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古代印度 过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古代印度 过关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古代印度 过关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是某历史教师教学课件展示的学习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学习内容是( )
A.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D.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
2.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完成基本统一使古印度文明达到鼎盛是在( )
A.笈多王朝时期 B.胡夫统治时期 C.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D.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3.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遗址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街道宽阔笔直,垂直交叉,整齐划一。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它属于( )
A.古罗马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希腊
4.右图所示的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该制度来自( )
A.古印度 B.古巴比伦 C.古埃及 D.古希腊
5.“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材料描述了种姓制度的( )
A.背景 B.实质 C.特点 D.影响
6.古代世界各区域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古罗马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
B.创立于古印度的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C.《掷铁饼者》既体现了古希腊的雕刻艺术成就,又表现了古希腊人的体育爱好
D.古希腊哲学成就十分突出,哲学家有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等
7.古印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严格限制人们的社会流动。这种制度是( )
A.君主立宪制 B.种姓制度 C.民主共和制 D.封君封臣制
8.《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对杀死一个首陀罗所作的忏悔,与对杀死一只小动物所作的忏悔一样。相反,首陀罗如果骂再生人(雅利安人)一句就要割断其舌。据此可知古代印度( )
A.法律体系完备 B.维护贵族特权 C.社会分工明确 D.强调职业世袭
9.下表是张杰在学习古印度文化时做的课堂笔记,其中不准确的是( )
类 别 历 史 成 就
文 学 梵文史诗(荷马史诗)
宗 教 创立并传播了佛教
数 学 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历 法 使用阴阳合历
A.文学 B.宗教 C.数学 D.历法
10.四大文明古国是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代表了古代亚非地区悠久而丰富的文明。以下文明与其代表性文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古埃及——楔形文字、金字塔
B.古巴比伦——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佛教、种姓制度
D.中国——太阳历、青铜器
11.20世纪50年代,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句著名台词:“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小偷的儿子还是小偷”。此观念折射出印度( )
A.贫富分化严重 B.种姓制度影响深远
C.社会分工明确 D.世袭制度仍然存在
1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单元复习中收集了“金字塔”、“太阳历”、“《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相关资料。据此可知,他们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古代亚非文明 D.封建时代的欧洲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传播路线图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分析佛教传播的路线。
(2)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图片所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对丝绸之路与文明交流的认识。
三、材料题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材料一中“严格的等级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该制度的最高等级是什么?
材料二:在反对婆罗门教的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新兴宗教。他反对“婆罗门至上”,反对种姓歧视,主张众生平等。
(2)材料二中“新兴宗教”指的哪一宗教?该宗教创始人是谁?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A C B B B A C
题号 11 12
答案 B C
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释迦牟尼像、贵族骑象出行图、摩亨佐 达罗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释迦牟尼是诞生于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贵族骑象出行图的出现与战象的使用密切相关,战象的庞大身躯和威慑力使得它们成为古印度贵族和王权的象征,贵族骑象出行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象征 ;摩亨佐 达罗遗址是古印度早期文明的遗址,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学习内容是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C项正确;古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代表性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代表性成就是金字塔、象形文字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C项正确;笈多王朝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但笈多王朝时期不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排除A项;胡夫是古埃及王国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他统治时期为古王国时代,排除B项;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古印度文明达到鼎盛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C项正确;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遗址属于古印度文明,与古罗马、古埃及、古希腊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据图片文字信息“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A项正确;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古埃及实行法老的统治,排除C项;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种姓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职业世袭和内部通婚,C项正确;种姓制度的背景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排除A项;种姓制度的实质是维护雅利安人对当地居民的统治,是极其不平等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剥削制度,与题干反映的特点不符,排除B项;种姓制度主要是对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政治参与、文化认同等产生影响,与题干反映的特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带有主观感彩,因此,创立于古印度的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是客观历史史实,B项正确;古罗马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是对《十二铜表法》的看法和评价,不是历史史实,排除A项;“《掷铁饼者》既体现了古希腊的雕刻艺术成就,又表现了古希腊人的体育爱好”属于对这一雕塑的评价,不是历史史实,排除C项;“古希腊哲学成就十分突出”也属于历史评价,不是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古印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严格限制人们的社会流动”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不同等级,等级间贵贱分明、职业受限、禁止通婚,严格限制社会流动,符合材料描述,B项正确;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形式,其核心是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通过议会等实现民主治理,与古印度的等级制度无关,排除A项;民主共和制强调主权在民、通过选举等实现权力运行,是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古印度不存在这种制度,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是西欧中世纪的政治制度,以土地为纽带,形成封君与封臣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古印度的等级制度没有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据题干“婆罗门对杀死一个首陀罗所作的忏悔,与对杀死一只小动物所作的忏悔一样。相反,首陀罗如果骂再生人(雅利安人)一句就要割断其舌。”可知,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法律地位严重不平等,高种姓(婆罗门、雅利安人)享有特权,低种姓(首陀罗)权利被剥夺且刑罚严苛,本质是维护高种姓贵族的统治地位,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只体现阶级压迫,排除A项;种姓制度确有分工(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等),但题干强调的是权利不平等而非分工,排除C项;种姓制度要求职业世袭,但题干刑罚差异主要体现阶级压迫,未直接提及职业传承,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杰在学习古印度文化时做的课堂笔记”和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与古印度无关,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迎牟尼”,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古印度在历法上使用阴阳合历说法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种姓制度是古印度重要的社会等级制度,二者都是古印度具有代表性的文明成就,C项正确;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等地区)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并非古埃及文明成就,排除A项;古巴比伦的代表性文明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字,古巴比伦使用的是楔形文字,排除B项;中国古代的代表性文明成就有青铜器、甲骨文等。太阳历是古埃及人创制的历法,中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农历等历法,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据题干“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小偷的儿子还是小偷”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句台词体现出一种以出身来判定个人职业和地位的观念,这与印度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种姓制度相符合,种姓制度下人被划分为不同等级,职业和地位往往由出身决定,说明种姓制度影响深远,B项正确;题干台词主要强调的是职业和地位的传承与出身有关,并非贫富分化严重,排除A项;台词体现的是以出身定职业,并非社会分工明确,排除C项;世袭制度主要侧重于政治权力和地位在家族内部的传承,题干台词重点在于职业与出身的关系,不能简单等同于世袭制度仍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据题干“金字塔、太阳历、《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和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和太阳历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法律文献;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故这些资料都是古代亚非文明的成果,C项正确;古代欧洲文明包括希腊、罗马等文明,排除A项;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是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等,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古代亚非文明的代表,与封建时代的欧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1)路线:向东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向东南传到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越南等国。
(2)关系:传承关系。
佛教源自印度,少林寺塔林承载了佛教文化,只是建筑风格已经中国化。
认识: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文化交流,对东西方文化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详解】(1)路线:观察“佛教传播路线图”可知,佛教向东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向东南传到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越南等国。
(2)关系:佛教源自印度,于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少林寺塔林承载了佛教文化,但建筑风格与印度佛塔有所不同,已经中国化。可见,两幅图片所示内容之间属于传承关系。认识:由材料一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材料二的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可以得出: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是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14.(1)种姓制度;婆罗门。
(2)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最高等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2)宗教:根据材料二“反对种姓歧视,主张众生平等”和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创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