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通过对百年党史的了解,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近现代历史,认同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政治认同。(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探索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2)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1)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正误判断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示】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提示】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提示】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4.判定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提示】 ×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 )【提示】 √议题 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要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加大革命史料和文物调查征集研究力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系统梳理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材料二 有一首咏唱黄河的音乐作品,唱响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赞歌,那就是《黄河大合唱》。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讴歌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每次听《黄河大合唱》,犹闻战鼓声,犹闻万马鸣,豪迈之气顿生,前进勇气高涨。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走过了70多年的光辉岁月,我们为祖国史诗般的进步礼赞。任务1 请你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阐述我国弘扬革命文化的原因。【提示】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3)弘扬革命文化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增强民族发展的自信心,使国人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激发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2 请你结合材料二,谈谈判断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是什么,并说明当前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提示】 (1)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2)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1)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文化的根与源。革命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再生再造和凝聚升华,并在革命实践中得到熔铸。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2)辩证统一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 表现先进文化 之路 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 之路 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强魂健体、 强基固本 之路 不仅注重文化之魂,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以人为本 之路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创新 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核心概念: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重要问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1.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开发“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是基于( )①“进京赶考之路”体现革命路径,反映中国共产党消灭私有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 ②“进京赶考之路”凝结着红色基因,是革命传统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③“进京赶考之路”是鲜活的教材,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清醒与坚定 ④“进京赶考之路”是历史回响,是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文化载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①错误。“进京赶考之路”是中国革命的文化载体,不涉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④错误。2.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下列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①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实践不断变化的中国之“的” ②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植根于中国的伟大实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不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②不符合题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③错误。3.湖北是红色沃土、英雄之地。为持续探索“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该省启动全省红色旅游主题宣传活动,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传播方式,讲好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把湖北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为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课堂和重要阵地。该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是基于( )①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互为前提 ③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④红色资源承载着党和人民革命奋斗的历程,利于赓续红色血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的关系,不是互为前提的关系,②错误。4.近现代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民主义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当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那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是( )①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②由我国现实的文化强国地位决定的 ③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④由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决定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我国还不是文化强国,②与实际不符,排除。④不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排除。5.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号召。这个新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这个新文化的正确路径,就是“两个结合”。“两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必须要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错误。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是立足马克思主义,④错误。课时作业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基础诊断知识点一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历了艰难的求索,但却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面向世界,全盘吸收人类文化成果 ③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 ④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应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错误。应吸收人类文化的有益成果,②错误。2.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这表明( )①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③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入中国直接解决了中国的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我们应该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和有益成果,③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最终要通过中国人民的实践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④错误。3.实现中国梦,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②中国共产党全盘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④中国共产党全部创新了中华传统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是“全盘继承”,也不是“全部创新”,②④错误。4.某纪录片通过拍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老兵的影像镜头,讲述多位老战士和退役军人的真实故事,展现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贡献。让更多观众在回顾革命历史的同时,深切感受浩气长存的革命精神和不变初心。给这部纪录片宣传拟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A]追寻英雄足迹,提升科学文化素养[B]坚持守正创新,塑造时代文明形象[C]挖掘红色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D]铭记革命历史,赓续传承红色根脉【答案】 D【解析】 材料未涉及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科学文化素养”不符合该纪录片主旨,A排除。材料未体现对于文化的创新以及时代的特色,“坚持守正创新,塑造时代文明形象”不符合该纪录片主旨,B排除。该纪录片反映的是革命文化,不是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符合该纪录片主旨,C排除。5.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下列体现革命文化的诗句是( )①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的意思是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未体现革命文化,不符合题意。③的意思是梅花也许比不上雪花的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的清香芬芳,未体现革命文化,不符合题意。6.某电视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进行创作,讲述了张桂梅坚定创办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用心血和汗水为山区教育谱写新篇章的励志故事。以回归现实的手法和自然平实的呈现为观众带来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张桂梅,诠释了张桂梅和她的学生们最真实、最动人的过往,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构筑起了中国精神,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④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满足人们的合理需求,而不是各种需求,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7.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关键要看它( )①是不是被更多的国家接受认同 ②能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③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④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③④正确。8.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决定的 ④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③④错误。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坚持走这条道路( )①要立足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 ②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④需要继承传统文化,发展中华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立足于实践,①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10.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可见(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匹配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决定的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应符合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没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也未提到“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决定的”,②③排除。