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把握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2.理解并阐述文化的功能。 1.通过对“文化”进行词源考察、思考,阐述文化的含义与特点,明确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2.结合文化发展进步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等的影响,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阐明文化的功能。
(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含义
①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产生: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
生活。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2)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载体
(1)含义: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引领
风尚)
(2)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人民)
(3)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服务社会)
(4)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发展)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对经济社会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经济社会起阻碍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促进民族复兴)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正误判断
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
【提示】 √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决定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
【提示】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步发展。(  )
【提示】 ×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4.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所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都是文化。(  )
【提示】 √
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前提。(  )
【提示】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议题一 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
材料一 中华名山泰山是中国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旭日东升、黄河金带、泰山石和泰山石刻等都是其著名的景观。
材料二 某市注重激发文化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该市把历史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提炼升华,使之成为激励市民向善、向上、向前的精神力量。该市将弘扬创新协作精神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化创新理念导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同时,该市还提炼出自己的乡村特色文化主题,延续了乡村文脉,成为村民厚德、励志的宣言。
任务1 请你分析在所列的四种泰山景观中,哪些属于文化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1)泰山石、泰山石刻是文化现象。
(2)依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任务2 请你结合材料二,谈谈该市注重激发文化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什么
道理。
【提示】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该市把历史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提炼升华,激发文化活力,从而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议题二 如何理解文化的功能
  到2024年,我国已经举办了三届亚运会。亚运会不仅展示了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体育实力,更传达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亚运精神。亚运精神承载着团结、友谊和进步的理念,强调的是体育的积极价值和社会责任。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亚运会不单纯是一个体育运动的竞技舞台,也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坚定强国信心的重要契机。亚运精神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运动领域,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
任务 请你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功能”的角度,谈谈亚运精神的作用。
【提示】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亚运精神承载着团结、友谊和进步的理念,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亚运精神的激励对提高人民的文明素养、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意义。
(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亚运精神对激励国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的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1.文化的内涵
角度 内涵
从其产生来看 文化离不开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从其反映的对象来看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从内容上看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从性质上看 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从本质上看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但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2.全面理解文化的功能
对社会 引领风尚 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教育人民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社会 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推动发展 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对国家 和民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对个人 (1)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
核心概念: 文化 文明 文化载体 文化的功能 重要问题: 1.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1.(2024·湖南卷,改编)清溪村,是某作家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地。该作家在小说中写道:“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从他的创作故事中可以领悟到,对政策、历史、现实的深入认识,对山乡巨变的亲身调研,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这些对《山乡巨变》的成功创作缺一不可。这是因为(  )
①山乡的自然风光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  ④优秀文学作品是人民的生活和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所以山乡的自然风光不具有文化属性,①错误。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意识形态性质,③错误。
2.俗话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从报纸、电视到移动设备,从寻呼机、小灵通到今天的智能手机,随着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开始慢慢解放思想的禁锢,关注并接受电影、电视等新形式的精神文化内容。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文化与经济密切联系,不同时代的经济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 ②新的文化类词汇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②错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错误。
3.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过程中,济南市高度重视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精细化立法,先后推动制定《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济南市文明养犬管理条例》等法规,努力构建符合济南实际、具有济南特色的城市文明制度体系,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这说明(  )
①制度文明能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④优秀文化可发挥育人功能,帮助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且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的是优秀文化,②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优秀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不是科学文化素质,④错误。
4.某电影以8.05亿元的票房领跑2024年国庆档。影片再现了朝鲜战场上史诗般的奋斗与牺牲,“战士们呐喊着家乡的名字向前冲锋令人泪目”“70多年过去了,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值得铭记”……观众被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献身的精神所震撼。由此可见(  )
①优秀文化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不同时代的经济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 ③优秀文化能引领风尚,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  ④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优秀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不能起支配作用,①错误。材料强调优秀文化的作用,而不是强调经济决定文化,②不符合题意。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既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又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密切民族情感的纽带。
湖北省组织了“非遗援疆”项目,依托武汉纺织大学,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绣娘提供培训,拓展了“文化润疆”新途径。边疆绣娘们从中激发出对非遗创新的热爱,与湖北非遗传承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她们以“石榴”为主题,将湖北织绣的精髓与少数民族的刺绣技法相融合,边做手工,边唱歌舞蹈,创作出大量形态多样的作品,丰富了边疆文旅产业的资源和形态,成为当地的新富民项目。不少项目参与者表示“非遗援疆”项目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价值感、责任感、荣誉感。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有关知识,分析“非遗援疆”项目在支援边疆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答案】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湖北“非遗援疆”项目将湖北织绣的精髓与少数民族的刺绣文化相融合,促进边疆文旅产业发展,发挥了优秀文化对边疆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润疆”增进了各民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边疆民族团结。
(3)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非遗援疆”项目激发了人们对非遗创新的热爱,带来了极大的价值感、责任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边疆振兴。
