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第九课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第九课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第三框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通过生活实例,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我们有文化自信的原因,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培养政治认同。
知识梳理
(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
一、建设文化强国★
1.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原因
①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
②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2)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 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文化。
马克思主义
健康有益
腐朽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用 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 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3.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1)原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2)要求
内容 具体表现
广泛开展理
想信念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加强社会
道德建设 要加强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弘扬
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文化观
社会公德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以及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具有历史性、继承性。
知识拓展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把 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社会效益
文化事业
5.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
1.原因
(1)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3)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4)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文化自信
2.措施
(1)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2)文化自信不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 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
的自信。
全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 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我们要学习贯彻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
正误判断
1.建设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  )
【提示】 × 建设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2.建设文化强国,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
【提示】 × 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3.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提示】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4.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
【提示】 ×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文化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
【提示】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议题探究
议题 建设文化强国与坚定文化自信有何关系
材料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黄宗德,屡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产业工人许振超,坚守为革命老区人民服务承诺的“窑洞医生”路生梅……他们的英勇表现和感人事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为了表彰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党和人民授予了他们“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材料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任务1 请你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说国家表彰英雄人物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提示】 (1)有利于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保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方向。
(2)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魂聚力。
(3)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理想信念,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进文化强国进程。
任务2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提示】 (1)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2)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拓展提升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比较 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区别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联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比较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别 含
义 指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和才智能力,优化社会风气、行为规范以及价值取向为目的的文化建设 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征 政府扶持、社会赞助 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的 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群众一般性的文化消费需求

质 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 消遣性、娱乐性和盈利性
联系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5)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6)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当今中国时代之基,解决时代问题。
(7)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
核心概念: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重要问题:
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典型例题
1.(2024·福建卷)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739.94亿元,创历史新高。大型演出热度不断走高,演艺新业态层出不穷;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应用,极大提升了观众的交互感和现场体验感;旅游景点、城市街区推出“演出+”,民众综合消费潜力充分释放。这些现象说明(  )
①推进文化事业建设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③演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 ④文化资源供给能力的增强带动文化市场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推进文化事业建设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能简单地以市场为导向,①错误。演出规模的扩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因素,③错误。
2.某街道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街道文化建设的“领向标”和“指南针”,利用辖区内的烈士史料陈列馆等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这一文化建设(  )
①有利于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②旨在直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④有利于激发人民担当使命的责任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不涉及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①排除。材料中的文化建设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无关,②排除。
3.从挖掘呈现“山东文脉”、组织编纂《齐鲁文库》,到建设中华文化体验廊道、深化细化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加强以诚信文化为基础的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到实施重点产业项目,一手抓“山东手造”,一手抓“山东智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山东充分彰显人文特色和时代活力。这启示我们(  )
①赓续文化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升文化产品质量 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持用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②错误。对于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不能全面继承,④错误。
4.(2024·江西卷)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正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意大利,汉服巡游亮相威尼斯狂欢节,东方美学惊艳世界;在伦敦有“中华战舞”之称的潮汕英歌舞在特拉法加广场气势如虹,火爆出圈;在巴黎图书节,原创情景立体书《走近三星堆》让法国小读者爱不释手。这表明(  )
①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 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未涉及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③排除。
