶鹤身体表面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会下蛋,是卵生的,丹顶鹤是鸟类。 生3:我们对照鸟类的四大特征,鸵鸟身体表面覆盖羽毛,虽然它翅膀很小,但是它有翅膀,鸵鸟会下蛋,也是同喙取食,所以鸵鸟它也是鸟类。 生4:寒号鸟不是鸟类,它的学名叫复齿鼯鼠,它属于鼠类,是胎生的,它也不是用喙取食,所以寒号鸟不是鸟类。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鸟类的特征,已经能判断哪些动物是鸟类,哪些动物不是鸟类,活学活用。据考古学家研究,现代家鸡的远祖是一种叫红原鸡的鸟类。被驯化的家鸡由于长期人工饲养,已经丧失了大部分飞行能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判断蝙蝠、丹顶鹤、鸵鸟和寒号鸟等是否属于鸟类,帮助学生巩固对鸟类共同特征的认识,并学会区分鸟类与其他动物。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鸟类动物的资料,当学生提及到某些鸟类动物时,教师可以适时出示资料。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鸟类动物特征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初步判断后,进一步引入一些具有迷惑性的动物,如蝙蝠、寒号鸟等。通过展示这些动物的图片,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并鼓励他们结合鸟类动物的特征进行推理和分析。
五、阅读与新知(3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特殊鸟的飞行能力,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你了解了什么? 生1:飞得最快的游隼,游隼飞行时速50—100千米,俯冲时最高时速可达380千米,可以说是世界上运动最快的鸟。 生2:不会飞的鸵鸟,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成年雄鸟身高可达3米,体重超过150千克。鸵鸟的双翼与身体相比过于短小,且飞羽退化,因此飞行能力基本丧失。 生3:没有翅膀的几维鸟,长着豆豆眼,小短腿的几维鸟有着圆滚滚的身材,全身长满蓬松致密的羽毛,翅膀和尾巴都已退化,完全不能飞,是一种特殊的鸟。但它的腿又粗又壮,跑得很快。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鸟类具有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和卵生等共同特征。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身边的鸟类,去发现它们更多的特点和美丽之处!同时,鸟类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懂得爱护和保护它们,和它们和谐共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展示不同鸟类的飞行能力,特别是那些不能飞行的鸟类(如鸵鸟、几维鸟),帮助学生纠正“所有鸟类都会飞”的误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所有鸟类都会飞吗?”进而详细介绍几种典型的不能飞行的鸟类,如鸵鸟、几维鸟和企鹅,解释它们的生理特点和生活环境如何影响其飞行能力。最后,可以推荐一些关于鸟类的科普文章或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六、板书设计 鸡与鸟类 鸟类特征: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