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哈三中 2025—2026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48 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A D A D C A A D B11 12 13 14 15 16A D B B C D二.非选择题(52 分)17.(12 分)(1)变化:(4 分)① 选拔机制:从依赖民间威望(“率敖”)转为程序化推选(“必里相推”)② 任职资格:由注重才能、德望变为注重年龄和有无爵位(“年长无爵者”)③ 权力来源:地方豪强自治色彩减弱,国家干预增强(2)史料价值(8 分)① 文献性质:作为秦代官方法律文书(一手史料、文献史料),其记载的里吏职能(户口、赋税、治安)具有高度真实性,可补正史之缺,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2 分)② 内容价值:反映战国至秦统一时期基层治理的演变,如“率敖”到“典、老”的称谓变化,揭示国家权力下沉的趋势。(2 分)印证秦“以法治国”的实践,如里典与里老的职责分工体现严密户籍制度。(2 分)③ 研究注意:需结合其他秦简(如《里耶秦简》)对比分析,避免孤立解读;其法律条文性质(政治性、时代性)可能掩盖实际执行中的偏差。(2 分)18.(14分)(1)历史条件:火药制作技术的成熟;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阿拉伯作为贸易中介;蒙古西征的推动;欧洲内部的需求。(8 分)(2)意义:展现了中国高超的手工业技术;推动了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提高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推动了白银大量流入中国。(6 分)19.(14 分)(1) 没收对象调整:从没收一切土地变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不动农民原有土地,承认农民原有土地所有权)(2 分)目的:缩小打击面,明确打击对象,保护中农和自耕农利益(2 分),集中打击地主阶级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2 分)。(2)历史意义:打破国民党封锁;(2 分)以立法形式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2 分)红军队伍不断地壮大,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高三历史 第 1页 共 2页(2 分)是党在土地问题上的有效探索,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为其他革命根据地及后来苏区大规模土地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20.(12 分)参考示例:选取 1789-1848 年这一历史阶段,阶段核心议题:资本主义制度革命与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政治领域中,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颁布《人权宣言》,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原则,引发欧洲政治震荡。拿破仑战争与民族主义,战争扩散革命思想,催生德意志、意大利等民族国家意识,封建制度加速瓦解。代议制确立,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完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联邦共和制,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主流。经济领域,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全球化。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蒸汽机推动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城市化加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分化。重商主义转向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加剧原料掠夺和商品倾销。高三历史 第 2页 共 2页哈三中2025一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王国维研究,手定周制者,“实惟周公”。史谓,周公“敬天保民”,“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据此分析,西周礼乐制度的中心点在于A.天B.血缘C.人D.法律2.秦统一后,六国文字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从各类出土的文字资料可见,在秦朝覆灭前后,六国故地的人纷纷在各种场合恢复使用本国文字。这反映了A.区域文化认同具有较强延续性B.各地之间文化交流日益加强C.统一文字的改革措施彻底失败D.文化专制政策引发民众反抗3.《魏书》所载北朝人物籍贯:明确的,作者直书其籍贯:声称出自某郡望的,如证实为攀附,作者直书其实际籍贯,如真伪难辨,作者注为“自云”。“自云”并不意味着攀附,只是存疑。这反映了北朝A.政权频繁更迭B.基层治理失序C.家族不断迁徙D.门第观念盛行4.据碑志记载,李素,波斯人,唐天宝年间,其祖奉命出使中国,获赐李姓:其父李志,任广州别驾:李素与其子李景亮,博学攻文,恪勤奉忠,先后任翰林待诏。从李素家族的经历可以看出,唐代A.兼容并蓄促进文化认同B.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C.使节往来增进文明互鉴D.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5.宋代巨贾彭则爱好儒学,“为其子延接师友,不问其费”,曾捐书于州学。郡从事为之记,称其为“贩夫”,彭氏子孙皆耻之。知州认为,彭则所为是善事,遂删“贩夫”二字。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B.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C.地方官学教育的普及D.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6.“河西甸子”本用于指称产自中亚,经由西夏贩卖而来的绿松石,但在元人文献中,它也被用来指称直接从西亚商人处购得,名为“乞里马泥”(意为产自波斯起儿漫)的绿松石。这反映了元代高三历史第1页共8页A.统治版图广大B.奢侈品需求旺盛C.丝绸之路畅通D.地理学成就突出7.明清时期,宋代女子吴妙静的故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她最初仅因出资修桥造福民众而闻名,之后却被地方官绅愈益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乃至成为当地女性的榜样。可见当时A.理学渗透到基层社会B,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升C.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D.官绅阶层思想趋于创新8.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9.19世纪60年代,兵事、枪炮、轮船制造及边务、海防诸事务均被视为“洋务”。然至80-90年代,朝中普遍认为“近数十年来,吾国家柔怀远人与富国强兵之计,均目之日‘洋务’,其称名己不正”。这一认识的改变反映出A.“中体西用”实践范畴缩小B.传统“天下观”逐渐淡化C.洋务运动重心转向民用企业D.近代国家治理认知逐渐深化10.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福拉尔法门长春新民电济南航公丝清烟浦口,海州湘湿·三都澳、鼓浪屿,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这一变化表明,清政府高三历史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 哈三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pdf 历史 哈三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