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人口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变化及人口政策的调整。2.能够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理解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3.明确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特点,掌握人口地理分界线,了解人口分布差异及城镇化发展情况。【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1.根据 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____亿。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____;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人口增长____。3.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我国实施____政策,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目前,我国人口已不足世界总人口的____。4.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从 2016 年开始实施____的人口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5.2020 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____人 / 千米 ,接近世界平均人口密度(60 人/千米 )的____倍。6.我国人口分布____,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____到____画的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密度____,西北部人口密度____。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____人口为主,约___7._的人口在城镇生活。(二)课中探究 合作学习任务一:探究我国人口增长与人口政策1.结合图 1.10,小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0 世纪 70 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析表 1.3 中我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数据,总结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任务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1.观察图 1.12,找出黑河 — 腾冲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2.根据表 1.4 的资料,计算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两省人口密度的差异,结合两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3.针对 “我国西部地广人稀,应采取措施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减轻东部人口压力” 和 “人口分布与很多地理要素有关,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增加人口” 这两种观点,小组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任务三:了解我国城镇化发展结合图 1.13,小组讨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城镇化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三)课后巩固 达标检测一、填空题1.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2020 年人口总数约____亿。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____到____,此线东南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____,西北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____。4.目前,我国约____的人口在城镇生活。二、选择题1.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人口素质 B. 控制人口数量C. 促进人口迁移 D. 改善人口结构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B.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C. 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西部小D. 我国人口密度北部大、南部小3.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是( )A. 0—14 岁人口所占比重持续上升B. 15—59 岁人口所占比重持续上升C. 60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持续上升D. 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变化不大4.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是( )A. 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减少B.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 乡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保持不变三、综合题1.结合图 1.10,描述我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2.根据表 1.3 的数据,完成图 1.11 中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的绘制,并分析与第五次相比,年龄结构的变化。3.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并说明人口分布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思维建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口增长的历程、人口政策的调整,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明确了人口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城镇化发展情况。可以用以下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