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4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49张PPT)

资源简介

第二课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思想政治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1.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弘扬科学精神。
3.学生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核心要点提炼

1.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两个步骤:第一步,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3.两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封建统治下的近代中国日趋落后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判断说明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答案 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加剧,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判断说明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的。(  )
答案 错误。这个说法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3.近代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索
(1)探索过程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基本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程
(1)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判断说明
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答案 正确。国情不同,决定了革命道路与方式不同。俄国和中国的国情不同,所选择的道路也不相同。
(2)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说一说
毛泽东明确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达到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谁来领导?
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①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
社会主义的社会。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想一想
自诞生以来,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此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判断说明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
答案 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连一连
4.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说一说
中日签订“二十一条”后,年轻的周恩来在文章里写道:“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民族复兴之路的是谁?
答案 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
查一查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 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填一填
在历史长河中,发生过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相关的事件。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课堂篇 议题探究
情境导引
议题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是指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就开始了对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提示 第一,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的前提;第二,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第三,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所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第四,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关键能力
1.全面理解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起始时间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
原因
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统治日趋没落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半殖
民地
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在政治上表现为主权不能完全独立,部分地丧失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主权、外交主权等;经济上表现为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部分地丧失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文化上表现为殖民半殖民文化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以宗教侵略为先导,创办教会学校,培养为其服务的各种人才等
半封建
原有封建属性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后期出现新民主主义成分,但封建剥削制度仍占主导地位。半封建特征在政治上表现为地主阶级已不能完全掌握政权,在经济上表现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以及中共民主政权通过土地革命或改革而出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它们都在冲击或废除封建经济成分
革命任务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历史传统
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具有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坚固的封建基础;中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
外来阻力
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内在局限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典例剖析
例1回顾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黑暗境地。这一状况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  )
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②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③改变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落后面貌 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同步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体现科学精神。
答案 D
思路解读 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此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要改变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落后面貌,①③符合题意;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并不是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②排除;④错在“同步富裕”上,排除。
情境导引
议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二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五四运动爆发的意义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怎样的?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1)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关键能力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马克思主义
发动群众的深度、广度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比较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革命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任务
所属的革
命阵营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
③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项目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革命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是要消灭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整个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革命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大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三大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革命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相同点
①领导力量相同: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②所属革命相同: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典例剖析
例2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C.它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D.它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体现科学精神。
答案 B
思路解读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领导阶级不同,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于五四运动的斗争主力是学生和工人,所以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B项。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1.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A
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国家主权被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A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都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故排除C、D两项。
2.毛泽东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描述的是哪一理论的实践(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新民主主义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答案 A
解析 从“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中可以看出,这描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实践,所以选A项。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历史,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项正确;红军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A、B两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C项。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走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完成土地革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A项是群众基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D两项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形成的,故排除。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纪元”指的是实现(  )
①国家独立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工业化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实现独立和人民实现当家作主,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开国大典,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结合材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答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