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白城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开学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 PCR,是以DNA 半保留复制机制为基础,发展出的体外酶促合成、扩增(复制)特定核酸片段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该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需要 DNA 聚合酶催化 B. 该过程需要提供能量C. 子链的合成方向只能从3'→5' D. 以DNA 解开的两条链为模板【答案】C【解析】PCR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DNA子链合成,A正确;该过程需要提供能量,dNTP既可以提供能量又可以提供原料,B正确;引物与模板的3'端结合,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3',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C错误;PCR以DNA 解开的两条链为模板,D正确。2.有科学家发现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磁受体基因,其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场并顺应磁场方向排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磁受体基因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B. 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C. 用同位素标记该基因中的两条链,在不含同位素的培养液中经过多次复制,子代DNA中带有标记的DNA分子数目不变D. 磁受体基因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答案】C【解析】磁受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A错误;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D错误。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B. 人体的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这两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C. 真核生物是指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原核生物是指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D. 真核生物的个体都是肉眼可见的,原核生物的个体都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答案】C【解析】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细菌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人体的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虽然没有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B错误;真核生物的个体有些也是肉眼不可见的,例如某些单细胞的真核生物也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D错误。4.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②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③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④证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答案】B【解析】细胞学说说明了动植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没有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5.下列研究成果能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是( )A. 摩尔根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B. 摩尔根研究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 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D. 研究发现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时中伴随着基因的复制【答案】A【解析】摩尔根运用果蝇做实验,并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摩尔根研究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B错误;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没有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错误;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时中伴随着基因的复制无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错误。6.实验小组设计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设置锥形瓶A的目的是防止外界CO2的干扰B. 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C. 相同时间内锥形瓶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高于E瓶D. 可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以便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答案】D【解析】向锥形瓶A中加入10%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有氧呼吸产物检测的干扰,A正确;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且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以用于细胞呼吸二氧化碳的检验,会由蓝色变为绿色再变为黄色,因此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B正确;有氧呼吸每消耗一个葡萄糖产生6个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每消耗一个葡萄糖产生2个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越多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更高,因此相同时间内锥形瓶C中的石灰水比E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更高,C正确;葡萄糖和酒精都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培养液中的葡萄糖,D错误。7.如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做进一步处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 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 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 ③→④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③→④过程中多次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应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产生的性状有可能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有害的;⑤→⑥过程表示的是杂交育种的自交阶段,遵循的原理为基因重组;③→⑨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所得到的幼苗是单倍体,⑨的基因型可能为aBd也可能是ABd、Aab或abd;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8.对基因的正确叙述是( )A. 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 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D. 基因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做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A、C错误,B正确;基因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基因突变,D错误。9.图甲、乙是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减小B. b点条件下,适当增强光照,净光合速率增大C. c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增大D. d点条件下,适当增强光照,净光合速率增大【答案】D【解析】图甲是在20 ℃条件下测定的结果,a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增大,A错误;图乙是M光照强度下测得的,由甲图可知,M光照强度为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即乙图b点条件下,适当增强光照,也不能提高净光合速率,B错误;c点是最适温度,c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降低,C错误。10.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模式图。此植物叶肉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 12和36 B. 6和24 C. 8和24 D. 16和48【答案】B【解析】如图卵细胞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三条,即有3个染色体组,共有4种形态,12条染色体,则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和24条染色体。1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B. 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型发生改变C. 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 D. 