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九年级(下)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习分数:5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共20分)1.磨刀山遗址是广东省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距今约60—80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它填补了本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是岭南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与该遗址属同一时代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仰韶村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牛河梁遗址2.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增强了军事实力C.完善了监察体系 D.适应了统治需要3.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清代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两代这样做主要是( )A.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B.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C.强化地方自治的需要 D.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4.学完中国古代史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探讨周武王推行分封制的现实意义》B.《浅议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的作用》C.《论元朝行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明朝丞相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异同》5.《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清政府日趋沦为列强的附庸,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迈进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确立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7.有学者认为:“中国解决民族问题、建设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内政的主张与外交的倡导相统一,符合‘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这一基本公理。”此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A.中国为参与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B.全球治理的基础是巩固中华民族团结C.中国共产党坚持经济创新和科技创新D.是密切关联、互为促进的共同体目标8.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众多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它的建立者是( )A.屋大维 B.凯撒 C.穆罕默德 D.克洛维9.“棉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西方人文精神的传播 B.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C.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0.2025年央视春晚,16个机器人通过AI强化学习,自主编排完成高难度扭秧歌表演,展现了中国强大的科技能力,这一精彩呈现主要受益于( )A.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B.蒸汽机的改进与广泛应用C.传统手工业技术的创新 D.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普及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11.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安邦有策·经济盛】材料一唐太宗时期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根据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下册》整理材料二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根据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下册》整理(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归纳唐太宗和唐玄宗在统治措施上有何相同之处?(答出两点即可)通过以上措施,唐朝出现了哪些治世局面?(4分)材料三图1 筒车 图2 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的曲辕犁 图3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说明曲辕犁、筒车所产生的共同作用?宋代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写出该纸币的名称?(2分)【创新选才·史章映】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掌控,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识。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统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进士科”的设置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4)结合以上材料,请从古代的治国智慧中(如重视人才、发展生产、整顿吏治等)获得灵感,思考这些智慧对我们的班级管理有哪些启示?(答出一点即可)(2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美国亚洲问题专家鲍大可认为中美关系需要改善,1966年他在演说时强调:“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中国与外界隔绝亚洲就永远不会有和平……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另一条道路,一个重要努力就是通过使有八亿人口的中国与外界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广泛参与世界事务,和所有国家做生意,包括我们,除了战略物资以外。——摘编自《遏制与孤立: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1)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要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理由。材料中“另一条道路”指什么?(2分)材料二在1972年尼克松访问北京之后,由于中美两国国内的不利形势,两国关系进展甚微……在中美双方感到已做好实现正常化的准备之前,两国的国内形势都必须要有所缓和。最后,主要是由于中国政策的改变,僵局被打破了。中方转而做出了一些微妙的让步,对这些让步,美国的三届总统已等待了将近七年。——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第6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指出当时中国国内的“不利形势”。“将近七年”的等待后,中美关系发生哪些重大变化?(2分)材料三近年来,中美在贸易、科技等领域摩擦不断。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在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对中国实施封锁。同时,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上存在合作空间,双方就相关议题进行对话与沟通。——摘编自中国新华网(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4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2分)13.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材料一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重大事件年表时间 国际大事1995年1月1日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1999年 美国、中国等国发起成立了二十国集团2001年12月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材料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使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全球治理仍然需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方案。——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下册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围绕“全球治理”选择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运用两个史实,逻辑清晰)(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B D D D D D D D二、非选择题11.【答案】(1)相同之处:都善于用人,重用贤能;都重视吏治;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治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共同作用:有效提高了粮食亩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纸币:交子。(3)变化:从看重门第到依才能取士;意义:标志着科举制创立。(4)启示:重视人才;严格纪律要求。12.【答案】(1)理由: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不成功的。另一条道路:使中国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参与国际事务,进行贸易。(2)不利形势:“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外交陷入困境变化: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3)特点:中美关系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特点。(4)做法:加强沟通与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在全球性问题上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13.【答案】(1)特点: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全球化。(2)观点:全球治理需要继续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阐述: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空前灾难的惨痛教训,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着全球治理的重要作用。总之,在全球治理中,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继续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才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