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明确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态度,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通过分析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错误之处,明确对待外来文化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素养。(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反对两种激进的观点(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正确认识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1)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它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和封闭主义的表现,是错误的。(2)全盘西化论,虽然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2.正确态度★(1)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2)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1.必要性(1)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2)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2.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正误判断1.“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文化复古主义。( )【提示】 ×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全盘西化论。2.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提示】 √3.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提示】 ×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4.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提示】 ×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5.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中华文化来改造外来文化。( )【提示】 ×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外来有益文化,而非改造外来文化。议题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在文化发展上,我们主张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绝不排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但绝不能“以洋为尊”“以洋为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丢掉自己的核心价值,那样只会导致历史的悲剧。任务1 对于“以洋为尊”“以洋为美”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 这是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任务2 请你结合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提示】 (1)要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观点。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区别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着眼于继承,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正确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2)当代西方文化虽然有现代化的内容,但却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因此必须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对于其优秀内容要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进行改造,使之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3.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二者是否矛盾(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更好地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2)在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交融、合作、共处。(3)只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能“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4.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态度 具体要求尊重文化 多样性 (1)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3)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加强文化交 流、文化交融 (1)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反对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2)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两种激进的观点 (2)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 (3)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核心概念: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重要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历史的维度下,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不再是单方向的“西学东渐”,而是有着历史行动者更多主动参与和选择的“援西入中”。为此,我们( )①应避免西方文化冲击,再铸中华文化辉煌 ②应否定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③面对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无法避免西方文化冲击,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④与题意不符。2.扬州市木偶研究所运用中国传统木偶表演艺术的技艺,改编了大型人偶童话剧《白雪公主》,通过幽默风趣的舞台表现手法对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深受观众的喜爱。这启示我们( )①人在不断创造文化,同时也在享受文化 ②应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优越性 ③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促进中外文化互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提倡民族文化优越性的观点,②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强调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④与题意不符。3.从油画艺术引进中国起,有识之士就主张,要创造中国人自己的油画艺术。中国油画虽有百年,但与日本全盘西化政策下创造力不足、缺乏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融会不同,我国的新时代油画写实、表现、意象、抽象等艺术形式自由呈现,集中体现了诚挚的人民意识、深厚的东方情怀、饱满的塑炼品格、深刻的艺术思考,彰显了中国艺术的力量。我国的油画发展( )①在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过程中,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立足中外发展实际,有利于不同优秀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 ③体现了多元并存和丰富多样的创作格局,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 ④体现了中华文明坚持合作、不搞对抗、以和为贵的和平性特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立足中国发展实际,而不是立足中外发展实际,②错误。材料强调我国新时代油画的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未体现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特征,④排除。4.我国隋朝的九部乐到唐朝增为十部乐,其中不仅包含汉族乐舞和西域少数民族乐舞,而且包含印度、东南亚地区等许多外国乐舞。“洛阳家家学胡乐”,对外来音乐的喜爱成为一种时尚,五弦琵琶、箜篌、横笛等外来乐器也大为普及。历史启示我们,中华文明要保持生机和活力,需要( )①保持开放的心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激进观点 ②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宣传普及优秀外来文化 ③立足国情,把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④尊重文化差异,理解个性,实现中外文化融合趋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对优秀外来文化要吸收借鉴,而不是宣传普及,②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实现中外文化融合趋同”说法错误,④排除。5.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延续中。但近代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外来文化已经大大改变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在这其中,有喜也有忧。对此,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①以文育人,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之中 ②保持开放的心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坚持“洋为中用”,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统一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传统文化有良莠之分,应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之中,①错误。对外来文化应坚持“洋为中用”,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但不能统一,否则就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③错误。课时作业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基础诊断知识点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康有为、严复都是致力于中国政治革新、文化发展的风云人物。1913年严复发起成立了孔教会,提倡尊孔读经。与严复相呼应,康有为于1913年创办《不忍》杂志,之后发表了《中国颠危误在全法欧美而尽弃国粹说》,以促进建立孔教为国教。康、严二人的观点都属于( )[A]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B]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C]反对盲目接受外来思想的新主张[D]反对盲目抵制所有优秀文化的主张【答案】 A【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康、严二人的观点都属于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A符合题意。2.