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三(上)政治一轮复习试题一、单选题(48分)1.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述,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深刻阐述了坚持改革开放对中国命运的重大意义。下列对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 是( )①改革开放能够消除我国存在的社会矛盾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③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社会基本制度④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2.1949年 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回望近代以来,神州大地困顿无望之时,各种力量前赴后继,各种方案轮番试验,却又屡屡化为泡影,直到从欧洲传来的思想火种,让中国人找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种“新的世界观”是( )A.科学与民主B.自由、平等、博爱C.毛泽东思想D.马克思列宁主义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中国的大地上面临着一个崭新的课题,即( )A.新形势下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如何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某班同学以“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为主题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任何国家都应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现代化道路,摒弃他国的现代化经验②人类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没有任何国家完全相同③各国实现现代化的路径没有固定模式和一般规律,适合本国就是最好的④中国独立自主开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绘就了新图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①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③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④为中华民族谋复兴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7.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跳台滑雪为主要用途的体育场馆,其主体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国家领导人指出,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由此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民族的( )A.制度自信 B.理论自信 C.文化自信 D.道路自信8.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本论》时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而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资本家仅支付劳动力的价值,而对劳动创造的价值产品不支付报酬。据此可知( )A.工人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B.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无酬劳动时间的存在C.资本家支付了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9.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思想①基本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体问题尚需完善②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飞跃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0.改革开放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抉择。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多次用典,阐述“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自信“风景这边独好”的理由是( )①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道路自信②形成了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树立了文化自信③在党的领导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高度的制度自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①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长期性,需要一定的过程②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③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④社会形态的变更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小王所在的学习小组接到学习任务,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初期的微视频。在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 )A.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红色横幅B.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C.买了新车的村民老陈在和大伙谈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D.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电视新闻14.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豪迈地指出:“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建立新的人民政权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中国人民对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了美好憧憬③中国将实现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④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①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②激励起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③照亮了中国这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成为改造当代中国的锐利思想武器④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发挥了引领思想、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关于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和国家产生B.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确立→阶级和国家产生C.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和国家产生D.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和国家产生二、主观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济中的典型形式。材料二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文选》(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上有哪些特点。(5分)(2)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什么?(7分)18.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明确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20分)历史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标识 浴血奋战百折不挠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主要矛盾也不同。请从以上四个历史时期中任选一个,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中国共产党百年淬炼,从一个最初只有58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拥有九千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把一个一穷二白、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建设成一个整体摆脱贫困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这样的伟大成就绝非偶然。南昌起义时我们有2万多人,2个月后只剩800多人,当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时,毛泽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给出了答案。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说:“跟着走!”跟着什么走?归根到底是跟着信仰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论调甚嚣尘上。面对改旗易帜的斗争,党初心不改、信仰不变,一直沿着马克思主义引领的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20分)试卷第4页,共5页试卷第1页,共5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D C D C C B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B A D C17.(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2)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8.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以上四个历史时期中任选一个,说明社会主要矛盾,要求表述准确。1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答案第2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