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辛亥革命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结合史料分析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3.唯物史观:通过小组讨论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得出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的结论。4.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孙中山为建立民主共和国所作的贡献,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主预习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的浮雕,浮雕反映了武昌起义过程中革命党人勇往直前的场景。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成功了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探究武昌起义【知识生成】1.背景:1911年9月,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空虚。在中国同盟会反清革命思想影响下,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积极谋划起义。2.经过: 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 取得胜利。 3.成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 ,黎元洪为都督。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 掌握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知识生成】1.中华民国的建立(1)概况:1911年12月,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成立。 (2)措施: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改用阳历;选举 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3)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主要内容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自由、平等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 、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三权分立 参议院行使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 (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评价:肯定了资产阶级 制度和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知识生成】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让位条件:孙中山在重重压力下被迫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 ,自己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清廷接受南京临时政府提出的优待条件,发布退位诏书,宣统皇帝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3)袁世凯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二次革命(1)背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一再破坏《临时约法》。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 遇刺身亡。国民党内围绕武力讨袁问题发生分歧。 (2)经过:袁世凯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密令北洋军南下。 和黄兴等被迫发布讨袁宣言和通电,二次革命爆发。 (3)结果:因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黄兴等流亡日本。 3.辛亥革命的影响(1)积极意义:推翻了 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局限性: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 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图示归纳】合作探究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 【聚焦热点——探究革命历程】(1)一组同学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检索到下表所示研究主题和材料信息。请你参与一个研究主题,选择和其对应的材料信息,并说明选择该材料信息的理由。研究主题 材料信息主题1:辛亥革命的真实场景 主题2: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 主题3:辛亥革命的影响 ①照片:1911年10月10日晚8时,湖北新军第八镇(师)工程八营攻占楚望台军械库②油画:《开创共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音乐:《先行者之歌:辛亥革命时期歌曲200首》。歌集内容包括宣传妇女自由解放、反对旧俗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尚、开启民智、破除迷信、提倡科学、兴办实业等④专著:《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该书研究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民主政治体制的开创”“社会风俗变革与城市现代化”等内容 主题: 对应材料: (填序号即可) 理由: 任务二 【阅读文献——见证革命成果】(2)二组同学摘录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部分内容,请据此说明它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 (3)通过本次项目式学习,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的理解。当堂检测1.(新素养·时空观念)下图所示一系列历史事件主要反映的是 ( )A.革命力量的汇集 B.民主共和的趋势C.封建制度的终结 D.政治中心的转移2.(新素养·历史解释)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麾下北洋将领冯国璋、段祺瑞等48人联名通电,表示“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他们的举动旨在 ( )A.维护清王朝的统治B.窃取辛亥革命果实C.坚持立宪政治主张D.制造动乱策划割据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创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国历史新纪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内、对外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参考答案自主预习子任务一2.1911 武汉三镇3.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子任务二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黎元洪2.全体国民 平等 选举 立法权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 民主自由子任务三1.共和 北京2.宋教仁 孙中山 孙中山3.清王朝 君主专制 民族民主 民族独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合作探究(1)主题:1。材料:①②。理由:1911年10月10日,起义军攻占楚望台军械库,这张照片真实再现了武昌起义时的战斗场景;《开创共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这幅油画生动地再现了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2)原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原则。(3)内涵:救国、追求民主。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推进了民主化进程;促进了社会风俗的近代化;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当堂检测】1.B 2.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