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下列对鲁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保持中华文化的纯洁性,反对外来文化 ②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中对中华文化有益的东西 ③对“拿来”要分析鉴别,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 ④“拿来”就是拿来西方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内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的观点属于文化复古主义,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排除。“拿来”并不是拿来西方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内容,而是要吸收其有益成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④错误。3.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对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都有深刻印象。他认为,了解法兰西文化,使他能够更好认识中华文化,更好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这启示我们要( )[A]批判继承,古为今用[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求同存异,博采众长[D]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案】 C【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未涉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A、D排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B排除。4.音乐剧《西厢》包含百老汇、法式、欧美式等多种风格,还融合了京剧、昆曲等戏曲元素,它把戏曲元素与现代创作意识相融合,让传统的戏剧故事在新的舞台上焕发光彩。该剧的成功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有(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优秀传统文化 ②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③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④要善于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优秀传统文化是保留的对象,不是改造的对象,①排除。吸收和引进的对象是优秀外来文化,④错误。5.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动漫作品,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动漫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面对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差异 ②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发展文化 ③借鉴吸收国外各种文化,推出新文化 ④面向世界发展我国动漫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创新,而不是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①排除。要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而不是各种文化,③错误。6.近年来,中国话剧表演在发展中吸收了西方戏剧表演的优秀理念,也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的表演手段,不断寻找中外文化之间的共通点,推动中国话剧跨越文化差异走向海外,迈向世界戏剧舞台,成为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发展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要通过交流互鉴,消除文化差异与隔膜 ④要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华文化得到海外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③错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知识点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7.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中提出:“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表明( )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永无止境决定实践发展永无止境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 ④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外来文化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决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永无止境,①错误。应是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且“才能”说法不准确,④排除。8.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第一枢纽城市”,也是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的“接受外来文化最先和最多的地区”。有着无限活力和张力的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这要求我们,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 )①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融合中走向同一 ②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尊重差异为基础坚持文化平等 ④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不能走向同一,①错误。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③错误。9.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对,外来文化作用于本地文化的过程既是文化入侵的过程,也是同化和改造的过程。无论外来文化形态如何,其对本地文化均会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①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全盘吸收,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④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而不是全盘吸收,②错误。我们应该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吸收为主”说法错误,③排除。10.中国画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展现,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中国画包含丰富的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讲求的是笔墨韵味,追求的是意境。在近代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中,有人借西洋画改造中国画,提高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也有人过分模仿西方绘画技法,秉承西洋画的观念,丢掉了中国画的灵魂。这表明( )①文化差异可以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 ②立足社会实践是保持民族文化特性的根本动力 ③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在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衡量各国文明的高低优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立足社会实践,且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各国文明一律平等,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④错误。进阶提升11.中国歌剧《木兰诗篇》以“情景交响音乐会”的呈现方式,巧妙地将戏曲音调和交响乐有机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戏曲风格咏叹调”。它吸纳和融汇了歌剧、音乐剧、戏剧、清唱剧、情景剧等适合情景表演的元素,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演奏、演唱,使作品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一经问世便引起西方主流歌剧界的关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②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缩小文化差异 ③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 ④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缩小文化差异”的说法错误,②排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④排除。12.金砖国家孕育出各自灿烂文明,彼此交相辉映。从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到“金砖国家文明对话”系列活动、“金砖机遇”青年交流对话会,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合力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文明对话之桥。这表明金砖国家( )①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促进文化万紫千红 ②坚守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文化发展 ③认同中华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④弘扬海纳百川的精神,倡导不同文明和合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强调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合力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文明对话之桥,没有体现金砖国家坚守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②排除。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排除。1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衣冠承中华之礼,载传统文化之精益。回望中国服装设计发展历程,从纯粹地模仿照搬西方潮流到注重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转换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不断深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服饰不再仅仅停留于想象中。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所在考古资料支撑下,对传统服饰装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专业服装学院合作,把传统文化研究成果以实物形式再现并应用于生活中,在全球时尚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根植于中华民族礼仪和文化土壤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和剪裁工艺相结合,所呈现出的带有中国文化气质的精美服饰,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服饰出现在生活着装和世界顶级秀场舞台上。有观点认为:西方元素的嵌入会抹杀中国风服饰的民族元素。请你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评析此观点。【答案】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盲目照搬西方元素会削减中国风服饰的民族特色。(2分)(2)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4分)(3)中国风服饰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因此,题干中的观点是片面的。