课时作业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基础诊断
知识点一 什么是文化
1.有人说:“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狭义的文化是指(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纯粹自然的东西
[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D]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
【答案】 C
【解析】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不是纯粹自然的东西,也不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排除A、B。精神文明属于先进文化,D缩小了文化的内涵,排除。
2.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产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就能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人们还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再后来逐渐发展为针灸。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针灸是原始的、纯自然的东西
[B]针灸是自然界的产物
[C]针灸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针灸是一种“纯”精神活动
【答案】 C
【解析】 针灸的产生过程表明,针灸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不是自然界的产物,不是一种“纯”精神活动,也不是纯自然的东西,C正确。
3.恩格斯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毛泽东同志指出:“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由此可见(  )
①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步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重大 ④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①错误。材料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而非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②排除。
4.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文化,到今天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与文明一直交织共融,相伴而行。下列对文化与文明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②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③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④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文化未必都是进步的,①错误。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③错误。
5.“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是浙江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凭借该精神,万千企业蓬勃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此可知,“四千”精神(  )
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③是文化的载体 ④反作用于经济并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而不是“四千”精神,②错误。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四千”精神是一种精神,③错误。
6.中国不同的民族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服饰。从汉族服饰看,中国汉服有以先秦两汉为代表的周制服饰,以唐为代表的唐制服饰,以及以明为代表的明制服饰等之别。它们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环境下,汉族人民对生活,对美的种种追求和向往。这说明(  )
①文化是政治的附属品,是为政治服务的精神武器 ②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③政治与文化交融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并不明显 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政治的附属品,①错误。政治与文化交融的特点在当今社会日益显著,③错误。
知识点二 文化的功能
7.“十四五”时期,我国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优质发展。之所以要突出文化建设工作,是因为(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等功能 ③文化兴国运兴,文化是国家发展的直接力量 ④优秀文化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与材料无关,排除。文化兴国运兴,文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而非直接力量,③错误。
8.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调料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用筷子敲打你抢先夹菜的手,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关于家的味道、一份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
①筷子不仅仅是一种进食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 ②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承载的都是相同的文化内涵 ③对家的感悟往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实践和情感表达 ④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是人们长期生活体验的物化积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婴儿时、孩提时、长大后不同时期筷子的使用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②错误。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是人们长期生活体验的文化积淀,而不是物化积淀,④错误。
9.欣赏精彩绝伦的展演、收集独具匠心的文创、品尝地方特色美食……各地通过深挖地方特色与文化特质,积极打造更丰富的特色夜间消费业态和更多元的消费场景,既丰富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又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④优秀文化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而不是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③排除。
10.在历史上,中华民族同黄河水患作斗争,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在灾害面前不屈服、不退让,在困境中奋勇前进。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弘扬黄河精神有利于提升民族素养 ④弘扬黄河精神有利于提升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只有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②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黄河精神的精神动力,未涉及科学文化素养,④排除。
进阶提升
11.2024年8月6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在北京亮相。吉祥物以大熊猫、川金丝猴为原型,在展现成都生态宜居、热情友好城市形象的同时,呼吁大家关爱珍稀动物、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世运会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由此可见,成都世运会吉祥物(  )
①作为文化载体,表达和展现着世运会文化
②源于人的创新思维,并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③为人们提供价值指引,满足人们美好愿望
④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成都世运会吉祥物是人们实践的产物,人的创新思维是主观的,“源于人的创新思维”说法错误,②排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④错误。
12.合理利用乡村地名的多重价值能助力乡村振兴。例如,许多地理标志产品都是“地名+品名”的表现形式,像烟台苹果、西湖龙井等,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和地名息息相关,如杨家埠年画、扬州弹词,地名为非遗项目及其衍生产品赋能,提高了经济效益。这说明(  )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带来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决定并影响着人们的实践和经济生活 ③文化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积极因素 ④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人们的实践和经济生活决定并影响着文化,②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不一定都是积极因素,③错误。
1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弘扬传统美德,共享文明价值。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一条“六尺巷”,美德传百年,因其所传达的“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理念,一直深深影响着世人,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六尺巷本身具有吸引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该地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六尺巷调解法”现身最高法报告。“六尺巷调解法”是用中华传统美德礼让、和贵,来引领社会风尚,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的。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相关知识,说明弘扬“六尺巷”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答案】 (1)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理念,一直深深影响着世人,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分)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六尺巷本身具有吸引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该地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3分)
(3)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六尺巷调解法”用中华传统美德礼让、和贵,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3分)(共40张PPT)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 七 课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一框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把握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2.理解并阐述文化的功能。 1.通过对“文化”进行词源考察、思考,阐述文化的含义与特点,明确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2.结合文化发展进步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等的影响,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阐明文化的功能。
知识梳理
(下列带★的内容需重点关注)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含义
①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 成果和精神成果。
物质
②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产生:文化是人类 的产物。
(3)核心: 、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精神
社会实践
世界观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 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 、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