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答案】C【解析】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细胞中,A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型发生改变,如AA→Aa,生物性状不变,B错误;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如X射线、紫外线)可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根细胞的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传递,D错误。1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多B.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C.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所含磷脂数量越多D. 核膜上的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答案】B【解析】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A错误;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B正确;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错误;核膜上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选择性进出的通道,但DNA分子不能进出细胞核,D错误。13.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人们发现少数雌火鸡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正常后代,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同时产生的极体之一结合,(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 2∶1 B. 3∶1 C. 1∶1 D. 4∶1【答案】D【解析】雌火鸡(ZW)的卵细胞和产生的3个极体有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Z(卵细胞)、Z(极体)、W(极体)、W(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性别及比例是: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W(卵细胞)、W(极体)、Z(极体)、Z(极体)。按题中所述方式形成的二倍体后代类型及比例是:WW(不能存活)∶ZW(雌性)=0∶2。两种情况概率相等,得雌∶雄=(2+2)∶(1+0)=4∶1,D正确。14.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是指( )A. 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发生分离 B. 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发生分离C. 细胞膜与细胞质之间发生分离 D. 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发生分离【答案】A【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即质壁分离现象,故选A。15.已知某种氨基酸的R基是—CH2—CH2—NH2,在一个该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的C和N的原子数之比为( )A. 2∶2 B. 4∶2C. 3∶2 D. 3∶1【答案】B【解析】氨基酸的分子式为C2H4O2NR,题中所述氨基酸的R基为—CH2—CH2—NH2,所以该氨基酸的分子式为C4H10O2N2。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 1 分。16.下列有关两对等位基因相关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 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7,则其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3:1D. 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4:6:4:1,则其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2:1【答案】AD【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说明AaBb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故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无论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和aaBb均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均会使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B错误;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A-B-)∶7(3aaB-、3A-bb、1aabb),则其测交,子代相应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AaBb)∶3(1aaBb、1Aabb、1aabb),C错误;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4:6:4:1,说明子代表现型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则其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1AaBb)∶2(1Aabb、1aaBb)∶1(aabb),D正确。17.下图表示用韭菜宿根进行的相关对照实验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研磨可以防止光合色素被破坏B. 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C. 实验结果①的两个滤纸条上共有的色素带呈现黄色和橙黄色D. 实验结果②表明韭黄中提取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答案】AC【解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碳酸钙能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所以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研磨可以防止光合色素被破坏,A正确;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B错误韭菜和韭黄共有的色素带是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对应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所以实验结果①的两个滤纸条上共有的色素带呈现黄色和橙黄色,C正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实验结果②表明韭菜比韭黄中提取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D错误。18.下图表示四种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其中数字表示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图甲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B. 图乙细胞中碱基的增添导致基因突变C. 图丙所代表的生物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 图丁细胞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增加【答案】AC【解析】分析图可知,图甲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即图甲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分析图可知,图乙细胞中染色体片段4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并非基因突变,B错误;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分析图可知,图丙细胞所代表的生物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正确;分析图可知,图丁细胞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基因位于染色上,若图丁细胞表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那么可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减少,D错误。19.下列事实或证据能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的是( )A.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 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C. 病毒只有侵入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D. 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答案】ACD【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进行运动和分裂,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正确;离体的叶绿体只是细胞的一部分,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正确;人作为多细胞生物,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正确。20.人体血浆中的一种低密度脂蛋白LDL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然后LDL在溶酶体中会分解释放出胆固醇。家族性高胆固醇症患者血浆中LDL数值较高,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在某地域的发病率为1/10000.该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下图为某患者家族系谱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溶酶体的形成是人体细胞中某种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B. 家族性高胆固醇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若“?”