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小论文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历史小论文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一、关键词:改革与创新
(一)观点: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二)论证: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并兴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民用企业。他们还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2.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变法内容包括政治上裁撤冗官、允许士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教育上废除八股文、创办京师大学堂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3.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充分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一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三)结论:综上所述,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的改革与创新,只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就能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因此,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
二、关键词:杰出人物
(一)观点:杰出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社会变革。
(二)论证:
1. 林则徐:1838年底,林则徐被道光皇帝派往广东查禁鸦片。他明察暗访,收缴鸦片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也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
2. 孙中山:1894年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1905年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
3. 毛泽东: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其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挽救了党和红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三)结论:由此可见,杰出人物以其远见卓识和卓越领导力,在关键时刻指引方向,推动历史进程,为民族的独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关键词:制度建设与民主探索
(一)观点:制度建设与民主探索是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二)论证:
1.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年3月,颁布了由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旨在从法律上保障共和政体。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团结御侮,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抵抗,使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一制度创新有效地整合了全民族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些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了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团结,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结论:制度的创新和民主的探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它能够汇聚民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关键词: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
(一)观点:捍卫国家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是近代中国人民不懈的奋斗目标。
(二)论证:
1.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赔款等。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
2.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等。条约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 抗日战争的胜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军民浴血奋战14年,最终于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彻底洗刷了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三)结论:近代中国的历史充分证明,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决捍卫。
五、关键词:统一与团结
(一)观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强大和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论证:
1.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赔款等。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
2. 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等。条约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胜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军民浴血奋战14年,最终于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彻底洗刷了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广大人民支持下,通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统一。
(三)结论:历史经验昭示,只有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才能集中力量应对挑战,实现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
六、关键词:思想解放与社会思潮
(一)观点: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论证:
1. 新文化运动: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赔款等。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
2.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等。条约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 三民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军民浴血奋战14年,最终于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彻底洗刷了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三)结论:历史经验昭示,只有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才能集中力量应对挑战,实现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
七、关键词:人民群众与历史进程
(一)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
(二)论证:
1.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规模宏大,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这场农民战争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巨大力量。
2. 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30日,广州三元里及附近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并最终将侵略者击退。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和人民群众的自发抗争精神。
3. 虎门销烟:林则徐在民众的支持下,于1839年6月销毁鸦片,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这一事件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参与。
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区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结论: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他们的觉醒、奋斗和奉献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
八、关键词:侵略与反抗
(一)观点: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苦难的根源,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二)论证:
1. 鸦片战争: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组织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大肆烧杀劫掠,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 日本侵华与抗日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面对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企图。
(三)结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华民族反抗斗争的历史。只有坚决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九、关键词:时代潮流
(一)观点:顺应时代潮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论证:
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顺应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潮流,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2. 新文化运动:在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背景下,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顺应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时代潮流,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铺垫。
3.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最终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顺应了救国救民的时代需求,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结论:历史表明,任何逆时代潮流而动的行为都将失败。只有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积极探索,才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