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 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 题 1.7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通过制作活动,知道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两次反射)实现隐蔽观察的工具。 理解当两面平面镜反射面相对、平行放置时,可以改变光路并看到障碍物另一侧的物体。 2.科学思维 能通过分析光路图,用箭头规范地标出光在潜望镜中的传播路径,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能在制作调试过程中,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思维方法,解决镜子角度偏差等问题。 3.探究实践 能小组协作,依据图示步骤规范地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并成功观察到物体。 能通过测试和调试,验证光路反射原理,并记录、交流自己的发现。 4.态度责任 在合作制作中养成耐心细致、相互协助的科学探究态度。 通过了解潜望镜的广泛用途,初步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潜望镜利用光的两次反射改变光路的工作原理;成功制作一个能工作的潜望镜。 教学难点: 将光路的反射原理与实物结构相对应,并在实践中调试,确保两面镜子的反射面平行相对。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教学PPT、潜望镜动画演示、自制潜望镜模型、实物投影仪。 小组材料(4人一组):纸盒(如牛奶盒)、小平面镜(2面)、直角三角板、剪刀、铅笔、尺子。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预计时间:5分钟) 1.播放视频: 出示潜水艇在深海航行、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情况的震撼视频。 提出问题①(生活关联): “潜水艇藏在深深的海水下,船员是怎样看到海面上的情况呢?” 揭示课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潜望镜图片,引出课题——《制作一个潜望镜》。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潜水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潜望镜功能,再揭示课题,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增强探索欲望。) (二)探究原理,建构概念(预计时间:10分钟) 1.观察结构: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潜望镜原理图(两个平行相对的平面镜)。 2.“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预设:复习反射) 3.(推理分析):“请大家推测,光从障碍物下方的观察孔进入,它是怎样经过两次反射,最终进入人眼的?” (预设:让学生用手比划光路) “谁能上台,用红色箭头在原理图上标出光的传播路线?” (预设:请1-2名学生演示,教师引导全班修正,确保光路标记得准确、规范。) “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潜望镜是怎样工作的?” (预设:引导学生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规范表达。) 教师小结:强调“反射面相对”“两次反射”“改变光路”三个关键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原理图、复习反射、推理光路、学生演示和规范表达,引导学生探究潜望镜工作原理,建构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为后续制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合作制作,实践探究(预计时间:15分钟) 1.明确步骤: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制作图,说一说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画线要直、剪开要小心、插入镜子时注意安全)。 2.小组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 学生是否理解“反射面相对”并正确安装。 对于制作失败(看不到像)的小组,引导他们排查问题(如:“检查一下两面镜子是不是平行的?”“光路是不是被挡住了?”)。 测试与调试:制作完成后,用潜望镜观察周围物体,验证是否成功。失败的组进行调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潜望镜,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原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成功制作,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展示交流,深化认识(预计时间:5分钟) 1.展示成果:请成功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潜望镜和观察到的景象。 2.(迁移应用):“如果我们想从窗户底下偷偷看看外面的情况,潜望镜的管子应该做得直直的还是可以弯曲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潜望镜镜筒必须是直的,为后续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埋下伏笔。) 3.拓展用途:交流课前了解的潜望镜在其他领域的用途(科研、医疗等),感受科技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成果,增强学生成就感;通过迁移应用和拓展用途,深化对潜望镜原理的理解,感受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预计时间:5分钟) 1.总结回顾: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预设:“我学到了…”“我印象最深的是…”)。 布置作业: 基础:在《活动手册》上规范地画出潜望镜的光路图。 拓展:尝试用塑料管等不同材料制作一个更精美的潜望镜。 探究:上网查询“弯曲的软管潜望镜”是如何工作的?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拓展延伸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1.7制作一个潜望镜 原理:光的(两次)反射 关键:反射面相对、平行 光路图: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围绕“制作一个潜望镜”展开,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目标达成较好。情境导入环节,潜水艇视频成功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探究原理时,学生通过观察、推理、演示等环节,深入理解了潜望镜的工作原理,但部分学生在表达光路时不够流畅,需加强引导。合作制作环节,小组分工明确,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但有个别小组因操作不规范导致制作失败,说明在强调注意事项时还需更细致。展示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但在迁移应用问题的讨论中,部分学生理解稍显吃力,反映出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不够扎实。课堂总结环节,学生能较好地分享收获,分层作业布置也体现了因材施教。总体而言,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更注重细节把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扎实掌握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