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领会全面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1.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2.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正确理解主次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会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统一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矛盾的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统一属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②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方法论要求(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2)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不可分割,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1)不能把具体矛盾等同于矛盾概念,这两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2)不能把哲学上的“斗争性”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斗争”,这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1)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2)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相互 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相互 转化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2)方法论要求: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义①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主次方面(1)含义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2)关系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原理依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2)具体要求两点论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3)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重要性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正误判断1.矛盾即对立统一说明矛盾的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二者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提示】 × “对立”与“统一”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提示】 × 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3.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提示】 √4.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所以具体矛盾永远不能解决。( )【提示】 ×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但并不意味着具体矛盾永远不能解决。只要实事求是地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具体矛盾。5.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提示】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议题一 为什么对立统一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如今的文化类综艺已成功由早年间的《百家讲坛》 1.0时代迈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2.0时代,而《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万里走单骑》等节目则拉开了文化类综艺3.0时代的大幕。中国电视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编辑认为,这些热播的综艺节目,借助独特的视听优势、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潮流元素,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心中。让传统与新潮相遇,让古老与青春携手,让经典与流行碰撞。文化类综艺节目正在创新升级中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任务1 从时效性而言,“经典”与“流行”可以看作一对反义词,而如今两者在碰撞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提示】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务2 请你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分析“经典”与“流行”的碰撞为什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提示】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文化类综艺节目让传统与新潮相遇,让古老与青春携手,让经典与流行碰撞,在创新升级中让观众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议题二 如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任务1 请你分析农业强国建设体现的矛盾观的主要方法论是什么。【提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任务2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应怎样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示】 (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我们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1.区别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比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外延 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 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适用 范围 常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的关键(改造世界) 常用于“看问题”,用于评价事物利弊、优劣、功过,认识形势等(认识世界)关 键 词 中心/核心/重心/重点/关键/要害/首要/首位/症结/根本/突破口/突出位置/重中之重/第一要务/着力点 主(支)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主题/优(劣)势/利弊/实质/本质/总体上看/双刃剑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比较比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区 别 范畴 辩证法范畴 唯物论范畴侧 重 点 强调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正确的认识,而“实”则强调从客观规律出发哲学 依据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联系 (1)都强调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2)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核心概念: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要问题: 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3.怎样区分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4.怎样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下列说法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拥有和失去既对立又统一,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拥有和失去是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贯通 ③要创造条件促使拥有和失去的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④拥有和失去这对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③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错误。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面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④要把握好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立足新发展阶段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②符合题意。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③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立统一关系和矛盾的主要方面,①④排除。3.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的一项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好试点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抓好试点是基于( )①矛盾的普遍性比矛盾的特殊性更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④遵循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二者的作用无法比较大小,①错误。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抓好试点是基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有普遍的指导意义,②③符合题意。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④错误。4.(2024·福建卷)漫画《原因被我找到了》启示我们( )作者:刘庆涛[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C]要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和解决矛盾[D]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答案】 A【解析】 由连续的两幅漫画可以看出,漫画中的人物在看到事物主要矛盾的同时,忽视了事物的次要矛盾,结果导致事物的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A符合题意。“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强调的是内因问题,不符合题意,B排除。“要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和解决矛盾”这一方法论背后的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不符合题意,C排除。“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问题,不符合题意,D排除。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是充分体现本国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制度属性和实际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如何形成的。【答案】 (1)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遵循社会主义规律,遵循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从中国实际出发。(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分体现本国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制度属性和实际发展。(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摆脱固定模式,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课时作业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基础诊断知识点一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事物的矛盾包括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③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①不符合题意。“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强调的是重视解决主要矛盾,②不符合题意。2.某盲人医师以自强扼住命运的咽喉,身体残缺让她成了一般人眼中的“弱者”,不屈的品质却让她成为命运的“强者”。