患病概率为1/12,则Ⅱ5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D. Ⅱ7与正常男子婚配,则所生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00/101【答案】BCD【解析】溶酶体作为一种细胞器,其结构中含有多种组成成分,因此不是人体细胞中某种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A错误;图中Ⅰ3号和Ⅰ4号结婚生出了患家族性高胆固醇症的女儿,因而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图中Ⅰ代3号和4号结婚生出了患家族性高胆固醇症的女儿,因此Ⅰ3号和Ⅰ4号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Ⅱ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且二者的比例为1∶2,设Ⅱ5个体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x,则“?”患病概率为x×2/3×1/4=1/12,则x=1/2,即Ⅱ5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C正确;题中显示,该病在某地域的发病率为1/10000,则a的基因频率为1/100,A的基因频率为99/100,则该地区正常人群中Aa出现的概率为2×1/100×99/100÷(1-1/10000)=2/101,因此,Ⅱ7与正常男子婚配,则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为2/101×1/2=1/101,则所生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00/101,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 55 分)21.人类遗传性皮肤病有近500多种,有的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有的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1)若要调查人类遗传性皮肤病的遗传方式,应选择___________(填“数量足够大的人群随机”或“患者家族”)进行调查。(2)甲类遗传性皮肤病由一对等位基因TD、TH控制,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1,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家族中的部分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条带表示如图2,据此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Ⅲ 8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推测I 2个体会出现_____种条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类遗传性皮肤病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两对基因中至少含有2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患者,而且随显性基因的增多,分别表现为轻症、中症和重症三种病症。轻症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两个基因型均为AaBb的个体婚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患者家族伴(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XTDY 2或两 Ⅱ 5号个体是杂合子,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 2,则I 2号个体一定是杂合子,同时含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含有不同的条带(3)AaBb或AAbb或aaBB 重症:中症:轻症:无症状=1:4:6:5【解析】(1)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以患者家族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2)据家系图分析,Ⅱ 3和Ⅱ 4(或Ⅱ 5和Ⅱ 6)婚配生下了有病的男孩,该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家系中相关基因TD/TH基因进行检测,由图可知,Ⅱ 5具有TD/TH基因,Ⅱ 6只有TH基因,Ⅲ 8只有TD基因,由此可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 5的基因型为XTHXTD,Ⅱ 6的基因型为XTHY,Ⅲ 8的基因型为XTDY(TD为隐性致病基因)。Ⅱ 5号个体是杂合子,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 2,则I 2号个体一定是杂合子,同时含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其基因型为XTHXTD,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含有不同的碱基序列,推测I 2个体会出现2种条带。(3)两对基因中至少含有2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患者,而且随显性基因的增多,个体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为2-4个,轻症、中症和重症三种病症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分为2、3、4个。轻症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两个基因型均为AaBb的个体婚配,对应的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可能为重症(1AABB):中症(2AABb和2AaBB):轻症(4AaBb、1AAbb、1aaBB):无症状(2Aabb、2aaBb和1aabb)=1:4:6:5。22.结合图1和2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动物细胞的______(填“显微”或“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离图2中a、b、c的科学方法是______。(2)图2中a、b、c分别与图1中的结构______(填编号)相对应,合成分泌蛋白的前体物质在b、c之间可以通过______结构运输。(3)图2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由图1中的______(填编号和名称)提供,它具有双层膜结构,是细胞进行______的主要场所。(4)据图分析,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______。A. 结构①——作为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B. 结构④——主要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 结构a——“生产蛋白质的机器”D. 结构b——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答案】(1)亚显微 差速离心法(2)③⑤⑥ 囊泡(3)②线粒体 有氧呼吸(4)D【解析】(1)图1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等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此图1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2)图1中结构①为细胞膜;结构②为线粒体;结构③为核糖体;结构④为中心体;结构⑤为内质网;结构⑥为高尔基体,图2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分别对应图中的③⑤⑥。分泌蛋白前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通过囊泡运输。(3)图2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该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由图1中的②线粒体提供,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4)结构①为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A正确;结构④是中心体,其主要功能是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B正确;结构a为核糖体,其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正确;结构b是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粗加工,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是高尔基体,D错误。23.如图表示某一动物个体(2N=4)体内生殖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各个时期的特征判断,a、b、c分别代表的是,____细胞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填图中甲~丁)。(2)图中乙时期的细胞可能处于____(时期),可能含有____同源染色体。(3)若图中类型为甲、乙、丙、丁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四种类型的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用箭头与图中甲~丁表示),其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于细胞____所处的时期。(4)图中的数量关系由甲变化为乙的过程中,主要的物质变化是____,在图中分裂过程中,发生丙→甲变化的原因是____。【答案】(1)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 甲丙丁(2)减数第一次分裂 两对(3)甲→乙→丙→甲→丁 乙(4)DNA的复制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解析】(1)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分裂后数目为0,故代表染色单体数的是b,DNA复制后染色体数不变,但DNA数加倍,因此c代表核DNA,a代表染色体数;细胞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甲可代表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可代表有减数第一次分裂,丙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丁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因此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丙和丁。(2)图中乙时期的细胞含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未减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动物个体的染色体数为2N=4,该时期细胞可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3)甲可代表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可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丙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丁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若图中类型为甲、乙、丙、丁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四种类型的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甲→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在细胞乙所处的时期。