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通过对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探讨,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积极参与社会历史活动,增强公共参与。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相关事例探究,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懂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增强政治认同。(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中,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3.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2.群众观点★(1)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3.群众路线★(1)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误判断1.英雄模范人物是亿万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提示】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英雄模范人物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不能把英雄模范人物等同于人民群众。2.人民群众的构成是固定不变的。( )【提示】 ×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构成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提示】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等同于领导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时的领导阶级是当时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4.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提示】 √5.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提示】 ×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议题一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锚定人民性的价值航标,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以火热的创作实践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近年来,许多优秀文艺作品之所以赢得大家的赞誉,根本就在于创作者及时回应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人民文艺长盛不衰的经验昭示我们,只有坚定人民立场,追随人民脚步,领悟人民心声,为人民放歌,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任务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请你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提示】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文艺工作者要生动反映人民群众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创造活动,让人民群众在作品中立起来,彰显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文艺工作者要在深入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反映人民群众的心灵世界,生动演绎当代中国价值。(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文艺工作者要生动反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奋斗,生动体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议题二 怎样践行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某地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与关心群众身边事有机联系起来,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检验标准,有序开展一系列具体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该地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认真解决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民间采风,支持红色题材文艺精品创作,打造系列红色旅游线路,既让游客了解红色文化,又让当地百姓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到实处、取得良效。任务 请你结合材料,说明此地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如何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提示】 (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该地认真解决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问题,打造红色旅游线路,让百姓获益,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3)组织民间采风,支持红色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检验标准,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依靠群众。(4)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等措施,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深入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 具体阐释人民群众是 社会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 社会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 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2)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比较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区 别 地位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联系 (1)党的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2)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反之,只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热情而没有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核心概念: 人民群众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重要问题: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地位、意义是什么 1.近年来,江西省通过召开“加快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界别协商会,在江西法律服务网设置“农民工欠薪求助法律服务专区”等举措,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多渠道维权、广触角帮扶、全方位服务,让广大产业工人工作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这些举措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④人民群众具有无限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④错误。2.“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这是一以贯之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到黄河流域各省区考察,强调要多抓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把黄河流域问题放在心上,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①错误。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③错误。3.(2024·北京卷)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身边有什么问题线索,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和减负建议,坚持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②直面基层工作难点,为基层减负,要以征集的意见建议作为行动出发点 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 ④形式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形式减量促服务增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观层面的意见建议不能作为行动的出发点,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②错误。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客观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是主观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④错误。4.(2023·全国甲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2022年4月15日至 5月16日开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累计收到网民建言854.2万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②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创新有效的实现形式 ④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就能实现“从群众中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而不是“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的活动都会影响社会发展,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活动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那些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②错误。“从群众中来”是问题的上传,从一个一个的问题中找出共性,研究出对策,“到群众中去”用于指导解决群众的问题。所以只有从群众中来,才能到群众中去,④错误。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名党代表下基层,是山东省聊城市开展主题教育的创新之举。除了面对面宣讲,更有实打实的调研,这些党代表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村居、校园、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走访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20余份、意见建议1 800余条。党员干部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群众的小事就是主题教育要解决的大事。聊城市建立市直部门“一对一”结对帮包乡镇(街道)工作制度,在政策宣讲、调查研究、破解难题等方面实现同学共研、同题共答。在百姓关注度高,亟待解决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着力培塑开诚布公、真诚守诺、热诚便利、精诚协同、忠诚担当的“聊·诚办”政务服务品牌,建立市政府常务会“每月一题”长效机制,以务实举措答好主题教育民生卷。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山东省聊城市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基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扎实调研,虚心向群众学习,汲取群众的智慧;创新工作制度,竭诚为群众服务,打造服务品牌,以务实举措答好民生卷。课时作业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基础诊断知识点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此观点( )[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案】 B【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过分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2.2025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1周年。在70多年的不断发展中,人民群众逐渐形成了强烈的民主意识和积极的参与意识,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这说明( )①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错误。材料中人民群众形成强烈的民主意识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体现的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④不符合题意。3.共产党人必须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将其转化为系统的政策、理论,再回到群众中去,获得群众认同,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磅礴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这是因为人民群众( )①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③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①错误。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②错误。4.管仲论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老子吟哦“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淮南子·主术训》提出“民者国之本也”……坚持民本思想是基于( )①群众观点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错误。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要求强调( )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②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③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源泉,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内容,②错误。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物质财富的源泉,④错误。知识点二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6.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果平时只注重大事,而忽略群众的“小事”,就不可能做成大事。这表明( )①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紧紧依靠人民 ②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③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材料强调一切为了人民,未涉及依靠人民,也未涉及社会变革,①②不符合题意。7.近年来,某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持之以恒深化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改革,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③群众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④错误。8.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 )①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属于群众观点的内容,而非群众路线,①②不符合题意。9.我党的卓越领导人万里,为了让农民走上吃得饱、穿得暖的“阳关道”,倾听农民的心声,遇事和农民商量,支持农民首创的“包产到户”做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万里同志身上,可以看到他( )①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承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改革的态度,③与题意不符。