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同盟会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部编版(2024)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部编版(2024)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革命团体不断涌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运动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他上台后,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感受仁人志士身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单元时空坐标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及其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早期革命团体建立的时间、地点等概况。
2.史料实证:掌握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史实,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作用;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和内容。
3.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孙中山思想的转变,革命志士的奋斗,感悟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的形成;黄花岗起义。
自主预习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知识生成】
1.人物简介:孙中山出身于广东香山一个农民家庭。他早年在檀香山求学,回国后在香港、广州两地学习医学,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开始走上革新政治的道路。
2.早期活动
思想转变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 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冷遇。他认识到,只有推翻 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革命团体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 ,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武装起义 1895年,孙中山准备在 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同年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流亡海外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
掌握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知识生成】
1.历史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2.思想传播: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 、 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3.中国同盟会
成立时间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 确定了“ ,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机关报 《 》
地位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 革命政党
意义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4.提出三民主义
(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称“ ”。
(2)意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探究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知识生成】
1.萍浏醴起义
萍浏醴起义是 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中国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 事发被捕,英勇就义。
3.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1)经过:1911年4月,中国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最终失败。后来,人们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 ”,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2)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合作探究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成功,也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与以往不同并被大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请你分析材料,参与探究活动。
任务一 【提出革命理想】
  材料一 有说欧米(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理想目标是什么 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任务二 【确定三民主义】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摘编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哪些不足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三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民报》写一段解说词。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斗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子任务一
变法自强 清政府 “振兴中华” 广州
子任务二
2.《革命军》 陈天华
3.驱除鞑虏 创立民国 民报 资产阶级
4.三民主义
子任务三
1.中国同盟会
2.秋瑾
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合作探究
(1)理想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外因素:欧美共和制的影响(或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2)不足:不关注民生。主张:实行民生主义。
(3)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解说词:为了宣传三民主义,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并在发刊词中,把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民报》的发行,推动了社会变革,传播了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