(4)图中的数量关系由甲变化为乙的过程中,主要的物质变化是DNA的复制,在图中分裂过程中,发生丙→甲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4.环状肽是一类具有环状结构的多肽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分子内部有一个或多个由氨基酸形成的环状结构。某环状肽的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肽链合成的场所是______,氨基酸通过______的结合方式形成A处结构。(2)图中肽链含有的元素是______,该肽链由______种氨基酸组成,含有______个游离的氨基。(3)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______(填化学键名称)等,因此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分子的功能会改变甚至丧失,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核糖体 脱水缩合(2)C、H、O、N、S 5 0(3)氢键 高温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解析】(1)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图中肽链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不同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结合方式形成A处结构。(2)由图可知,肽链中含有C、H、O、N、S元素。图示含有7个肽键,是由7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其中有三个氨基酸的R基是-CH3,因此该肽链是由5种氨基酸组成的,图示为环状结构,R基上也没有游离的氨基,因此含有0个游离的氨基。(3)不同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使肽链盘曲、折叠,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肽链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因此其功能会改变甚至丧失。25.病毒感染是导致人类多种疾病的原因。某种病毒核酸中的一段碱基序列是-UGCACCUAAU-。下图是人体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某种抗体的结构示意图。(1)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由其基本单位形成的核酸可以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原因是_____。图中某种抗体的一条H链有450个氨基酸,一条L链有212个氨基酸,则该抗体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目是_____。(2)病毒的感染会引起人体产生抗体,该抗体含有的元素组成是_____(填元素符号)。该抗体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为_____。因为组成抗体的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其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一定_____,这是抗体特异性识别病毒的基础。(3)若该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对病人使用过的餐具等彻底消毒杀菌可以阻断其通过共同进餐传播,请提出一种对餐具彻底消毒杀菌的方法,并说明依据的生物学原理_____。【答案】(1)RNA 这些单体连接成长链时,排列顺序极其多样 1320(2)C、H、O、N、S 空间结构(3)高温(煮沸)消毒、利用化学药剂消毒、利用紫外线等均可;这些方法可以导致病毒蛋白质发生变性【解析】(1)某种病毒核酸中的一段碱基序列是-UGCACCUAAU-,该病毒含有碱基U,/说明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则该单体是核糖核苷酸,这些单体连接成长链时,排列顺序极其多样,所以其形成的核酸可以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图中某种抗体的一条H链有450个氨基酸,一条L链有212个氨基酸,而该抗体共4条链,两条H链,两条L链,该抗体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目=450+450+212+212-4=1320。抗体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据图2可知还含有S,所以抗体含有的元素是C、H、O、N、S。蛋白质的结构通式为。组成抗体的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其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3)高温(煮沸)消毒、利用化学药剂消毒、利用紫外线等方法进行消毒,均可导致病毒蛋白质发生变性,病毒失去活性,则对病人使用过的餐具等彻底消毒杀菌可以阻断其通过共同进餐传播。白城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开学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 PCR,是以DNA 半保留复制机制为基础,发展出的体外酶促合成、扩增(复制)特定核酸片段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该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需要 DNA 聚合酶催化 B. 该过程需要提供能量C. 子链的合成方向只能从3'→5' D. 以DNA 解开的两条链为模板2.有科学家发现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磁受体基因,其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场并顺应磁场方向排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磁受体基因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B. 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C. 用同位素标记该基因中的两条链,在不含同位素的培养液中经过多次复制,子代DNA中带有标记的DNA分子数目不变D. 磁受体基因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病毒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B. 人体的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这两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C. 真核生物是指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原核生物是指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D. 真核生物的个体都是肉眼可见的,原核生物的个体都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4.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 ②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③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 ④证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5.下列研究成果能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是( )A. 摩尔根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B. 摩尔根研究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 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D. 研究发现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时中伴随着基因的复制6.实验小组设计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设置锥形瓶A的目的是防止外界CO2的干扰B. 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C. 相同时间内锥形瓶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高于E瓶D. 可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以便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7.如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做进一步处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 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 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 ③→④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8.对基因的正确叙述是( )A. 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 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D. 基因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变化9.图甲、乙是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减小B. b点条件下,适当增强光照,净光合速率增大C. c点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净光合速率增大D. d点条件下,适当增强光照,净光合速率增大10.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模式图。此植物叶肉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 12和36 B. 6和24 C. 8和24 D. 16和481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B. 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型发生改变C. 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 D. 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1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多B.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C.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所含磷脂数量越多D. 