10.高三某班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2周年”主题班会。某同学搜集到以下资料:“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上述资料说明( )①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②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 ③群众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共同创造历史”论,本质上是鼓吹英雄史观,犯了唯心史观的错误,①错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③错误。进阶提升1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把人民作为执政的最大底气。从哲学上看,下列说法与上述观点一致的是(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③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强调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③不符合题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强调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④不符合题意。12.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人民至上的立场,明确指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强调人民至上的立场的原因在于( )①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②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④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生命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②错误。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错误。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国务院总理谈到调研时说,“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有关知识,分析当前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原因。【答案】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5分)(2)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巩固执政之基,增强执政本领的需要。(3分)(3)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挥人民主体地位,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实际,反映民意,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贯彻执行,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要求。(6分)(共35张PPT)社会历史的主体第三框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通过对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探讨,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积极参与社会历史活动,增强公共参与。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相关事例探究,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懂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增强政治认同。知识梳理(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 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人民群众(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中,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人民群众推动3.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力量。(2)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3)人民群众是 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 。物质财富决定精神财富社会变革主力军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 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群众观点2.群众观点★(1)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3.群众路线★(1)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地位: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 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 ,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人民权益正误判断1.英雄模范人物是亿万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提示】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英雄模范人物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不能把英雄模范人物等同于人民群众。2.人民群众的构成是固定不变的。( )【提示】 ×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构成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提示】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等同于领导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时的领导阶级是当时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4.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提示】 √5.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提示】 ×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议题探究议题一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锚定人民性的价值航标,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以火热的创作实践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近年来,许多优秀文艺作品之所以赢得大家的赞誉,根本就在于创作者及时回应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人民文艺长盛不衰的经验昭示我们,只有坚定人民立场,追随人民脚步,领悟人民心声,为人民放歌,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任务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请你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提示】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文艺工作者要生动反映人民群众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创造活动,让人民群众在作品中立起来,彰显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文艺工作者要在深入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反映人民群众的心灵世界,生动演绎当代中国价值。(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文艺工作者要生动反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进步的奋斗,生动体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议题二 怎样践行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某地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与关心群众身边事有机联系起来,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检验标准,有序开展一系列具体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该地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认真解决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民间采风,支持红色题材文艺精品创作,打造系列红色旅游线路,既让游客了解红色文化,又让当地百姓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到实处、取得良效。任务 请你结合材料,说明此地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如何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提示】 (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该地认真解决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问题,打造红色旅游线路,让百姓获益,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3)组织民间采风,支持红色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检验标准,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依靠群众。(4)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等措施,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拓展提升1.深入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 具体阐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2)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比较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区别 地位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联系 (1)党的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2)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反之,只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热情而没有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课堂小结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核心概念:人民群众 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重要问题: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地位、意义是什么 1.近年来,江西省通过召开“加快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界别协商会,在江西法律服务网设置“农民工欠薪求助法律服务专区”等举措,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待遇,多渠道维权、广触角帮扶、全方位服务,让广大产业工人工作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这些举措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④人民群众具有无限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典型例题【解析】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④错误。2.“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这是一以贯之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到黄河流域各省区考察,强调要多抓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把黄河流域问题放在心上,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①错误。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③错误。3.(2024·北京卷)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身边有什么问题线索,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和减负建议,坚持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②直面基层工作难点,为基层减负,要以征集的意见建议作为行动出发点 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 ④形式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形式减量促服务增量[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解析】 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观层面的意见建议不能作为行动的出发点,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②错误。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客观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是主观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④错误。4.(2023·全国甲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2022年4月15日至 5月16日开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累计收到网民建言854.2万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②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创新有效的实现形式 ④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就能实现“从群众中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而不是“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的活动都会影响社会发展,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活动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那些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②错误。“从群众中来”是问题的上传,从一个一个的问题中找出共性,研究出对策,“到群众中去”用于指导解决群众的问题。所以只有从群众中来,才能到群众中去,④错误。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百名党代表下基层,是山东省聊城市开展主题教育的创新之举。除了面对面宣讲,更有实打实的调研,这些党代表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村居、校园、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走访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20余份、意见建议1 800余条。党员干部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群众的小事就是主题教育要解决的大事。聊城市建立市直部门“一对一”结对帮包乡镇(街道)工作制度,在政策宣讲、调查研究、破解难题等方面实现同学共研、同题共答。在百姓关注度高,亟待解决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着力培塑开诚布公、真诚守诺、热诚便利、精诚协同、忠诚担当的“聊·诚办”政务服务品牌,建立市政府常务会“每月一题”长效机制,以务实举措答好主题教育民生卷。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山东省聊城市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基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扎实调研,虚心向群众学习,汲取群众的智慧;创新工作制度,竭诚为群众服务,打造服务品牌,以务实举措答好民生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docx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