该盲人医师的经历表明(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答案】 B【解析】 A、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错误。3.202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未来值得期许,挑战必须应对。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从哲学角度分析,这是基于(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只有勇于直面矛盾才能分析解决矛盾 ②矛盾双方需把握机遇,促使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二者之间不能发生转化,②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④错误。知识点二 矛盾问题的精髓4.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但不同人群每天的需碘量不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天需碘85微克,6个月至1岁需碘115微克,7岁以前需碘90微克,7岁至13岁需碘110微克,13岁以后至成年(包括老年食品)需碘均为120微克,但孕妇(孕妇食品)需碘增至230微克,乳母需碘增至240微克。这表明(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B]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特点不同[D]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答案】 C【解析】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碘的需求量不同,这表明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特点不同,C正确。5.塑料循环经济因对于解决全球碳排放占40%的产品和服务的贡献而被广泛认同。随着产业技术端转型,高科技企业日益增多,再生产品由低端开始转向高品质的回收利用,进而扩展到建筑、汽车、日化、户外、装饰、奢侈品等领域,进入到品牌企业的供应链中,这也对再生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挑战。这启示我们( )①支持新事物,因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塑料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③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以人为事物的联系代替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着再生产品扩展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①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以人为事物的联系代替自在事物的联系”说法错误,③排除。6.下图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②痛苦取决于自身主观感受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重视意识能动作用,积极克服困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其实痛苦谁都有”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只是有的人用放大镜看,有的人用望远镜看”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说明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的哲学道理,①符合题意。主观感受属于主观范畴,不能成为决定因素,②错误。漫画不涉及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问题,③排除。漫画告诉我们面对眼前的困难、痛苦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克服困难,④正确。知识点三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7.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市场活力涌动,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向好因素累积增多,新质生产力在加快形成。但另一方面也指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地方财政困难以及房地产泡沫破裂等问题仍然突出,并警惕风险挑战依然存在。这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 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市场活力涌动……但另一方面也指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仍然突出,并警惕风险挑战依然存在,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8.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小额免密”“闪付”等支付功能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这些支付功能开启时,用户往往没有发现这里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用户在追求便捷的同时应树立安全第一的红线意识。这一提示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③既要抓住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 ④面对复杂事物,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用户在追求便捷的同时应树立安全第一的红线意识,强调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①排除。材料强调既要抓住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没有涉及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④排除。9.当前,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不是要全面开花,而是要面向对国民经济影响大、带动力强、数字化基础好的重点行业,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加强供需对接、应用推广,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分清主次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不是要全面开花,而是要面向重点行业,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加强供需对接、应用推广,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这表明要分清主次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无关,排除。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要解决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说明( )①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抓住重点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主要矛盾,未涉及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错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而不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③错误。进阶提升11.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大,不同地区发展阶段、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不尽相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必然有所差异。当前,一些地方盲目追逐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热点”产业,出现招商政策“内卷化”和产业规划“同质化”等现象,扰乱了市场秩序。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各地要从自身特殊实际出发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这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 ④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③错误。12.2024年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成绩来之不易。材料对我国经济形势的认识,蕴含的方法论道理有(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好坏两方面 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④看问题务必分清主流和支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不能说都包含着好坏两方面,①错误。材料强调看问题务必分清主流和支流,不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且设问指向是方法论,③排除。1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5年6月17日是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有关数据显示,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在多年与风沙的抗争中,我国摸索总结出了100多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技术,成功探索出一条展现中国智慧的防沙治沙之路。治沙就必须要用好沙,在这个领域,我国利用光、热、土、生、景等资源,适度有序地发展节水、低碳、环保型特色沙产业,做到将“治沙”与“用沙”相结合。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万里“绿色长城”。该工程充分用好“沙”资源,以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以植树造林为重点,同时带动畜牧养殖业和林果业发展,走出了生态富民的好路子,取得了巨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防沙治沙,久久为功,我国接下来还将继续做好“加法”,加出更多绿色,加出“治沙”与“用沙”相结合的更多可能!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将“治沙”与“用沙”相结合是一条展现中国智慧的防沙治沙之路。【答案】 (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治沙”与“用沙”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1分)(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治沙”与“用沙”是相互区别的,两者存在着差异和对立,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分)(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治沙就必须要用好沙,要适度有序地发展节水、低碳、环保型特色沙产业。(2分)(4)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只有将“治沙”与“用沙”相结合,才能更好走出生态富民的好路子。(4分)(共44张PPT)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三框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领会全面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1.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2.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正确理解主次矛盾、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会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知识梳理(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 。对立统一知识拓展矛盾的对立统一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矛盾的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统一属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②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相互贯通相互排斥(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①矛盾的同一性是 ,矛盾的斗争性是 。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 所制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 。相对的绝对的同一性源泉和动力知识拓展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方法论要求(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2)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不可分割,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特别提醒(1)不能把具体矛盾等同于矛盾概念,这两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2)不能把哲学上的“斗争性”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斗争”,这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1)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 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 有矛盾。