核膜上的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13.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人们发现少数雌火鸡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正常后代,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同时产生的极体之一结合,(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 2∶1 B. 3∶1 C. 1∶1 D. 4∶114.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是指( )A. 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发生分离 B. 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发生分离C. 细胞膜与细胞质之间发生分离 D. 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发生分离15.已知某种氨基酸的R基是—CH2—CH2—NH2,在一个该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的C和N的原子数之比为( )A. 2∶2 B. 4∶2C. 3∶2 D. 3∶1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 1 分。16.下列有关两对等位基因相关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 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7,则其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3:1D. 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4:6:4:1,则其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1:2:117.下图表示用韭菜宿根进行的相关对照实验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研磨可以防止光合色素被破坏B. 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C. 实验结果①的两个滤纸条上共有的色素带呈现黄色和橙黄色D. 实验结果②表明韭黄中提取的色素吸收光的种类更多18.下图表示四种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其中数字表示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图甲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B. 图乙细胞中碱基的增添导致基因突变C. 图丙所代表的生物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 图丁细胞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增加19.下列事实或证据能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的是( )A.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 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C. 病毒只有侵入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D. 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0.人体血浆中的一种低密度脂蛋白LDL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然后LDL在溶酶体中会分解释放出胆固醇。家族性高胆固醇症患者血浆中LDL数值较高,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在某地域的发病率为1/10000.该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下图为某患者家族系谱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溶酶体的形成是人体细胞中某种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B. 家族性高胆固醇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若“?”患病概率为1/12,则Ⅱ5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D. Ⅱ7与正常男子婚配,则所生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00/101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 55 分)21.人类遗传性皮肤病有近500多种,有的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有的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1)若要调查人类遗传性皮肤病的遗传方式,应选择___________(填“数量足够大的人群随机”或“患者家族”)进行调查。(2)甲类遗传性皮肤病由一对等位基因TD、TH控制,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1,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家族中的部分个体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条带表示如图2,据此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Ⅲ 8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推测I 2个体会出现_____种条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类遗传性皮肤病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两对基因中至少含有2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患者,而且随显性基因的增多,分别表现为轻症、中症和重症三种病症。轻症患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两个基因型均为AaBb的个体婚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结合图1和2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动物细胞的______(填“显微”或“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离图2中a、b、c的科学方法是______。(2)图2中a、b、c分别与图1中的结构______(填编号)相对应,合成分泌蛋白的前体物质在b、c之间可以通过______结构运输。(3)图2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由图1中的______(填编号和名称)提供,它具有双层膜结构,是细胞进行______的主要场所。(4)据图分析,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______。A. 结构①——作为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B. 结构④——主要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 结构a——“生产蛋白质的机器”D. 结构b——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23.如图表示某一动物个体(2N=4)体内生殖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各个时期的特征判断,a、b、c分别代表的是,____细胞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填图中甲~丁)。(2)图中乙时期的细胞可能处于____(时期),可能含有____同源染色体。(3)若图中类型为甲、乙、丙、丁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四种类型的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用箭头与图中甲~丁表示),其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于细胞____所处的时期。(4)图中的数量关系由甲变化为乙的过程中,主要的物质变化是____,在图中分裂过程中,发生丙→甲变化的原因是____。24.环状肽是一类具有环状结构的多肽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分子内部有一个或多个由氨基酸形成的环状结构。某环状肽的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肽链合成的场所是______,氨基酸通过______的结合方式形成A处结构。(2)图中肽链含有的元素是______,该肽链由______种氨基酸组成,含有______个游离的氨基。(3)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______(填化学键名称)等,因此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分子的功能会改变甚至丧失,原因是__________。25.病毒感染是导致人类多种疾病的原因。某种病毒核酸中的一段碱基序列是-UGCACCUAAU-。下图是人体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某种抗体的结构示意图。(1)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由其基本单位形成的核酸可以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原因是_____。图中某种抗体的一条H链有450个氨基酸,一条L链有212个氨基酸,则该抗体合成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目是_____。(2)病毒的感染会引起人体产生抗体,该抗体含有的元素组成是_____(填元素符号)。该抗体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为_____。因为组成抗体的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其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一定_____,这是抗体特异性识别病毒的基础。(3)若该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对病人使用过的餐具等彻底消毒杀菌可以阻断其通过共同进餐传播,请提出一种对餐具彻底消毒杀菌的方法,并说明依据的生物学原理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白城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开学考生物试卷 解析.docx 白城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开学考生物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