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B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B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保密★启用前 B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9月份开学考试
高三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监考员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遗存统计。由此可知,龙山文化时期( )
遗存 状况
陶器 以黑陶为主,有蛋壳陶等精美陶器,器型多样,包括鼎、鬲、豆、壶等,部分陶器有刻划纹、镂孔等装饰
石器 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刀等,还有石箭头,刃部锋利
骨器 骨针、骨锥、骨鱼钩等,制作工艺较为精细,骨针针孔细小而均匀
建筑遗迹 发现有房屋基址,多为半地穴式,有柱洞和灶坑等结构,部分房屋有门道
A.社会分工十分明确 B.经济活动形态呈多元特征
C.审美观念日益多样 D.农业生产已经占主导地位
2.下面是出土于陕西绥德的东汉时期王德元墓墓门两侧石柱上的牛耕与谷子图拓片。这可用于研究当时(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 B.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
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效果 D.绘画艺术的创作风格
3.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后梁、后唐、后晋等王朝更迭皆循“受禅”模式:节度使凭借军事实力控制朝局,逼迫前朝君主颁布“逊位诏书”,自述德薄应天顺人;文武百官联名劝进,新主故作推辞“迫于众议”而践祚。这种反复上演的“受禅”现象( )
A.确保了王朝交替的平稳过渡 B.改变了门阀政治的基本格局
C.延续了既得利益集团的特权 D.强化了士大夫的纲常观念
4.宋朝酒业兴盛,官府设有大量酒务、酒坊、酒场、酒库等生产经营机构(简称“场务”)。熙宁三年(1070年)以前,场务所得酒利“尽入系省”,隶属三司;之后,其征管、支配权由三司(户部)、朝廷、内藏(由皇室直接掌控)共享。据此可知,宋朝( )
A.地方酒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中央对财权的掌控趋于强化
C.财政分配体系走向松散无序 D.专卖收入成为财政主要来源
5.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其中包含了许多农业谚语。下图所示是当时民间一些常见的谚语摘选。这说明当时( )
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头伏萝卜二伏策,末伏种的好油策。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A.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B.重农抑商思想盛行
C.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D.民族交融成效显著
6.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前,奕 在与之设立相关的奏折中指出,当时的外交事务“头绪纷繁”,如果不“专一其事”,必定会导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材料表明( )
A.中央集权体制强化 B.传统外交面临着崩溃
C.洋务运动全面推行 D.国家机构适应新需求
7.1913年,陶行知在《致友人书》中提及,时人多谓“新派以西学为尚,视国文如敝屣,旧派则以守旧为高”。对此,他指出,“国界一日不除,未有有国而可弃其国文者也。”由此可知陶行知( )
A.思想保守落后 B.反对文学革新
C.强调文化传承 D.主张中体西用
8.1923年12月,作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的《新青年》季刊第二期在广州出版。刊物封面由瞿秋白设计:画面中心是监狱铁窗,一只有力的手从中伸出,紧握鲜红绸带;旁配文字“革命党自狱中庆祝革命之声”(见下图)。这一设计旨在( )
A.传承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B.呼应国共实现合作共赴革命
C.彰显中共坚定的革命信念 D.预示土地革命席卷全国态势
9.1992年下半年,国家物价局颁布了新的《价格管理目录》,中央直接管理价格的商品由737种减少到89种,工业生产资料大部分并轨执行单一的市场价格,放开了原来尚未放开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述举措的出台( )
A.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C.标志着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价格机制形成
D.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0.下表是新时期以来我国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统计情况。这反映出我国( )
领域 相关情况
航天 神舟系列飞船多次成功发射,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空间站建设逐步推进
通信 5G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高速率、低延迟的网络推动多行业数字化转型
高铁 高铁技术不断创新,速度提升、运营里程大幅增加,高铁网络遍布全国并走向世界
A.科技革命中心的转移趋势 B.新兴产业引领经济的发展
C.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D.科技发展战略的全球趋同
11.古罗马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将埃及设为元首行省,皇帝亲自任命总督,并且仅从骑士阶层中选任;图拉真统治时期,进一步扩大了骑士在元首行省和财务职位中的比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古罗马( )
A.元老院的政治影响力持续提升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显著增强
C.骑士阶层主导了帝国行政体系
D.行省自治权得到实质性扩大
12.中世纪英格兰税务征缴机制是:国王发布征税令状,各地根据国王令状建立税务陪审团,陪审团评估复核税额,最后征缴税金。普通民众出任税务陪审员,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表明中世纪英格兰( )
A.专制君主权力衰落 B.地方自治色彩浓厚
C.王室严格控制地方财政 D.公民拥有广泛的参政权
13.下表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与卢梭的相关言论。这反映出二者( )
思想家 言论 出处
孟德斯鸠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论法的精神》
卢梭 当个人意志与公意冲突时,社会契约赋予共同体强制其服从的权力……这种强制实则是使其免于被私欲奴役,回归理性自由 《社会契约论》
A.主张个人自由不受规范约束 B.强调秩序对自由的双重价值
C.倡导通过社会契约保障权利 D.认为自由与秩序间存在对立
14.1780年,当美国士兵因查尔斯顿沦陷而士气低落之时,费城妇女建立起较大规模的妇女协会,开展了全国性的募捐集款运动。华盛顿对此亲自发函致谢与嘉奖。这反映了( )
A.妇女心系美国联邦政府 B.女权主义思想开始兴起
C.独立斗争趋势不可阻挡 D.女性成为斗争核心力量
15.下面为1917年10月(俄历)俄国《滩》杂志刊登的漫画《会面》。该漫画从侧面揭示出当时俄国( )
漫画虚构了两位俄国领导人——彼得一世与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领导人)穿越时空进行权力交接的会面。画面中的彼得一世身材高大,顶天立地;克伦斯基身材矮小,高度不及彼得的膝盖。下方是彼得一世的嘱托:“哦,弗多洛维奇!我会给你我的棍子,但你在哪里?你用不了它!”