(2)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事事时时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也各有其特殊性。(3)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方面特别提醒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 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特殊性中包含着相互转化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绝对和相对特殊性特殊性普遍性普遍性特殊性普遍性(2)方法论要求: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义①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共性与个性支配相互依赖2.矛盾的主次方面(1)含义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两个方面中处于 地位,起着的方面。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两个方面中处于 地位的方面。(2)关系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 ,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支配主导作用被支配相互依赖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原理依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2)具体要求两点论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 ,又要看到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 ,又要看到矛盾的重点论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 ,要抓住主流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次要矛盾次要方面主要矛盾主要方面(3)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在矛盾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活的灵魂(3)重要性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 。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基础关键正误判断1.矛盾即对立统一说明矛盾的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二者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提示】 × “对立”与“统一”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提示】 × 矛盾是客观的,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3.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提示】 √4.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所以具体矛盾永远不能解决。( )【提示】 ×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但并不意味着具体矛盾永远不能解决。只要实事求是地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具体矛盾。5.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提示】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议题探究议题一 为什么对立统一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如今的文化类综艺已成功由早年间的《百家讲坛》 1.0时代迈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2.0时代,而《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万里走单骑》等节目则拉开了文化类综艺3.0时代的大幕。中国电视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编辑认为,这些热播的综艺节目,借助独特的视听优势、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潮流元素,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心中。让传统与新潮相遇,让古老与青春携手,让经典与流行碰撞。文化类综艺节目正在创新升级中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任务1 从时效性而言,“经典”与“流行”可以看作一对反义词,而如今两者在碰撞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提示】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务2 请你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分析“经典”与“流行”的碰撞为什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提示】 (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文化类综艺节目让传统与新潮相遇,让古老与青春携手,让经典与流行碰撞,在创新升级中让观众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议题二 如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要具备世界上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也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任务1 请你分析农业强国建设体现的矛盾观的主要方法论是什么。【提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任务2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分析应怎样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提示】 (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我们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拓展提升1.区别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比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外延 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 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适用范围 常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的关键(改造世界) 常用于“看问题”,用于评价事物利弊、优劣、功过,认识形势等(认识世界)关键词 中心/核心/重心/重点/关键/要害/首要/首位/症结/根本/突破口/突出位置/重中之重/第一要务/着力点 主(支)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主题/优(劣)势/利弊/实质/本质/总体上看/双刃剑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比较比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区别 范畴 辩证法范畴 唯物论范畴侧重点 强调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正确的认识,而“实”则强调从客观规律出发哲学依据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联系 (1)都强调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和解决问题(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2)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课堂小结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核心概念: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要问题: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3.怎样区分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4.怎样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下列说法与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拥有和失去既对立又统一,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拥有和失去是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贯通 ③要创造条件促使拥有和失去的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④拥有和失去这对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A典型例题【解析】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③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错误。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面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④要把握好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解析】 立足新发展阶段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②符合题意。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③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立统一关系和矛盾的主要方面,①④排除。3.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的一项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好试点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抓好试点是基于( )①矛盾的普遍性比矛盾的特殊性更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④遵循从普遍到特殊,再从特殊到普遍的认识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二者的作用无法比较大小,①错误。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抓好试点是基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从个性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有普遍的指导意义,②③符合题意。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④错误。4.(2024·福建卷)漫画《原因被我找到了》启示我们(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C]要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和解决矛盾[D]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A作者:刘庆涛【解析】 由连续的两幅漫画可以看出,漫画中的人物在看到事物主要矛盾的同时,忽视了事物的次要矛盾,结果导致事物的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A符合题意。“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强调的是内因问题,不符合题意,B排除。“要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和解决矛盾”这一方法论背后的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不符合题意,C排除。“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问题,不符合题意,D排除。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是充分体现本国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制度属性和实际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如何形成的。【答案】 (1)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遵循社会主义规律,遵循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从中国实际出发。(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分体现本国历史传统、基本国情、制度属性和实际发展。(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摆脱固定模式,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docx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三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