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2025.04本卷由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与探究题组成,共28题,满分50分,调研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调研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3.学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等出土的陶器,尽管相距较远,但有着极为相似的文化特征。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A. 起源最早 B. 多元一体 C. 独一无二 D. 领先世界2. 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商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A. B.C. D.3. 有学者指出,当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被否定时,它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该学者认为秦朝亡于( )A. 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一 B. 赋税沉重激化了社会矛盾C. 徭役繁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D. 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4.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5. 古诗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于历史研究。与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关的史事是( )A. 秦末农民起义 B. 西汉文景之治 C. 东晋淝水之战 D. 唐朝安史之乱6. 明清时期,以下图中“四大名著”为代表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这就是( )A. 赋 B. 词 C. 曲 D. 小说7. 《姑苏繁华图》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图中人物多达12000余人,客货船只近400条,可以辨认招牌的店铺260余家。这体现了( )A 苏州商品经济繁荣 B. 农村集市贸易兴起C. 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D. 政府严格控制商业8. 某些通俗文史著作认为,由于《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李鸿章遇刺,日方不得不将原定3亿两的数额减少到2亿;而日方参与者回忆录则记载是因为破译了中方电报,确认3亿两可能导致谈判破裂,不得不减少。这说明( )A. 通俗文史著作完全不可信 B. 考辨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C. 日方回忆录肯定真实可靠 D. 年代久远无法确认历史事实9. 近代某思想家说:“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和我们的老文化充分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 B. 维新变法的倡导者C.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D.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10. 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表。据此可知( )年份(年) 纱锭(枚) 布机(台)1913 484192 19861914 544780 23101918 647570 27361919 658748 38391920 842894 41391921 1248282 4139A.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 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出现最高峰C. 棉纺织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 一战结束后棉纺织业迅速萎缩11. 如图是著名版画家胡一川创作于1940年的木刻版画《军民合作》,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 )A. 宣传木刻版画的艺术和色彩 B. 倡导实行“减租减息”政策C. 激励军民团结合作抗击日寇 D. 动员根据地实行“三三制”12. 某部战争电影中某野战军司令员的台词:“二、三、七、八、九5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围锦州……十二纵加1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两个师监视沈阳。”这部电影讲述的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13. 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C.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4. 如图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其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 抗美援朝战争 B. “大跃进”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15. 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得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入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这次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 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 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条件C. 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16. 以下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他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一、邓小平理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B.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7. 下图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图例中的千纪即1000年)。据此可知,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A. 彼此隔绝,毫无交流 B. 相对独立,多元发展C. 起源非洲,全球扩散 D. 欧洲发达,领先全球18. 布洛赫在其专著《封建社会》中认为,西欧的feudalism(封建制度)不能涵盖日本,更不能涵盖中国,实际上西欧的feudalism只属于西欧。布洛赫旨在强调( )A. 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致性 B. 中古亚非文明的先进性C. 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 西欧封建社会的独特性19. 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例如荷兰有西兰,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殖民扩张的结果 B. 历史文化普遍相似C. 世代间友好交往 D. 地理环境完全相同20. 下图立足于战争与革命的视角审视1917年发生在俄国的系列革命。从中可推知( )A. 战争是历史演进的决定因素 B. 民心是统治兴亡的重要基础C. 革命是变革社会的唯一途径 D. 反战是俄国革命的唯一主题21. 某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词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华夫脱党”“1917年宪法”“卡德纳斯”。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C.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22. 1941年7月,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橡胶和石油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日本的这一行为严重威胁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美国立即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资产。美国的这一做法( )A. 加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 B. 使日本在战略上转攻为守C. 有效阻止了日军的南进 D. 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3. 马歇尔计划启动之初,美国虽表示欢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加入,但提出许多苛刻条款,意图达到政治操控的目的;苏联表现出谨慎的态度,随后采取了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这说明( )A. 美苏开始由同盟走向对抗 B. 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立C.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已形成 D. 西欧各国反对苏联加入24.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下半叶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毁灭性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二是日益加强的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今天的人类已不能再打无限化的总体战争了。据此可知( )A. 人类面临的战争威胁已消失 B. 各民族间的矛盾完全缓和C. 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走向和平 D. 各国家间的竞争不复存在二、材料解析与探究题:共4题,其中第25题6分,第26题7分,第27题7分,第28题6分,共26分。25. 说书人常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统一与分裂的现象是极其引人注目的政治过程。有学者研究发现:【统一政权的分裂其实只出现过两度】(1)中国历史上由一个统一的政权分裂为两个或更多政权的例子,其实只有______末分裂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灭陈)、______末分裂为五代十国(到宋太宗灭北汉)。至于秦统一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并不是分裂时期,而应视为未统一阶段。【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竞逐正统】(2)许多人通常也认为分裂时期的辽宋夏金,其实并非由一个政权分裂而来,而是不同政权之间的并立。请写出下面两幅形势图中的A、B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宋以后的王朝再未因地方分裂而亡】(3)宋朝对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更加重视,二者权力的消长表现为:______权力进一步被削弱,______集权进一步加强。于是宋以后,再未因地方分裂而引起王朝的覆亡。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一)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分配农民耕种。(二)一切土地,经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材料二 《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政府所有,分给农民耕种使用。(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材料三 在三年多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形成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主要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11月):在目前革命阶段上,政府不禁止土地的出租与土地的买卖。——以上摘编自《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和《中国共产党简史》(1)据材料一、二,指出《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的主要区别。(2)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兴国土地法》和土地革命路线、《兴国土地法》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主要区别。(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土地政策的目的。27. 思想的演进和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达·芬奇曾说过:“我终生与自然作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为人类服务……为什么不求教于自然呢?难道不应该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则,然后再了解人类的法律和习俗吗?难道不应该更加重视最最永恒的东西吗?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其余的都只是装饰而已。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摘编自何亚平《科学社会学教程》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据材料一,指出达·芬奇主张的研究对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并说说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产生之间的关系。(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科学成就所产生的思想价值。(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思想、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写出广义现代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革命?指出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深刻的相应变化”表现为哪一理论的诞生、什么制度的扩展?(2)写出新中国1953—1957年体现“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的措施名称。指出中国共产党1978年作出的体现“学习世界先进”和“社会改革”的历史性决策。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2025.04本卷由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与探究题组成,共28题,满分50分,调研时间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调研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3.学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A【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C二、材料解析与探究题:共4题,其中第25题6分,第26题7分,第27题7分,第28题6分,共26分。【25题答案】【答案】(1) ①. 汉 ②. 唐(2)A代表辽; B代表金。(3) ①. 地方 ②. 中央【26题答案】【答案】(1)主要区别:制定和颁布时间不同;原则不同(没收土地的范围不同)。(2)《兴国土地法》和土地革命路线的主要区别:土地所有权不同。 《兴国土地法》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主要区别:土地买卖政策上存在不同(《兴国土地法》禁止土地买卖,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允许土地出租与买卖。)(3)目的:为了适应不同时期革命的需要,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巩固革命根据地,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27题答案】【答案】(1)自然。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思想动力,近代科学的初步发展巩固了文艺复兴的成果。(2)动摇传统宗教信仰,冲击神学权威;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启发人们对人类社会规律的探索。(3)思想解放是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科学发展是思想深化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社会发展为思想和科学提供实践土壤。(言之有理即可)【28题答案】【答案】(1)标志:工业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扩展。(2)措施名称:第一个五年计划。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