5.(2024·北京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翻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既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翻译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是在交流中实现的。
(2)通过翻译,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通过翻译,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通过生活实例,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我们有文化自信的原因,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培养政治认同。
(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
一、建设文化强国★
1.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原因
①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
②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2)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3.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1)原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要求
内容 具体表现
广泛开展理 想信念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加强社会 道德建设 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弘扬 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以及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具有历史性、继承性。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5.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
1.原因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3)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4)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2.措施
(1)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2)文化自信不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正误判断
1.建设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  )
【提示】 × 建设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2.建设文化强国,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
【提示】 × 建设文化强国,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3.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提示】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4.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
【提示】 ×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文化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
【提示】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议题 建设文化强国与坚定文化自信有何关系
材料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黄宗德,屡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产业工人许振超,坚守为革命老区人民服务承诺的“窑洞医生”路生梅……他们的英勇表现和感人事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为了表彰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党和人民授予了他们“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材料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任务1 请你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说国家表彰英雄人物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提示】 (1)有利于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保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方向。
(2)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魂
聚力。
(3)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理想信念,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进文化强国进程。
任务2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提示】 (1)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2)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比较 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区别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联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比较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 别 含 义 指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和才智能力,优化社会风气、行为规范以及价值取向为目的的文化建设 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特 征 政府扶持、社会赞助 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目 的 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群众一般性的文化消费需求
性 质 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 消遣性、娱乐性和盈利性
联系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5)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6)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当今中国时代之基,解决时代问题。
(7)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
核心概念: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重要问题: 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1.(2024·福建卷)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739.94亿元,创历史新高。大型演出热度不断走高,演艺新业态层出不穷;数字技术赋能场景应用,极大提升了观众的交互感和现场体验感;旅游景点、城市街区推出“演出+”,民众综合消费潜力充分释放。这些现象说明(  )
①推进文化事业建设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③演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 ④文化资源供给能力的增强带动文化市场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推进文化事业建设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不能简单地以市场为导向,①错误。演出规模的扩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因素,③错误。
2.某街道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街道文化建设的“领向标”和“指南针”,利用辖区内的烈士史料陈列馆等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这一文化建设(  )
①有利于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②旨在直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④有利于激发人民担当使命的责任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不涉及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①排除。材料中的文化建设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无关,②排除。
3.从挖掘呈现“山东文脉”、组织编纂《齐鲁文库》,到建设中华文化体验廊道、深化细化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加强以诚信文化为基础的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到实施重点产业项目,一手抓“山东手造”,一手抓“山东智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山东充分彰显人文特色和时代活力。这启示我们(  )
①赓续文化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升文化产品质量 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坚持用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②错误。对于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不能全面继承,④错误。
4.(2024·江西卷)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正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意大利,汉服巡游亮相威尼斯狂欢节,东方美学惊艳世界;在伦敦有“中华战舞”之称的潮汕英歌舞在特拉法加广场气势如虹,火爆出圈;在巴黎图书节,原创情景立体书《走近三星堆》让法国小读者爱不释手。这表明(  )
①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未涉及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③排除。
5.(2024·北京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翻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既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翻译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是在交流中
实现的。
(2)通过翻译,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通过翻译,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课时作业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基础诊断
知识点一 建设文化强国
1.在自媒体时代,似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当记者。但我们面对的不只是正确的信息,还有谣言、攻击性言论、谩骂性内容等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而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为了吸引人们观看,使用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这需要(  )
