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指导与范文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指导与范文 素材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指导与范文
一、写作指导:把小事写得有温度
写记叙文不是“记流水账”,而是把藏在生活里的 “小星光” 摘出来 —— 可能是上学路上的一阵风,可能是家人递来的一杯水,也可能是一次没说出口的道歉。只要抓住 “三个小窍门”,就能让文字像放电影一样,既清楚又动人。
(一)给故事“理条线”:让读者跟着你走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不用像列清单一样写,反而可以藏在细节里。比如不说 “周五下午放学后”,可以写 “校门口的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值日生锁门的‘咔嗒’声,比平时早了半分钟”;不说 “我在家里”,可以写 “客厅茶几上还放着妈妈早上没喝完的豆浆,杯沿沾着一圈奶渍”。
“经过” 是故事的 “主角”,要放慢脚步写。比如写 “帮奶奶找眼镜”,不能只说 “我帮奶奶找到了眼镜”,要写你先翻了沙发缝(摸到了奶奶织了一半的毛线),又踮脚看了书架(碰掉了爷爷的老花镜盒),最后在厨房的窗台发现 —— 眼镜正躺在装着晒干的薄荷草的小碟子里,镜腿上还沾着一片碎叶子。
(二)给细节“上色”:让场景活起来
不用堆华丽的词,只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 写出来,画面就会变生动。比如写 “妈妈关心我”,不说 “妈妈很担心我”,可以写:“妈妈掀开我的袖口看擦伤时,指尖蹭过我胳膊上的汗,她的指甲剪得短短的,边缘有点毛糙,碰到伤口时,她自己先‘呀’了一声,手立刻缩回去半寸,又轻轻敷上创可贴,像怕碰碎了什么似的。”
感官描写是“魔法”:写夏天的热,不光说 “天很热”,可以写 “柏油路被晒得发软,我的凉鞋底粘在上面,走一步‘吱呀’一声;买的冰棒咬了一口,糖水滴在手腕上,凉得我一哆嗦,可没半分钟,手腕又黏糊糊的”。
(三)让情感“藏起来”:不用喊 “我很感动”
情感不用直接说,放在动作、眼神里更动人。比如写“爷爷疼我”,可以写:“爷爷给我装苹果时,总把最大的那个放在我书包侧兜,还会用纸巾裹两层 —— 他说‘这样苹果不凉,也不蹭皮’。有次我看见他自己吃的,是个带小坑的,他却啃得津津有味,说‘这个甜,核小’。”
二、范文赏析
(一)片段扩写:
忘带作业本
早读课的铃声刚响,我手忙脚乱地翻书包—— 昨晚特意放在桌角的数学作业本,怎么找都没影。课代表已经走到我旁边,手里的夹子 “啪嗒” 敲了敲桌子:“最后一个啦,没交的要记名字哦。”
我脸一下子热了,攥着书包带小声说:“我…… 我忘带了,能请假回去拿吗?” 班主任点头时,我抓着请假条就往楼下跑。晨雾还没散,路边的梧桐树叶子上挂着露珠,滴在我的运动鞋上,凉丝丝的。路过巷口的豆浆摊,张爷爷正掀着蒸笼盖,白气裹着豆香飘过来:“丫头,跑这么快干啥?” 我摆摆手没敢停 —— 再晚就赶不上第一节课了。
到家门口时,我掏钥匙的手都在抖。推开门,客厅的窗户开着,风把妈妈留的纸条吹得晃来晃去,是她惯写的圆乎乎的字:“作业本放餐桌上啦,热了牛奶在保温杯里,记得喝。” 我奔到餐桌前,果然看见作业本压在保温杯下,杯壁还温乎着。我抓起作业本往回跑,路过豆浆摊时,张爷爷又喊:“丫头,刚给你留的糖糕,拿着!” 我接过来,糖糕还烫嘴,咬一口,甜香混着晨雾的凉,心里忽然不慌了。
等我喘着气把作业本交给课代表时,第一节课还没开始。我摸了摸书包侧兜,保温杯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 原来妈妈早知道我会慌,连牛奶都帮我热好了。