A.革命形势颇为有利 B.群众暴动势不可挡
C.新旧势力激烈交锋 D.专制传统束缚深重
16.1979年,美国推动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谈判,将制成品平均关税从7.7%降至5%;同年,与日本达成汽车进口限制协议,规定日本“自愿出口限额”,覆盖30%的进口汽车。这说明美国( )
A.坚守贸易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
B.关税主权让渡损害经济安全
C.基于国家利益而灵活调整策略
D.从多边合作转向了单边制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政府组织移民徙于敦煌,早于敦煌郡的设置。早在浑邪王降汉次年,西汉政府就已派遣刑徒屯田戍边于敦煌界渥洼池附近。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取得漠北大捷,西汉政府开始大规模移民河西进行开发活动。元鼎六年(前111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此后移民徙边敦煌郡成为西汉政府的持续性政策。
——摘编自魏迎春《西汉敦煌郡移民问题再探》
材料二 唐朝对西域屯田采取“军民兼顾”的政策措施,当时唐军屯驻的大基地主要为安西四镇和北庭三军,其驻军皆为由内地进入西域之汉兵,他们是唐朝统治西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力量。在军屯取得重大成就时,民屯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大量官员携属官、家眷赴西域上任,推动了西域的发展建设。此外,内地的汉族民众以和亲、文人出塞、僧人求法等不同形式移民西域。
——摘编自杨严争《唐代内地移民对西域社会及文化的积极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政府组织移民敦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朝移民敦煌相比,唐朝移民西域的不同之处。(6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山西大部后,陕甘宁边区军民与日军隔黄河对峙。1938年至1940年,日军向边区河防阵地发起过数十次进攻,企图强渡黄河、摧毁边区。八路军留守兵团以及三五九旅在边区人民群众支持下,修筑了上千里的坚固河防工事。八路军经过七十余次大小战斗,侧后出击、“半渡而击”,粉碎了日军的进攻,取得了河防保卫战的胜利。
——摘编自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
材料二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边区西接甘肃、宁夏,北接绥远,东邻山西,成为保卫西北的锁钥、控制华北与西北的战略支点,也是坚持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后方。晋、陕间的黄河河段是边区通向各抗日根据地的唯一通道。边区的食盐、皮毛、石碱、毛织品等通过此河段运至山西碛口等地,再销往其他地区。边区需要的棉花、纸张、五金、颜料等,大部分也由此输入。
——摘编自陕西省档案馆等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陕甘宁边区取得河防保卫战胜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河防保卫战胜利的意义。(6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明代中叶起,中国政府货币主导权消退,逐渐形成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白银作为称量货币,面临分割不便等问题,铜钱存在供给短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市场参与者和民间机构形成独特的货币供给和信用创造方式。各地形成种类繁多的宝银制度,民间行会确立行业内部的货币标准,并创造出“钱帖”“庄票”等信用凭证。18世纪末至19世纪,归化城的谱拨体系、宁波钱庄的过账制度等地域性信用货币体系建立,通过记账转账等机制,实现货币供给和信用扩展,形成分散化、区域化的货币体系。
材料二 15—18世纪,欧洲在重商主义影响下,竭力获取金银等贵金属。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欧洲商业银行与政府债券发行结合,推动银行账户的创建和银行券的发行。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黄金作为货币本位发行纸币,1844年《银行特许条例》为英格兰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奠定基础。19世纪后半叶,西方国家相继实行金本位制,银行存款创造货币的供给机制不断强化,到1913年实现10倍的货币创造,形成中央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和信用创造机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燕红忠、庄砚《货币创造与中西方货币制度分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货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5世纪至20世纪初中西方货币制度的积极影响。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被掠夺、被压迫国家的民族觉醒,促使各殖民地国家纷纷宣布独立,宣告了以殖民统治为标志的帝国主义时代的终结。然而,帝国主义时代的终结并不等于帝国主义历史的终结,当代帝国主义在它昔日的老宅基上产生了。从殖民国和宗主国争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纷纷又情愿或不情愿地回归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经济上重新依附于发达国家的同时,政治上和文化上也呈现出一种既独立又直接或间接依附的十分复杂的“后殖民状态”。
