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历史(上)一轮复习练习题一、单选题1.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常被学者以天象作喻。其中,“繁星点点”象征着文明初现时的多样与分散,“星河渐聚”则展现出文明汇聚、国家雏形初现的过程,而“银河横跨”则形象地展现出统一大帝国的辉煌。与“星河渐聚”相契合的历史阶段描述是( )A.旧石器时代人类迁徙的广泛性 B.新石器时代部落文化的多元性C.青铜时代邦国联盟的逐渐形成 D.铁器时代大一统国家初步建立2.同、光年间,原由朝廷临时设置管理的营务处在各省皆有设置,营务处负责征调士兵、筹饷、兵械等事宜,通常设在督抚衙门内或附近;省级营务处的总办、会办、提调、差遣等员由地方督抚札委,遇有军务,齐集办公处所集议,随时面禀地方督抚核示办理。据此可推知( )A.晚清权力结构下移 B.民族危机日益加深C.地方督抚拥兵自重 D.新政壮大地方势力3.1920年,江苏火柴同业联合会9个厂联合刊登“上海特别市国货运动大会中国国货火柴”广告,以图表列出“下列商标七十二种为江苏全省各火柴厂之出品”,强调“集体国货”的身份。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族企业意在建构国货认同 B.抵制经济侵略成为社会共识C.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得到响应 D.民族火柴业的发展最为迅速4.建国后,我国纠正了对部分少数民族带有歧视或侮辱性的称呼,如将“归化族”改为俄罗斯族,“僮族”改为壮族,“毛难族”改为毛南族,“猺族”改为瑶族等。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普及基础教育 B.推动民族平等 C.加强经济援助 D.传承历史文化5.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6.1950年3月,西南军政委员会颁发《关于纳粮民户可以人民币抵交公粮的通告》,“对用人民币交公粮的给予适当照顾,邻近大中城市的县,按9.8折缴纳,凡属交通不方便及距大中城市较远的县份,均按9.5折缴纳”。该项规定( )A.推动农村土改运动深入发展 B.体现优先保障城市的粮食供应C.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有助于金融秩序的建立与稳定7.1983年底,杭州市农村社队企业收入结构如下表所示。行业部门 收入(亿元) 占比 头部企业营收情况工业企业 12.1 84 总收入或产值1000万元以上 总收入或产值500万元以上建筑企业 1.3 9.1农业企业 0.2 1.8 38家 96家由此可见(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B.农村经济活力得到激发C.私营经济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D.集体经济占据主导地位8.如下图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现象,该现象带来( )A.城市生活方便快捷 B.个人信息更加安全C.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D.全球人口过快增长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将这一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10.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首次以一号文件聚焦农业问题。下表是部分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概要。这些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 )年份 内容概要1982年 对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生产责任制的建立进行了肯定。2004年 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历史性地提出“两免三补贴”。2006年 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21年 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A.体现了工业对农业的持续反哺B.推进了适合国情的道路探索C.解决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D.实现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1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毛泽东的主要意图是( )A.壮大中共的群众基础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 D.完善新民主主义的理论12.《图记湖南改革开放》以图文资料见证湖南改革开放。第一章“改革开放的起步”记录1978年12月政策初实施到1982年变革;第二章“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描述1982年9月至1992年1月政策在湖南推进与发展;第七章时间跨度为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这一时期最恰当的标题是( )A.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B.新时代扬帆启航C.吹响全面小康的号角 D.新思想引领新征程13.下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某次重要会议的内容简介。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在组织上扩大和巩固党 在发展党员上反对“关门主义”和“唯成分论”在党性方面提出“两个先锋队”(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全民族先锋队)大力开展统战工作,选派干部到东北去图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4.如下为2011—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演变趋势图。由此可见,党和政府( )数据来源: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A.完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 D.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15.下列文献或讲话直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②“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主动顺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趋势,健全适应数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16.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些举措( )A.统筹了国家安全和区域发展 B.巩固了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C.强化了内地与港澳人文纽带 D.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根据史料一,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史料二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三 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2)依据史料二、三评价洋务运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日本、意大利、德国对英、法的全球霸权感到不满,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可被视为20世纪30年代新帝国主义扩张的第一步。