(二)半命题作文:
那一次,我真愧疚
我的床头柜里,一直放着个掉了一只耳朵的兔子玩偶。它的绒毛早就洗得发旧,眼睛是颗掉了漆的黑纽扣,但我再也没舍得扔—— 因为那一次,我错怪了爷爷。
那是去年暑假,我从外婆家回来,一进房间就发现兔子玩偶不见了。我翻遍了衣柜、书架,连床底都趴下去看了,眼泪越掉越凶:那是我五岁时妈妈送我的,睡觉都要抱着,耳朵还是我自己用红笔涂的“腮红”。
爷爷听见动静,端着切好的西瓜走进来:“丫头,找啥呢?” 我抹着眼泪喊:“我的兔子!是不是你嫌它旧,扔了?” 爷爷手里的西瓜盘顿了一下,西瓜汁滴在地板上,他小声说:“没…… 没扔啊。”“就是你扔的!家里就你总说玩偶占地方!” 我喊完就跑进房间,锁了门,任凭爷爷在门外敲,也没开。
晚上妈妈回来,看见我闷在被子里,才说:“傻丫头,爷爷没扔你的兔子,上周你说兔子耳朵松了,他拿去缝了,怕你着急,还特意去集市买了新纽扣当眼睛,没来得及给你呢。” 我猛地掀开被子,跑到客厅,看见爷爷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针线,兔子玩偶放在腿上 —— 他正小心翼翼地把新纽扣缝在原来的位置,手指上还沾着一点白胶。
“爷爷……” 我走过去,声音都哑了。爷爷看见我,赶紧把玩偶递过来:“看,耳朵缝紧了,新眼睛也好看吧?就是我手笨,线脚有点歪。” 我抱着玩偶,摸到爷爷缝的线 —— 有点粗,却绕得很密,像怕再掉下来似的。爷爷的手指上,还有个小小的针眼,是刚才扎到的吧?
那天晚上,我抱着兔子玩偶睡觉,第一次发现,爷爷的白头发比去年多了好多。原来他不是嫌玩偶旧,是怕我伤心,偷偷帮我修;原来我乱发脾气时,他心里也会难过。那一次的愧疚,像颗小石子,一直放在我心里—— 提醒我以后说话前,要先听听别人的话。
(三)命题作文:
我们是一家人
奶奶的新手机是爸爸上个月买的,黑色的壳子,屏幕比她以前的老年机大了一圈。可奶奶总捧着手机叹气:“这么多按钮,咋跟你姑姑视频啊?” 姑姑在外地工作,去年过年没回来,奶奶总说 “想看看姑姑家的小娃娃”。
周末下午,爸爸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奶奶旁边,手里拿着张便签纸:“妈,我教您,先点这个绿色的‘微信’,像个小信封的那个。” 奶奶的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有点抖 —— 她的手常年干农活,指关节有点肿,指甲缝里还带着点泥土的颜色。“哎,咋又划走了?” 奶奶皱着眉,爸爸赶紧说:“不急,咱再来一次,您看,轻点一下就行。”
妈妈从厨房端来切好的橙子,放在茶几上:“妈,我把姑姑的微信置顶了,就在最上面,您不用找。” 她还拿了支马克笔,在便签纸上把步骤画成小图:微信图标画了个小信封,视频按钮画了个小相机,连 “挂断” 都画了个小叉叉。“这样您一看就懂。” 妈妈笑着说。
我凑过去,把手机字体调到最大:“奶奶,这样字就大了,您不用眯眼。” 然后我拿着奶奶的手,按在屏幕上:“您看,点这个‘视频通话’,等姑姑接就行啦。” 奶奶跟着我点了一下,屏幕上很快跳出姑姑的脸,还有小表妹挥着小手喊 “姥姥”。
奶奶一下子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手还紧紧抓着手机,生怕它掉了似的。“哎,我的乖娃娃!” 奶奶对着屏幕说,声音都有点颤。爸爸在旁边拍了张照片,照片里,奶奶看着手机笑,妈妈帮奶奶拨了拨额前的头发,我靠在奶奶肩膀上,指着屏幕上的小表妹 —— 客厅的阳光刚好照进来,把我们四个的影子叠在墙上,像朵挤在一起的向日葵。
原来“一家人” 就是这样:你不会的,我教你;你想做的,我们一起帮你。不管是学用手机,还是别的什么事,只要我们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