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
有益成果
第 八 课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第一框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1.通过分享中国故事,感悟民族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政治认同。
2.通过列举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培养科学精神。
知识梳理
(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
1.地位★
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作用★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
民族文化
精神根基
3.核心和灵魂★
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4.表现
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价值观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
1.含义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原因★
(1)文化多样性是发展 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 繁荣的必然要求。
(2)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 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3)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实践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态度★
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 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认同
求同存异
正误判断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
【提示】 √
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
【提示】 ×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
【提示】 ×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4.各个国家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各国文化的不同。(  )
【提示】 ×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5.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使各国各民族文化走向一体化。(  )
【提示】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议题探究
议题 如何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材料一 对地道的山东人来说,最适合被卷在一张煎饼里的似乎还是大葱。山东人最看重煎饼的质地和口感,煎饼入口回甘,但对人的咬合力是一个挑战。饼卷的演化一路精彩,向南1 700千米,广东潮州的春卷,坠碾提拉,速度飞快,绿豆畔,葱头白,虾干鱼露,油炸后表皮焦酥,内瓤软糯。再向西1 600 千米,丝娃娃是贵阳女孩的最爱,烫面烙熟,个头虽小,却能装下20种素菜和4勺蘸水。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形,饼卷的变化千姿百态,这看似是食物们的自助旅行,追根溯源,其演变终究离不开人的流动和迁徙。
材料二 爱丁堡艺术节元老级剧院普莱曾丝剧院主动向中英合作话剧《惊梦》发出邀请。《惊梦》讲述女主角因爱情坠入离奇梦境的故事,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英国壁虎剧团联手创作,中方出演员,英方出技术。该剧巧妙融合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伟大剧作家的作品元素。尽管演员用中文演出,但充分的肢体表演让这部剧易于为异国观众所理解。这部话剧用西方人熟悉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嫉妒和解脱的故事。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使得该剧在爱丁堡演出期间观众如潮、好评无数。
任务1 同样是饼卷,却有山东煎饼、广东春卷、贵阳丝娃娃等形式,请你从文化的角度说明饼卷饮食文化丰富的原因及意义。
【提示】 (1)原因:我国的饮食文化是在不同区域多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共同构成的。各地区经济和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具特色。
(2)意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任务2 《惊梦》的成功演出离不开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请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我们应该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提示】 (1)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正是因为中英两国对彼此文化的尊重,才使得该剧在爱丁堡演出期间观众如潮、好评无数。
(2)做法: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拓展提升
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比较 民族性 多样性
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形成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表现 (1)精神层面(民族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
(2)物质载体层面(民族节日、服饰、习俗等)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要求 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区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
文化多样性不等于文化多元化。多样性强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元化强调性质的不同,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
内容 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元化
基本
内涵 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即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多样性 主要从文化来源和性质来说,从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
社会
作用 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作用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又要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二者
联系 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
核心概念:
民族文化 文化多样性
重要问题:
1.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典型例题
1.对于中国人来说,竹子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国人喜竹、种竹、奉竹,被誉为“竹子王国”“竹子文明的国度”。竹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从侧面反映了(  )
①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浓郁的民族性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竹子对我们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没有涉及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没有涉及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①②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2.(2024·全国甲卷)中国人注重门楣文化,视匾额为建筑的脸面,“黄鹤楼”“拙政园”“荣宝斋”等匾额今天依然醒目地悬挂于门梁显要之处。匾额融书法艺术、诗文典故、习俗风尚、处世理念于一体,端庄厚重,雅俗共赏,构成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地域特色与审美意趣的特有文化景观。门楣文化历久弥新的启示是(  )
①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自其传播方式创新 ②民族文化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智慧的结晶 ③民族文化只有融入社会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取决于人们的精神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 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自社会实践,而不是其传播方式创新,①错误。民族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取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人们的精神追求,④错误。
3.秘鲁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在不同海拔种植特定作物,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意大利翁布里亚橄榄种植系统以独特的种植方式和制作工艺,产出享誉世界的产品;坦桑尼亚马赛游牧系统尊重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方式,是干旱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  )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材料表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②不符合题意。
4.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发生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以一种文化去否定另一种文化,或者认为一种文化优越而另一种文化低劣,从而鄙视、耻笑另一种文化的情况都属于文化歧视现象。这启示我们(  )