(3分)(共29张PPT)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三 框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明确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态度,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通过分析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错误之处,明确对待外来文化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素养。知识梳理(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反对两种激进的观点(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 主义。(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 。文化复古全盘西化论正确认识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1)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它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和封闭主义的表现,是错误的。(2)全盘西化论,虽然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拓展2.正确态度★(1)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 的心态。(2)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放有益经验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1.必要性(1)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2)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 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2.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 立场,吸收外来 ,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国具体国情洋为中用中华文化有益文化正误判断1.“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文化复古主义。( )【提示】 ×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全盘西化论。2.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提示】 √3.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提示】 ×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4.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提示】 ×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5.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中华文化来改造外来文化。( )【提示】 ×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外来有益文化,而非改造外来文化。议题探究议题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在文化发展上,我们主张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绝不排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但绝不能“以洋为尊”“以洋为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丢掉自己的核心价值,那样只会导致历史的悲剧。任务1 对于“以洋为尊”“以洋为美”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 这是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任务2 请你结合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提示】 (1)要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观点。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拓展提升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区别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着眼于继承,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2.正确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2)当代西方文化虽然有现代化的内容,但却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因此必须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对于其优秀内容要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进行改造,使之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3.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二者是否矛盾(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更好地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2)在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交融、合作、共处。(3)只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能“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4.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态度 具体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 (1)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3)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融 (1)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反对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2)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两种激进的观点(2)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3)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课堂小结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核心概念: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重要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典型例题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历史的维度下,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不再是单方向的“西学东渐”,而是有着历史行动者更多主动参与和选择的“援西入中”。为此,我们( )①应避免西方文化冲击,再铸中华文化辉煌 ②应否定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③面对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解析】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无法避免西方文化冲击,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④与题意不符。2.扬州市木偶研究所运用中国传统木偶表演艺术的技艺,改编了大型人偶童话剧《白雪公主》,通过幽默风趣的舞台表现手法对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深受观众的喜爱。这启示我们( )①人在不断创造文化,同时也在享受文化 ②应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文化优越性 ③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促进中外文化互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 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提倡民族文化优越性的观点,②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强调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④与题意不符。3.从油画艺术引进中国起,有识之士就主张,要创造中国人自己的油画艺术。中国油画虽有百年,但与日本全盘西化政策下创造力不足、缺乏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融会不同,我国的新时代油画写实、表现、意象、抽象等艺术形式自由呈现,集中体现了诚挚的人民意识、深厚的东方情怀、饱满的塑炼品格、深刻的艺术思考,彰显了中国艺术的力量。我国的油画发展( )①在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过程中,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立足中外发展实际,有利于不同优秀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 ③体现了多元并存和丰富多样的创作格局,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 ④体现了中华文明坚持合作、不搞对抗、以和为贵的和平性特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解析】 立足中国发展实际,而不是立足中外发展实际,②错误。材料强调我国新时代油画的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未体现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特征,④排除。4.我国隋朝的九部乐到唐朝增为十部乐,其中不仅包含汉族乐舞和西域少数民族乐舞,而且包含印度、东南亚地区等许多外国乐舞。“洛阳家家学胡乐”,对外来音乐的喜爱成为一种时尚,五弦琵琶、箜篌、横笛等外来乐器也大为普及。历史启示我们,中华文明要保持生机和活力,需要( )①保持开放的心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激进观点 ②推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宣传普及优秀外来文化 ③立足国情,把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④尊重文化差异,理解个性,实现中外文化融合趋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 对优秀外来文化要吸收借鉴,而不是宣传普及,②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实现中外文化融合趋同”说法错误,④排除。5.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延续中。但近代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外来文化已经大大改变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在这其中,有喜也有忧。对此,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①以文育人,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之中 ②保持开放的心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坚持“洋为中用”,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统一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解析】 传统文化有良莠之分,应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之中,①错误。对外来文化应坚持“洋为中用”,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但不能统一,否则就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③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第三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学案.docx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第三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