这是1919年后建立的全球秩序首次受到军事行动和领土占领的挑战,而这种模式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反复上演。到英国和法国因德国入侵波兰而宣战时,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和战争已经持续了8年,意大利军队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已有4年;纳粹德国已经占领了奥地利和半个捷克斯洛伐克2年。这一时期也是日本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的时期,西方日益担忧日本威胁到他们在东亚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开始警惕日本在该地区的角色变化。——摘编自【英】理查德·奥弗里《第四盟国:西方二战史叙事中的中国》材料二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埃塞俄比亚等被压迫、被侵略民族和国家广泛开展了抵抗运动,并在战略上相互连接,尤其是中国抗日战争坚持14年之久。不仅如此,中国既是全世界被压迫、被侵略民族武装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主力军和先锋、样板,还是世界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起国之一。然而70多年来,国外研究二战史的著作多刻意强调美英等大国的作用,忽视中国等为代表的被侵略、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贡献。确认二战起点“1931年说”具有破除教条,进一步推进中国抗日战争史及二战史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摘编自林利民《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1931年说”及其依据》(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国际和平遭到破坏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1931年说”的依据。(3)根据材料,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1931年说”的意义。三、综合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后推行阳历纪年,但民间仍沿用阴历,形成“历法二元社会”现象。中华民国政府将阳历定为“民国正朔”,以彰显与文明国家同步,舆论界则区分“民国之新年”与“国民之新年”。20世纪20年代,《申报》刊发大量文章批判传统年俗,如1922年发文抨击压岁钱弊端。1924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旧历新年没有丝毫历史上纪念的意义,蒋梦麟指出袁世凯保留阴历是为帝制铺路。社会教育团成员周少英公开演讲反对旧历年俗,私下却准备传统年货,自称未能免俗。蔡元培在国民政府禁过阴历时仍“关门过年”。这些矛盾现象反映出历法改革中官方倡导与民间习俗的深刻冲突。——摘编自忻平等《政俗关系视野下的民国“新年”之争————以〈申报〉为中心》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王汶石在小说中描绘了区委书记严克勤除夕夜冒雪赶往渭河平原小村庄的场景,“合作社的许多事情吸引着他,县委会的决议燃烧着他”。《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则在除夕夜坚守饲养室,拒绝社员代劳。20世纪80年代,有作家在小说中写道:“‘腊八’已过,家家开张营业”,有人“登高趴低地扫尘刷墙”,有人“在烟腾雾照地做豆腐、酿米酒”,更多人“一群一伙地在逛街”。还有作家记录双水村秧歌盛况时这样描述:“全村所有闹秧歌的人才和把式都集中在这地方”“随着锣鼓点,这些人就满院子翩翩起舞”。20世纪90年代,刘庆邦的《神木》和王安忆的《乡关处处》将叙事焦点转向进城务工人员的春节返乡经历。——摘编自王慧勇《乡村变革中的“节日”修辞————论当代乡土小说中的“春节”书写及其叙事功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新年”之争出现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评述新中国成立后乡土小说中“春节”书写的演变。试卷第2页,共7页试卷第1页,共7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A B D D B A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B D B A17.(1)学习西方实用科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进步性: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局限性: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18.(1)表现: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对英、法的全球霸权不满,发起挑战;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东北采取军事行动、领土占领,开启新帝国主义扩张,破坏1919年后建立的全球秩序,且这种破坏模式在30年代反复出现;日本与西方在东亚的关系急剧恶化,西方日益警惕日本在该地区的角色变化。(2)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等被压迫、被侵略民族和国家广泛开展抵抗运动,中国抗日战争持续14年,是全世界被压迫、被侵略民族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主力军和先锋、样板;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起国之一,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意义:能破除长期以来国外研究二战史时多强调美英等大国作用,忽视中国等被侵略、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历史贡献的片面性;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国抗日战争史及二战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二战历史。19.(1)原因:政府推行阳历以标榜现代性;新文化运动掀起激进反传统思潮;阴历根植民众生活;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斗争的需要。影响:加剧了社会认同分裂,传统、现代并行;使知识分子文化与民众观念持续碰撞;不利于政府权威的树立和政令推行;不利于民俗文化发展。(2)评述:20世纪50年代:聚焦集体主义与革命热情,如王汶石笔下区委书记为合作社事务奔波、《创业史》中梁生宝坚守岗位,体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集体事业的推崇,春节场景成为展现政治热情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载体。20世纪80年代:转向日常生活与经济活力,作者笔下的春节前忙碌景象和秧歌盛况,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复苏,个体对生活的投入和乡土文化的重新活跃,主题从政治叙事转向民生与文化活力。20世纪90年代:关注社会流动与城乡关系,刘庆邦、王安忆书写进城务工人员返乡经历,春节成为展现人口迁移、城乡差异的节点,凸显市场经济发展下乡土社会的裂变与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答案第2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