进阶提升11.睹物思英烈,英魂永不朽,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人们透过无声的遗物,读到的是烈士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炽热滚烫的家国情怀。我国加强对烈士遗物进行管理保护( )①旨在形成中国价值,契合国民的精神需求和价值追求 ②可以从中汲取中国力量,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③充分发挥烈士遗物的红色教育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 ④是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一是中国价值早已形成,二是我国加强对烈士遗物进行管理保护,有利于发挥红色教育作用,而不是为了形成中国价值,①夸大了对烈士遗物进行管理保护的作用,排除。我国加强对烈士遗物进行管理保护,可以从中汲取中国力量,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物质基础”说法错误,②排除。12.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②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我们党创造的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弘扬中国精神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们党创造的革命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进程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1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天津这片红色热土,有着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和无数革命先烈的不朽传奇。这片土地所镌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弘扬。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天津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刘亚楼曾在这里多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部署作战方案。盘山地区是冀东抗日主战场之一,英勇顽强的盘山军民为保卫家园、民族解放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天津市烈士陵园,有解放天津战役中牺牲的4 000多名烈士和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牺牲的400多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的张园见证了天津的时代变迁,也是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个公开的办公地址。英魂不朽,吾辈自强。我们从感人的英烈事迹和辉煌的革命历史中接受了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深切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的决心。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就“如何发挥革命遗址的社会教育功能”给当地革命纪念馆写一封建议信。要求:200字以内。【答案】 (示例)尊敬的革命纪念馆领导:您好!革命遗址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要讲好文物故事,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这对于传承红色基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纪念馆应站在人民立场上,培养志愿讲解员,组织宣讲团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更好地传播革命文化、发挥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年××月(9分)(共34张PPT)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 九 课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框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通过对百年党史的了解,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科学精神。2.通过了解近现代历史,认同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政治认同。知识梳理(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探索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2)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 方向。 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1)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 的精神标识。精神追求中国革命(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 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 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先进文化大众的精神文明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 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 ,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先进文化实践土壤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 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 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人民群众性质宗旨先进文化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全面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文化强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正误判断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示】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提示】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提示】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4.判定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提示】 ×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 )【提示】 √议题探究议题 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要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总体研究和专题研究,加大革命史料和文物调查征集研究力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系统梳理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材料二 有一首咏唱黄河的音乐作品,唱响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赞歌,那就是《黄河大合唱》。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讴歌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每次听《黄河大合唱》,犹闻战鼓声,犹闻万马鸣,豪迈之气顿生,前进勇气高涨。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走过了70多年的光辉岁月,我们为祖国史诗般的进步礼赞。任务1 请你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阐述我国弘扬革命文化的原因。【提示】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3)弘扬革命文化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增强民族发展的自信心,使国人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激发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2 请你结合材料二,谈谈判断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是什么,并说明当前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提示】 (1)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2)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拓展提升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1)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文化的根与源。革命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再生再造和凝聚升华,并在革命实践中得到熔铸。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萃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2)辩证统一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 表现先进文化之路 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之路 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 不仅注重文化之魂,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以人为本之路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创新之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课堂小结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核心概念: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问题: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典型例题1.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开发“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是基于( )①“进京赶考之路”体现革命路径,反映中国共产党消灭私有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 ②“进京赶考之路”凝结着红色基因,是革命传统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③“进京赶考之路”是鲜活的教材,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清醒与坚定 ④“进京赶考之路”是历史回响,是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文化载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①错误。“进京赶考之路”是中国革命的文化载体,不涉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④错误。2.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下列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①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实践不断变化的中国之“的” ②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植根于中国的伟大实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不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②不符合题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③错误。3.湖北是红色沃土、英雄之地。为持续探索“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该省启动全省红色旅游主题宣传活动,用年轻人喜爱的网络传播方式,讲好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把湖北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为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课堂和重要阵地。该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是基于( )①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互为前提 ③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④红色资源承载着党和人民革命奋斗的历程,利于赓续红色血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①错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的关系,不是互为前提的关系,②错误。4.近现代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民主义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当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那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是( )①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②由我国现实的文化强国地位决定的 ③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④由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决定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解析】 我国还不是文化强国,②与实际不符,排除。④不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排除。5.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号召。这个新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这个新文化的正确路径,就是“两个结合”。“两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必须要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解析】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错误。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是立足马克思主义,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案.docx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