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单元测试卷-2025-2026学年人教部编版(2024)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四单元测试卷-2025-2026学年人教部编版(2024)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5·安徽宿州期末)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则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 )
A.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科技
B.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致力于探索国家的出路
D.主张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
2.(2024·河南郑州期末)20世纪最初的十年,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动荡之中,城乡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如波涛相逐,一浪高过一浪。北方各省民变迭起,长江中下游各省连年发生灾荒,饥民成群流入城市,抢米骚动时有发生。由此可知,辛亥革命的 ( )
A.社会基础初步形成
B.发展进程异常迅猛
C.领导阶级发生变化
D.历史影响非常广泛
3.(新素养·时空观念)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华民国创建进程时间轴。发生在①处所示时间的事件是 ( )
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B.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宣告成立
C.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4.对于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旧邦新造》曾这样描述:“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意味着 ( )
A.辛亥革命成果被完全破坏
B.中华民国称号被废除
C.袁世凯声明拥护共和制
D.袁世凯没有掌握实权
5.(新情境·历史漫画)下图为1920年上海《申报》发表的漫画,名为《共去厌物,道路平坦》。图中四个身着农家装束的老百姓在挖刨一棵写着“军阀”二字的老枯树。该图反映了当时 ( )
A.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观念解放
B.北洋军阀破坏报社言论自由
C.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D.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局面
6.某著作一方面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则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材料中“最为坚实的基础”指的是新文化运动 ( )
A.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7.下图所示是1915年某刊物创刊号的目录(节选)。该刊物 ( )
A.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B.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新素养·史料实证)五四时期,进步学生以游行示威、公开演讲、文艺演出、组建社团等形式开展爱国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工人、资产阶级、商人、教育界、新闻界甚至贩夫走卒也都参与政治请愿、抵制日货等行动。由此可见 ( )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凝聚了各阶层的革命力量
C.五四运动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五四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9.下面是一幅有关五四运动的漫画。画中左侧三人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最终倒台。漫画体现的“五四精神”是 ( )
A.暴力至上,坚定爱国
B.毫不妥协,排斥西方
C.排斥西方,勇于解放
D.坚定爱国,团结一致
10.(2025·安徽芜湖期末)1918年夏,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李大钊回到河北乐亭老家度过暑假,在亲戚询问其职业时,他用“点种”来回应。下列选项体现李大钊“点种”精神的是 (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主张“自强”“求富”
C.提出了民主与法治
D.实行“实业救国”
11.(跨学科·语文)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办一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下面是黑板报上的一首诗,这首诗体现的精神财富是 ( )
群英际会十三人,时代担当托此身。
石库门中筹大计,南湖船上纵经纶。
推翻旧制锤镰举,唤起工农正义伸。
奋斗百年从未倦,终将梦想变成真。
A.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B.忧国忧民的五四精神
C.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
D.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
12.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工作重心
B.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明确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同盟军地位
二、综合题(共26分)
13.(8分)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清廷发布退位诏书,宣统皇帝退位
…… ……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解释三民主义的含义。(3分)三民主义起到了什么作用 (1分)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填哪一事件 (1分)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1分)
14.(8分)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请你跟随小明同学一起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史料研读】
材料一 “六三”大逮捕之后,学生的爱国斗争一度面临夭折的危险……工人阶级和其他民众走到斗争前台,局面就立即改观。就如上海学联在告同胞书中指出:“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工界罢工不及五日,曹、章、陆去。”
——摘编自罗荔、戴平安《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与工人阶级》
(1)根据材料一,分析扭转五四运动“一度面临夭折的危险”局面的关键因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实现的直接目标。(2分)
【文物解史】
材料二 下面是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的积极影响。(2分)
【遗址研史】
材料三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一直接受着人们特别是共产党人的瞻仰……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习近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精神的名称,(1分)并概括这种精神的历史意义。(1分)
15.(10分)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前赴后继、奋勇前行,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阶级基础】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1921—1949)》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 (1分)从1914年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数量有何新变化 (1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
【思想基础】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分)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2分)
【水到渠成】
材料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摘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三中为什么把1921年看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1分)
【走向胜利】
材料四 中国向何处去 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这样的领导地位,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中逐步确立的。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几百个政党中脱颖而出,就在于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能够科学地指明正确方向,并紧紧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拥有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依靠力量。
——摘编自宋维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取胜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独立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与北方军阀袁世凯对立。孙中山被迫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自己即行辞职,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可知,辛亥革命成果没有被完全破坏,排除A项;中华民国称号没有被废除,排除B项;袁世凯没有掌握实权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5.D 6.C
7.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15年”“敬告青年”“陈独秀”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B项符合题意;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排除A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8.B
9.D 【解析】根据材料“画中左侧三人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最终倒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锻造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所以漫画体现的“五四精神”是坚定爱国,团结一致,D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没有体现暴力至上,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没有涉及排斥西方,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10.A 11.C
1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材料“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反映了中共一大规定的党的基本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工作重心,A项符合题意;中共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排除C项;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同盟军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二、综合题
13.(1)含义: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民生主义就是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3分)作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分)
(2)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分)功绩:建立了中华民国(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分)
(3)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14.(1)关键因素: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主力)。(2分)
直接目标: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积极影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推动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3)名称:“红船精神”。(1分)意义: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1分)
15.(1)时间:19世纪中叶。(1分)
新变化:人数由100万人以上增至200万人以上。(1分)
主要原因:外国在华企业和中国民族企业增多,无产阶级人数也随之增多。(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
(2)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1分)
影响:解放了青年的思想。(1分)
关系:新文化运动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或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二者是因果关系)。(2分)
(3)原因: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
(4)原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群众路线;有正确的发展方向。(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