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打开典籍 对话先贤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典籍里的中国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标要求核心素养要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政治认同】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自主学习:1、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4、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什么?目 录总议题《典籍里的中国》思考中华传统文化议题1走进典籍——中华文化何以传承至今?议题2走向发展——中华文化今后迈向何方?议题一走进典籍中华文化何以传承至今?材料一 :《天工开物》记载了古代良工巧匠的奇思妙想。书中“贵五谷而贱金玉”的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生产实践、追求技术创新的智慧。 材料二 :《史记》首创多民族融合的历史书写。司马迁不仅为孔子、秦始皇等立传,也为匈奴、南越等少数民族首领撰写列传。 材料三 :《本草纲目》收录药物1892种,李时珍参考了波斯、印度等外域医书,书中记载的甘蔗制糖法源自东南亚技术。阅读材料,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源于中华民族的生产实践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1、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根本因素:自己劳动创造的)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形成与发展: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饮食文化:胡萝卜、洋葱、孜然等植物的引进。家具文化:西域的“胡床”引进,汉人才开始坐椅子。服饰文化:“回鹘衣裳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宗教文化:公元前1世纪末,大月氏人把佛教传入中国。随后祆教、景教、摩尼教以及伊斯兰教。艺术工艺:西方的音乐、绘画、杂技等典籍 简介《尚书》 展现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以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周易》 揭示出先民对自然、社会、人文整体和谐的探索,歌颂先贤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美德。《史记》 以“家国一体”的大一统思想为主题基调,以子承父志、著书立说为核心.《本草纲目》 中华医学典籍,弘扬中华传统医学,传承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的精神。《论语》 集中体现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贯穿始终“仁”的思想。思考讨论:《典籍里的中国》简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此外,还有哪些内容?一、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注意】(1)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2)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3.中华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5)礼之用,和为贵。(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它们分别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牛刀小试它们分别表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哪些方面?牛刀小试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它们分别表现在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些方面?牛刀小试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礼记·礼运篇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社会和谐国家 产生时间 发展 结果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文化湮灭古印度 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雅利安化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沉睡千年古代中国 公元前2100年 殷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思考:四大文明的发展情况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特点?—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延续至今(纵向的角度);动态文学艺术哲学科技医药学思考: 从文学、艺术、哲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上,你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静态一、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形成与发展)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博大精深从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①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②对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地位:议题二走向发展中华文化今后迈向何方?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当代价值?“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人民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出席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对解决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的意义对提高民族凝聚力的意义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也有一些传统书籍已经被时代抛弃。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会有局限性呢?《女诫 》核心思想 条目 具体要求 本质逻辑卑弱 “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强调女性需自甘卑下。 否定女性的主体意识夫妇 “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确立夫为妻纲的绝对权威。 将婚姻关系视为等级依附关系敬慎 “曲从” 丈夫,避免冲突,甚至主张 “忍辱含垢”。 压抑女性的情感与人格尊严专心 禁止女性与丈夫以外的男性交往,强化 “从一而终”。 限制女性的社会交往与人格独立2.中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文化经济、政治决定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中华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有糟粕。2、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继承)(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发展)(3)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 侧重点 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过程。(继承好的) 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发展新的)联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课堂小结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美德核心思想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古为今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原因)中华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对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文化自信易错易混1、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解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扶危济困、促进社会和谐等。【解析】×。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属于核心思想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属于中华人文精神;扶危济困属于中华传统美德。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中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解析】×。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5、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解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