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五四运动 分层作业 -2025-2026学年人教部编版(2024)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五四运动 分层作业 -2025-2026学年人教部编版(2024)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基础性作业
1.“陈独秀在第一期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并且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实现民族的觉醒。青年受到感召,要从世界上各种文明中选择有活力、新鲜的元素,以便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材料中“第一期”刊物的名称是 (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青年杂志》
2.(新素养·时空观念)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 ”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新素养·唯物史观)民国八年(1919年)六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材料所述史事 ( )
A.推动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B.开启了中国在经济领域的现代化
C.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拓展性作业
4.民国时期,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说过,“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对“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辜鸿铭极力宣传民主思想
B.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
C.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
D.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
5.(2025·安徽淮南期末)美国《独立周报》在评论五四运动时说:“彼等……于三月之间……使一内阁完全倾覆……使巴黎和会之中国专使拒绝签字,使列强惊讶,何由其力之雄伟如是!”该评论表明 ( )
A.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被粉碎
B.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C.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充分发展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素养性作业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找”原因】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图片“说”结果】
(2)根据以上三幅图片,说出五四运动的结果。
【口号“现”精神】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3)这些口号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创新性作业
7.根据下面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思想解放”这一主题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参考答案
基础性作业
1.D 2.C 3.D
拓展性作业
4.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辜鸿铭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物,新文化运动主要批判的是中国传统观念,因此辜鸿铭发式被认为是传统观念的象征,被人嘲笑。由此可知“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理解正确的是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的束缚,C项符合题意;辜鸿铭极力宣传民主思想、当时多数国民有蓄辫传统、新文化运动不反对旧文学,都与史实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D 【解析】根据题干“使一内阁完全倾覆……使巴黎和会之中国专使拒绝签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些成果表明五四运动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重要表现,D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不公,并未直接涉及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排除A项;题干所述评论侧重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和结果,并未特别强调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这一点,排除B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充分发展与评论内容不符,评论并未提及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素养性作业
6.(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或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或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做法:刻苦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乐于奉献;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创新性作业
7.观点: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
论述:从鸦片战争后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中体西用”,这些思想和措施开启了中国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宣传君主立宪思想,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倡导民主共和,推翻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促进了思想觉醒。这些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促进了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