文化
经济
知识拓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文明与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 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 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2)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步
积极向上

4.文化载体
(1)含义: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 。
(2)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
素养。(引领风尚)
物化形式
文明
(2)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 。(教育人民)
(3)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服务社会)
(4)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发展)
全面发展
力量源泉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对经济社会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经济社会起阻碍作用。
特别提醒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促进民族复兴)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 为支撑的。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
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文化兴盛
共同体
正误判断
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
【提示】 √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决定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
【提示】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步发展。(  )
【提示】 ×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4.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所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都是文化。(  )
【提示】 √
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前提。
(  )
【提示】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议题探究
议题一 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
材料一 中华名山泰山是中国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旭日东升、黄河金带、泰山石和泰山石刻等都是其著名的景观。
材料二 某市注重激发文化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该市把历史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提炼升华,使之成为激励市民向善、向上、向前的精神力量。该市将弘扬创新协作精神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化创新理念导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同时,该市还提炼出自己的乡村特色文化主题,延续了乡村文脉,成为村民厚德、励志的宣言。
任务1 请你分析在所列的四种泰山景观中,哪些属于文化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1)泰山石、泰山石刻是文化现象。
(2)依据: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任务2 请你结合材料二,谈谈该市注重激发文化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什么道理。
【提示】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该市把历史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提炼升华,激发文化活力,从而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议题二 如何理解文化的功能
到2024年,我国已经举办了三届亚运会。亚运会不仅展示了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体育实力,更传达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亚运精神。亚运精神承载着团结、友谊和进步的理念,强调的是体育的积极价值和社会责任。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亚运会不单纯是一个体育运动的竞技舞台,也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坚定强国信心的重要契机。亚运精神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运动领域,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
任务 请你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功能”的角度,谈谈亚运精神的作用。
【提示】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亚运精神承载着团结、友谊和进步的理念,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亚运精神的激励对提高人民的文明素养、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意义。
(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亚运精神对激励国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的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拓展提升
1.文化的内涵
角度 内涵
从其产生来看 文化离不开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从其反映的对象来看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从内容上看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从性质上看 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从本质上看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但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2.全面理解文化的功能
对社会 引领风尚 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教育人民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社会 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推动发展 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对国家
和民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对个人 (1)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必背清单
核心概念:
文化 文明 文化载体 文化的功能
重要问题:
1.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典型例题
1.(2024·湖南卷,改编)清溪村,是某作家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地。该作家在小说中写道:“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从他的创作故事中可以领悟到,对政策、历史、现实的深入认识,对山乡巨变的亲身调研,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这些对《山乡巨变》的成功创作缺一不可。这是因为(  )
①山乡的自然风光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 ④优秀文学作品是人民的生活和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所以山乡的自然风光不具有文化属性,①错误。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意识形态性质,③错误。
2.俗话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从报纸、电视到移动设备,从寻呼机、小灵通到今天的智能手机,随着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开始慢慢解放思想的禁锢,关注并接受电影、电视等新形式的精神文化内容。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文化与经济密切联系,不同时代的经济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 ②新的文化类词汇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②错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错误。
3.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过程中,济南市高度重视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精细化立法,先后推动制定《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济南市文明养犬管理条例》等法规,努力构建符合济南实际、具有济南特色的城市文明制度体系,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这说明(  )
①制度文明能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④优秀文化可发挥育人功能,帮助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且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的是优秀文化,②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优秀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不是科学文化素质,④错误。
4.某电影以8.05亿元的票房领跑2024年国庆档。影片再现了朝鲜战场上史诗般的奋斗与牺牲,“战士们呐喊着家乡的名字向前冲锋令人泪目”“70多年过去了,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值得铭记”……观众被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献身的精神所震撼。由此可见(  )
①优秀文化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不同时代的经济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 ③优秀文化能引领风尚,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 ④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优秀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不能起支配作用,①错误。材料强调优秀文化的作用,而不是强调经济决定文化,②不符合题意。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既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又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密切民族情感的纽带。
湖北省组织了“非遗援疆”项目,依托武汉纺织大学,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绣娘提供培训,拓展了“文化润疆”新途径。边疆绣娘们从中激发出对非遗创新的热爱,与湖北非遗传承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她们以“石榴”为主题,将湖北织绣的精髓与少数民族的刺绣技法相融合,边做手工,边唱歌舞蹈,创作出大量形态多样的作品,丰富了边疆文旅产业的资源和形态,成为当地的新富民项目。不少项目参与者表示“非遗援疆”项目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价值感、责任感、荣誉感。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有关知识,分析“非遗援疆”项目在支援边疆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答案】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湖北“非遗援疆”项目将湖北织绣的精髓与少数民族的刺绣文化相融合,促进边疆文旅产业发展,发挥了优秀文化对边疆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文化润疆”增进了各民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边疆民族团结。
(3)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非遗援疆”项目激发了人们对非遗创新的热爱,带来了极大的价值感、责任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边疆振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