①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 ②必须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④必须承认各民族文化有优劣之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解析】 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说法错误,③排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④错误。
5.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①有利于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经验,贡献更多中国色彩 ②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 ③对彰显文明优势,提升我国的文化渗透力、感染力影响深远 ④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社会的可见度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C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错误。文化渗透的说法属于文化霸权主义,要坚决反对,③错误。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1.通过分享中国故事,感悟民族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政治认同。 2.通过列举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培养科学精神。
(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
1.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作用★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3.核心和灵魂★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4.表现
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
1.含义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原因★
(1)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
价值。
(3)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态度★
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正误判断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
【提示】 √
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
【提示】 ×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
【提示】 ×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4.各个国家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各国文化的不同。(  )
【提示】 ×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5.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使各国各民族文化走向一体化。(  )
【提示】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议题 如何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材料一 对地道的山东人来说,最适合被卷在一张煎饼里的似乎还是大葱。山东人最看重煎饼的质地和口感,煎饼入口回甘,但对人的咬合力是一个挑战。饼卷的演化一路精彩,向南1 700千米,广东潮州的春卷,坠碾提拉,速度飞快,绿豆畔,葱头白,虾干鱼露,油炸后表皮焦酥,内瓤软糯。再向西1 600 千米,丝娃娃是贵阳女孩的最爱,烫面烙熟,个头虽小,却能装下20种素菜和4勺蘸水。从形态到内容,从神到形,饼卷的变化千姿百态,这看似是食物们的自助旅行,追根溯源,其演变终究离不开人的流动和迁徙。
材料二 爱丁堡艺术节元老级剧院普莱曾丝剧院主动向中英合作话剧《惊梦》发出邀请。《惊梦》讲述女主角因爱情坠入离奇梦境的故事,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英国壁虎剧团联手创作,中方出演员,英方出技术。该剧巧妙融合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伟大剧作家的作品元素。尽管演员用中文演出,但充分的肢体表演让这部剧易于为异国观众所理解。这部话剧用西方人熟悉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嫉妒和解脱的故事。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使得该剧在爱丁堡演出期间观众如潮、好评无数。
任务1 同样是饼卷,却有山东煎饼、广东春卷、贵阳丝娃娃等形式,请你从文化的角度说明饼卷饮食文化丰富的原因及意义。
【提示】 (1)原因:我国的饮食文化是在不同区域多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共同构成的。各地区经济和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具特色。
(2)意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任务2 《惊梦》的成功演出离不开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请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我们应该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提示】 (1)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正是因为中英两国对彼此文化的尊重,才使得该剧在爱丁堡演出期间观众如潮、好评无数。
(2)做法: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比较 民族性 多样性
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形成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表现 (1)精神层面(民族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 (2)物质载体层面(民族节日、服饰、习俗等)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要求 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区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
文化多样性不等于文化多元化。多样性强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元化强调性质的不同,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
内容 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元化
基本 内涵 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即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多样性 主要从文化来源和性质来说,从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
社会 作用 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作用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又要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二者 联系 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
核心概念: 民族文化 文化多样性 重要问题: 1.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于中国人来说,竹子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中国人喜竹、种竹、奉竹,被誉为“竹子王国”“竹子文明的国度”。竹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从侧面反映了(  )
①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浓郁的民族性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竹子对我们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没有涉及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没有涉及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①②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2.(2024·全国甲卷)中国人注重门楣文化,视匾额为建筑的脸面,“黄鹤楼”“拙政园”“荣宝斋”等匾额今天依然醒目地悬挂于门梁显要之处。匾额融书法艺术、诗文典故、习俗风尚、处世理念于一体,端庄厚重,雅俗共赏,构成承载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地域特色与审美意趣的特有文化景观。门楣文化历久弥新的启示是(  )
①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自其传播方式创新 ②民族文化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智慧的结晶 ③民族文化只有融入社会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取决于人们的精神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自社会实践,而不是其传播方式创新,①错误。民族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取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人们的精神追求,④错误。
3.秘鲁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在不同海拔种植特定作物,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意大利翁布里亚橄榄种植系统以独特的种植方式和制作工艺,产出享誉世界的产品;坦桑尼亚马赛游牧系统尊重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方式,是干旱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  )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材料表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②不符合题意。
4.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发生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以一种文化去否定另一种文化,或者认为一种文化优越而另一种文化低劣,从而鄙视、耻笑另一种文化的情况都属于文化歧视现象。这启示我们(  )
①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 ②必须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④必须承认各民族文化有优劣之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说法错误,③排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④错误。
