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53张ppt)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53张ppt)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第三课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思想政治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议题探究
学业质量要求
1.学习改革开放的进程,明确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理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弘扬科学精神。
3.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核心要点提炼
1.一个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一个发展历程:改革开放持续发展,由进入新阶段到进入新时代。
3.一个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改变了面貌,是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
4.一个坚定选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改革开放的开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判断并改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它决定了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答案 错误。改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它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2.改革开放的发展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
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小组讨论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请讨论并归纳“改革”“开放”的基本内涵。
答案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3.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想一想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辉煌历程。
你能根据所学知识或者自己的了解,列举改革开放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几个事件吗
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从安徽凤阳农村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沿海港口城市、经济特区、自贸区的设立;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届上海进博会的举办;百姓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等等。
4.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这使得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主题学习
某班开展“听老人讲过去的日子”的改革开放主题教育活动,收集到如下材料:
沈赫同学的爷爷说,小的时候经常吃窝窝头和蒸树叶子,几乎没见过白面馒头,买粮油都要定量供应,每个人一个月只有二两油。小孩就盼着赶快过年,能吃上一顿饺子。现在的好日子,过去想都想不到。
请你也参与“听老人讲过去的日子”的材料收集活动,感知和说明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答案 要寻找讲故事的对象,并设计活动步骤,最后倾听、记录材料。可以从吃、穿、住、用、行等各个方面收集、整理具体材料,说明改革开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连一连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3)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材料分析
从被“开除球籍”的边缘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普遍贫困走向全面小康,从封闭落后走向全方位开放,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怎样的重要结论
答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查一查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表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查找资料,列举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答案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支持贸易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出了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中国主张;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等等。
课堂篇 议题探究
情境导引
议题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
材料一 视点1:“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学好文件抓住纲》
视点2: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视点3:对比中的中外社会
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日本记者访问重庆炼钢厂,看到两台正在使用的机器。他惊奇地发现这两台机器一台生产于1887年,一台生产于1905年。日本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标签的年代写错了,一打听才知道这两台机器是清末张之洞从英国引入汉阳兵工厂的。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落后的中国社会:一个世纪的差距
1977年 美国苹果2型电脑诞生
1978年 日本炼钢厂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
1978年 英国诞生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
1979年 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人造血
1979年 世界第一台手提微电脑诞生
视点4:“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 1978年,安徽、四川等地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组
材料三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其巨大贡献实现中共历史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重要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动力。
——沈传亮《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材料四 视点1:现实中的国有企业
1980年,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一墙之隔,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视点2:票证中反映的城市居民生活
材料五 我国GDP总量及世界排名变化表
时间 1978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7年 2010年 2017年
总量 3 624.1 亿元 1.89 万亿元 6.13 万亿元 10.03 万亿元 27.02 万亿元 39.7 万亿元 82.7
万亿元
名次 第15名 第10名 第7名 第6名 第4名 第2名 第2名
——中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2日发布
(1)据材料一回答,1978年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困境
(2)材料二讲述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据材料四回答,我国当时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有何弊端 我们又是如何改革的
(5)据材料五回答,我国GDP总量及世界排名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 (1)思想僵化,“左”倾错误延续;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之大令人震撼。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2)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实行包产到户,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
(3)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政企不分,权力高度集中。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5)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②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关键能力
全面掌握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
1.必经之路
(1)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3)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2.标志
1978年12月18—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改革开始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红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4.历史经过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3)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4)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5)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6)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8)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1)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这使得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5.成就
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提高。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6.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7.启示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典例剖析
例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体现政治认同。
答案 D
思路解读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设立。这句歌词指的是设立经济特区,建立对外开放的窗口,为扩大开放积累经验,故选D项。
情境导引
议题二 深刻把握“九个必须坚持”宝贵经验
历史前进的逻辑,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中华民族一路走向复兴。
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回忆,1979年夏天,他在北京街头买了一碗汤面,卖面的人说自己是“个体户”,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那位个体户解释说:“我自己就是单位。”这一幕让他感叹:“中国马上就要开始腾飞了。”街头小摊贩的一句话,折射了中国改革的密码。
请结合材料,说明这个“密码”指的是什么,让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发出感叹的原因又是什么。
提示 (1)指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中国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通过改革开放,打破旧的体制机制,释放蕴藏于亿万人民的巨大创造活力,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更好更快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九个必须坚持”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高度概括为“九个必须坚持”。这些宝贵经验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不仅属于过去而且属于未来,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擘画新时代改革开放新蓝图提供了基本遵循。
(1)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激发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创造伟力。
关键能力
(3)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4)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5)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牢牢锁定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
(6)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7)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8)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9)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更远。
典例剖析
例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能源、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电商、中国交通、中国超算……一个个打上了中国标记的基础设施、科技成果、行业成就,正在不断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成为中国国家的名片,以铿锵的脚步迈向世界。这说明了(  )
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改革开放是国家命运所系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意义的理解,体现政治认同。
答案 C
思路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③错误,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共产党必须坚持的方针。”这是因为(  )
A.改革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C.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D.改革开放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答案 C
解析 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C项正确;“改革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的说法错误,A项排除;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B项错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D项排除。
2.“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过去上海市民常说的一句话,而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产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
B.浦东地区的开发和开放
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
D.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浦东地区原来落后于浦西,但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浦东,使浦东发生巨大变化,因此这句口头语成为笑谈,故B项正确;A项不是直接原因,应排除;浦东既不属于经济特区,也不属于14个沿海港口城市,故C、D两项排除。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党的十五大的召开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
答案 D
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的标志,故A项排除;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B项排除;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故C项可排除;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D项正确。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宏观调控 B.财政
C.市场 D.计划
答案 C
解析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强调市场的作用,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以及时实现资源配置,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决定性”说明市场的作用,答案为C项。
5.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宣传标语。1984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这表明(  )
A.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被冲破
D.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
答案 C
解析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宣传标语,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深圳特区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提倡追求利益和效率,故C项正确;A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B项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发生在党的十五大上,时间都不符。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以辛劳和汗水谱写了国家和民族飞速发展的恢弘壮丽史诗。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 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 122亿元,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人均GDP以美元计算达到了8 836美元,220余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真正起到了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动机”和“压舱石”的作用。
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对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答案 ①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稳定繁荣贡献中国动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成功开辟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道路。②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