——摘编自庞仁芝《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要》
根据材料,围绕“二战后民族国家的独立与发展”,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历史试题B 第7页(共8页) 历史试题B 第8页(共8页)高三历史答案(B)
1.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
中国。据材料可知,陶器的多样器型、石器、骨器以及建筑遗迹,分别体现了手工业、农业、
狩猎、渔业、居住等不同的经济活动范畴,说明经济活动形态呈多元特征,B项正确:仅从
陶器、石器、骨器和建筑遗迹,无法充分证明社会分工十分明确,排除A项:陶器有刻划
纹、镂孔等装饰,能体现一定审美,但“日益多样”缺乏时间维度的对比证据,排除C项;表
格中石器有用于农业的,但也有用于狩猎的,骨器有用于渔业的,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农业生
产“已经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拓片上呈现了牛耕的场景以及谷子的图案。牛耕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耕作方
式,谷子是当时重要的农作物。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东汉时期在农业生产技术(牛
耕的使用)和农作物种植方面的情况,能够用于研究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B项正确: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强调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
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一般需要体现出“男耕女织”等多方面的结合。而题干中的拓片仅展示了
牛耕与谷子,没有涉及到家庭手工业等相关内容,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效果需
要从农业和商业发展的对比、政府对农业和商业的政策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等多方面来体现。
题干拓片仅仅展示了农业生产中的牛耕和农作物,排除C项;虽然拓片是一种艺术表现形
式,但题干强调的是其作为历史研究资料的价值,从拓片内容来看,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生产
相关场景,而非绘画艺术的创作风格,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代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受禅”的节度使凭借军事实力控制局势,迫使前朝君主颁布“逊位诏书”,这
些节度使本身就是既得利益集团,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延续了自身的特权,C项正确:五代时
期政权更迭频繁,“受禅”现象反复上演,这显然不是平稳过渡,政权交替往往伴随着动荡和
不稳定因素,排除A项;五代时期的“受禅”主要是军事实力主导下的政权更迭,与门阀政
治格局的改变没有直接关联,门阀政治在之前的历史发展中己经逐渐衰落,并非因“受禅”
答案第1页,共9页
现象而改变其基本格局,排除B项;“受禅”现象是军事力量主导的政权更迭,并非是对士大
夫纲常观念的强化,相反,这种频繁的政权交替、臣子篡夺君位的行为实际上冲击了传统的
纲常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朝廷、内藏均为中央财政部门,酒利从“三司独掌”
到“中央多部门共享”,这表明中央对酒利收入的分配更加灵活,且核心仍由中央掌控,体现
中央机构对财权的分割与制衡,实为强化整体掌控,B项正确:材料中所有酒利分配均在中
央机构(三司、朝廷、内藏)之间进行,未提及地方参与分配或获得经营自主权,排除A
项;从“三司独掌”到“多部门共享”,是财政分配体系的制度性和规范化调整,而非“松散无
序”,排除C项:材料仅提及酒业专卖的酒利分配变化,未涉及专卖收入在国家财政中的占
比,无法得出“成为财政主要来源”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小满前后,安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体现了对农业生
产时节(农时)的精准把握,强调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农事活动:“有收无收在于水,
多收少收在于肥突出了灌溉和施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
即通过细致地安排农事、注重田间管理等措施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
呈现的是农业生产的时间把握、施肥灌溉等经验性内容,并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工具改进,
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政策的内容,且也未涉及对商业
发展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奕 在奏折中强调,面对复杂的外交事务,必须设立专门机构(总理衙门)
集中管理,否则效率低下,难以应对新形势,表明国家机构需要适应新的形势的需求,以更
好地处理外交事务,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外交事务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处理,不是强调中央
集权,排除A项;材料只是表明如何有效处理外交事务,没有表明传统外交的状况,排除B
项;材料主要是表明要设立新的国家机构,以适应新的需求,不是洋务运动的状况,排除C
项。故选D项。
7.C
答案第2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