5.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①有利于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经验,贡献更多中国色彩 ②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 ③对彰显文明优势,提升我国的文化渗透力、感染力影响深远 ④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社会的可见度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错误。文化渗透的说法属于文化霸权主义,要坚决反对,③错误。
课时作业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基础诊断
知识点一 文化具有民族性
1.海南省多所中小学通过邀请黎锦等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讲述历史文化,传授技艺,积极推进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此举旨在(  )
①培养黎族非遗传承人 ②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③提高学生的黎锦技艺水平 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举措旨在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培养黎族非遗传承人和提高学生的黎锦技艺水平,①③与题意
不符。
2.2024年4月4日,以“水润天府·万千气象”为主题的2024都江堰放水节在都江堰水利工程飞沙堰溢洪道盛大启幕。都江堰放水节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清明,当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放水庆典仪式。之所以如此重视放水庆典仪式,是因为(  )
①人们能够从民俗节庆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②民俗节庆活动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民俗节庆活动能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夸大了民俗节庆活动的作用,排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但材料未强调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③排除。
3.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的“失语”产生的不仅是繁华散尽的失落,还意味着民族身份的模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繁荣是促进本民族文化繁荣的基础
[B]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C]民族文化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答案】 D
【解析】 文化的“失语”,意味着民族身份的模糊,说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正确。
4.广西北海合浦保存着大量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昔日中西贸易繁荣的历史。为此,北海市颁布实施了《加强北海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行动方案》,多措并举强化保护。加强对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的原因是(  )
①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展现了多样的民族文化 ③保护好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保护好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能有效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文化遗产是文化的载体,要加强保护,这与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④排除。
5.某京剧理论家指出,越是科技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个国家就越应重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  )
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②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 ③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①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也并不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错误。
知识点二 文化具有多样性
6.“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从文化角度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具有多样性,未体现认同本民族文化,A不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C中“统一性”说法错误。D中“消除”说法错误。
7.唐代金银器中最有名的鸳鸯莲瓣纹金碗通体采用捶揲技术制作成型,代表了唐代工艺的最高水平。捶揲技术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捶揲技术传入中国并在唐代广泛应用在金银器皿上,极大丰富了中国金银器的器型类别和装饰风格,为唐宋金银器的商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这说明(  )
①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技术植根于优秀外来文化之中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技术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实践,而不是植根于优秀外来文化,①错误。材料未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和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③不符合题意。
8.“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表达了(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绚丽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优秀文化能够引领社会风尚、推动发展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未涉及文化的功能,也未涉及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③④排除。
9.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阐述中国对文明多样性的主张。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和羹之美”意指各种食材融合,要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合异”制约了食材的独特味道,应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③“和羹”以各种食材的差异为前提,包容差异文明才能和谐共存 ④“在于合异”是指应同等对待各种食材,要求我们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合异”并不是制约了食材的独特味道,而是让各种不同食材的味道能够相互包容,和谐共存,②错误。“在于合异”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并不意味着同等对待各种食材,④错误。
10.各国人民由于生活地域不同,成长环境、文化和历史各异,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自然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并不必然导致冲突,关键在于用什么态度去对待这些不同。从材料可以看出(  )
①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色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民族性的基本前提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只有加强交流互鉴才能增进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化多样性不是文化民族性的基本前提,②错误。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
进阶提升
11.闽越文化遗存及唐宋以来海洋商贸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交融,使得泉州蟳埔女独特的鲜花头饰“簪花围”在民俗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特有的密码。对蟳埔女来说,簪花不仅是一种风俗,更是一种对幸福生活和东方美丽追求的表达,也是对家人出海平安的祈愿。簪花旅拍正走出泉州,走向全国。簪花很美,泉州很赞,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 ②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维持文化多样性离不开承袭民族传统文化 ④优秀民族文化能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错误。民族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要对其进行批判地继承,③错误。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下列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②面对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认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文化多样性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体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形成,①不符合题意。面对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而不是“认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③错误。
1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为什么应坚持“和而不同”,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答案】 (1)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4分)②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分)
(2)尊重文化多样性,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