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社会生活 导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认识社会生活 导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1.1《认识社会生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分析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培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责任意识: 通过探究公共空间的共建共管共享案例,学习社会生活公共性特征,明确个人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培育主动维护社会和谐的行动自觉。
健全人格: 通过体验多样化社会活动,学习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依存关系,引导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培育开放包容、乐于实践的健康人格。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青少年融入社会
三、课前预习
1.社会生活的特点:
社会生活是________的。
社会生活是________发展变化的。
社会生活具有________性。
2.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体现:
物质产品和________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多样化选择。
人们从事________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作用。
人们的交往方式________,形成多样社会关系。
3.社会生活变化发展的原因:
生产工具的________。
科学技术的________。
思想观念的________。
4.社会生活公共性的表现:
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________享有。
社会秩序由大家________维护。
社会发展由大家________推动。
5.青少年融入社会生活的做法:
热爱生活,________融入社会。
将个人发展与________紧密结合,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第一框 认识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不断变化;公共
精神食粮;不同
生产工具变革;科技进步;思想观念更新
共同;共同;共同
热爱;社会进步
四、课中探究
阅读教材第4—5页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标出答案。
社会生活的特点 (p4-5)(是什么)★
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p4)(是什么)
社会生活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p4)(为什么、是什么)★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及表现 (p5)(为什么、是什么)
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我们青少年该融入社会生活 (p5)(为什么、是什么)
第一框 认识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的特点 (p4-5)(是什么)★
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②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③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p4)(是什么)
①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②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 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③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社会生活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 (p4)(为什么、是什么)★
原因:
①生产工具的变革。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思想观念的更新。
表现:
①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②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③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及表现特征 (p5)(为什么、是什么)
(1)公共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
(2)表现:
①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
②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
③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
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融入社会生活 (p5)(如何做)
①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
②将个人发展 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五、课后巩固
一、情境单项选择题(6道)
1. 情境:周末,小宇跟随父母走进农村,看到农民在田间插秧,与村民交流农作物种植技术;下午参观了村办工厂,了解农产品加工流程。小宇的经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特点是( )
A. 封闭单调 B. 丰富多彩 C. 一成不变 D. 完全自主
答案:B
解析:小宇通过走进农村、工厂体验不同社会场景,体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 情境:爷爷回忆说,过去买东西要凭票(粮票、布票),如今用手机扫码就能支付;过去通讯靠写信,现在视频通话随时可见。这些变化说明( )
A. 社会生活因科技进步而变化 B.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懒惰
C. 社会规则在不断减少 D. 传统生活方式已完全消失
答案:A
解析:购物和通讯方式的变化,反映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生活发展。
3. 情境:社区组织居民共同清理楼道杂物、维护小区绿化,让公共空间更整洁。这一行动的意义在于( )
A. 只为方便个人生活 B. 体现公共空间由大家共建共享
C. 能获得高额报酬 D. 说明公共空间与个人无关
答案:B
解析:公共空间的维护需要共同参与,体现社会生活的公共性。
4. 情境:小明在日记中写道:“逛超市时看到工作人员有序补货,过马路时行人车辆遵守信号灯,这些场景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有序。”这说明社会秩序( )
A. 与个人无关 B. 靠强制命令维持
C. 保障社会正常运行 D. 会限制个人自由
答案:C
解析:有序的社会场景体现社会秩序对正常运行的保障作用。
5. 情境:学校门口的交通岗,志愿者引导学生安全过马路,司机主动礼让行人。这一现象体现了( )
A. 社会规则是可有可无的 B. 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C. 只有他人监督才能守规则 D. 规则只约束司机和行人
答案:B
解析:志愿者和司机的行为体现对社会规则的自觉遵守。
6. 情境:某小区业主共同制定《文明养犬公约》,规定遛狗需牵绳、及时清理粪便。这说明( )
A. 规则由少数人制定 B. 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C. 规则可根据需求调整 D. 规则只约束不养犬的人
答案:C
解析:业主共同制定公约,体现规则可根据实际需求完善。
二、情境材料分析题(2道)
材料一:
暑假期间,八年级学生小涵参与了多项社会活动:
- 跟随社区工作人员走访独居老人,帮忙打扫房间、读报纸;
- 参观科技馆,观看3D打印技术展示,与科研人员交流科技应用;
- 在超市体验收银员工作,体会服务行业的辛苦。
活动结束后,小涵在日记中写道:“原来社会生活这么丰富,每个职业都有其价值,我对‘社会’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问题:
1. 小涵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这些方式体现了社会生活的什么特点?(6分)
2. 结合小涵的经历,谈谈参与社会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 小涵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参观科技馆、体验职业等方式了解社会(3分)。这些方式体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不断发展的特点(3分)。
2. 参与社会生活能让个人体会社会联系的紧密性,感受社会进步;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4分)。
材料二:
近年来,某社区为丰富居民生活,进行了一系列改造:
- 增设公共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区,方便居民锻炼和亲子互动;
- 打造“共享书屋”,居民可免费借阅图书,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
- 制定《社区公共空间使用公约》,明确禁止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大声喧哗。
经过一年改造,社区纠纷减少,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问题:
1. 该社区改造公共空间的做法有何意义?(5分)
2. 结合材料,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参与公共空间的建设与维护。(5分)
参考答案:
1. 公共空间的改造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生活场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邻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共同维护公约有助于提升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和谐(5分)。
2. 青少年应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清洁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空间规则,不破坏公共财物;向社区提出合理建议,如增设环保设施;带动家人共同维护公共秩序(5分)。
反思总结(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