①公民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在全社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④文化主管部门在进行文化生产时承担社会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针对材料中的不良现象,需要国家对文化产业进行监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②不符合题意。自媒体从业者在进行文化生产时应承担社会责任,④错误。
2.在2024年10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播的“中国好人”特别节目中,12位身边好人动情讲述了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和孝老爱亲的故事。他们以行动书写大爱,以坚守诠释担当,以善行温暖人心。讲好“中国好人”故事是为了(  )
[A]在全社会传播真善美,增强大众传媒的影响力
[B]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C]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群众的高品质文化消费需求
[D]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 D
【解析】 讲好“中国好人”故事不是为了增强大众传媒的影响力,A不符合题意。应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B错误。讲好“中国好人”故事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是为了发展文化产业,C不符合题意。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有(  )
①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②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③传播正能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④扎根文化创新,回应人民和时代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夸大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作用,排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而不是扎根文化创新,④错误。
4.在今天的中国,博物馆已成为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和社会教育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逛博物馆,在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多彩,获得美好的文化体验。这表明我国(  )
①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②文化产业更加繁荣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百花齐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我国在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在发展文化产业,②排除。材料未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问题,也就未涉及“坚持百花齐放”的问题,④排除。
5.2024年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感动,源自现场的真情流露。每一次掌声、每一个微笑、每一次落泪,都反映了现场观众对年度人物最真挚的致敬。尽管获奖者年龄不同,从事的行业领域不同,但他们始终爱岗敬业、砥砺前行,用责任扛起了时代重任,用行动诠释和定义着平凡中的不平凡。由此可见,该节目的播出(  )
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②凝魂聚力,有利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塑造了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④弘扬主旋律,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和展现中国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该节目的播出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①排除。“塑造了主流舆论新格局”夸大了该节目的作用,③排除。
知识点二 坚定文化自信
6.要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关于文化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B]文化自信决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C]文化自信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重要标志
[D]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答案】 D
【解析】 文化自信不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A错误。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不能说文化自信决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B错误。C夸大了文化自信的作用,排除。
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中我们需要(  )
①立足中国国情,降低文化产业商业性,提升社会效益 ②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 ③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④推进文化的融合与趋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降低文化产业商业性”说法错误,应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①排除。文化具有多样性,推进文化的“趋同”说法错误,④排除。
8.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坚定文化自信就要(  )
①全面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继承、发展和创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④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辉煌成就和生命力,坚定发展信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而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①错误。坚定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肯定,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是坚定文化自信要做到的,②不符合题意。
9.以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或标志性符号来命名航天器或空间探测器,是近年来我国航天界的一个常见做法,因此,我们在太空中看到了“嫦娥”“悟空”“墨子”。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彰显文化自信 ②培育国人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传承 ③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理想和信仰 ④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只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③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思想道德建设,④排除。
10.北京市推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一大批理论专家、文化名家走进高校;一大批经典剧目、文艺佳作走近学生;一大批榜样楷模走上讲台,让首都文化持续滋养青年成长。同时,高校学子走出校园,“打卡”首都发展地标、讲述红色故事、开展文物研究、参与志愿服务。这一活动(  )
①说明文化产业的繁荣是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②能显著提高青年学生文艺创作的水平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③让首都的文化资源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课堂 ④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之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且材料中未涉及文化产业,①排除。②夸大了该活动的作用,排除。
进阶提升
11.2024年9月29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此次表彰活动的深远意义在于(  )
①引领人们见贤思齐,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以功勋模范为榜样,汇聚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此次表彰活动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12.文化自信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文化的自信自强和传承,是纽约时代广场上的一抹中国红,是巴黎街头蓦然流淌的古筝声,是四海同庆中国年,是孩子们朗朗诵读的唐诗,是墨笔下的一撇一捺,是木雕里的历史人物,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这说明(  )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文化自信离不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③文化自信是在肯定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④文化自信的价值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未体现文化自信离不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②不符合题意。文化自信不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④错误。
1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志丹县,一块诞生革命英雄的光荣土地,而今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奏响强音、展露新姿。其中,“百姓小喇叭”“红色故事会”“文明大篷车”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共同书写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丹特色”。
——探索推出了“百姓小喇叭”志愿服务项目,把新思想新政策编写成贴近群众生活、易于群众理解的广播稿,采取“男女老少齐动员,人人都是广播员”的办法,使人们能够以更加喜闻乐见、轻松便利的方式接受党的思想、聆听党的声音。
——利用红色资源禀赋,探索推出了“红色故事会”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革命遗址遗存、纪念场馆等的宣教功能,深度挖掘当地红色历史,创编成生动鲜活的小故事,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热闹喜庆的陕北大秧歌、幽默的诚信主题小品、悠扬的陕北民歌……“文明大篷车”组合式开展传思想、讲家风、演节目、放电影、送荣誉等15项志愿服务活动,使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受到了道德的滋养和熏陶。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阐释该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为什么有利于坚定文化
自信。
【答案】 (1)陕北大秧歌、陕北民歌的演出,让人民群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3分)
(2)宣讲红色故事,弘扬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有利于坚定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对革命文化的自信。(2分)
(3)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2分)
(4)及时便利地让群众聆听党的声音,有利于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