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1.变化规律
(1)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交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贝壳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期出现纸币。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商帮。
(5)经营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
2.影响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专题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1.空间范围日益扩大: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马车、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3.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
4.组织机制日益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5.贸易中心不断变化: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1400—1800年,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专题三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1.三大发展模式
类型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西方模式
所有制 形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生产资料私有制
工业化 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业生 产形式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经济 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特点
(1)苏俄(联):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西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专题四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早期全球化时期:中国既是全球化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新航路开辟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侵略中国的澳门和台湾,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但大量白银也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际上两极格局的对峙,西方对华采取封锁政策,加上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基本上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
3.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也给中国的经济主权和部分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与冲击。
4.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积极提出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如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积极引领全球化,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023·福建高考3题)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
A.对外联系频繁 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 D.阶层分化严重
2.(2023·广东高考6题)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3.(2023·全国乙卷28题)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4.(2023·浙江6月选考13题)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尽管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院却只有两人追随其后。直到1749年,一位英国政党领袖还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
B.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5.(2023·广东高考15题)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变化(  )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6.(2023·湖北高考15题)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贷款国别 法国 荷兰 南斯拉夫 智利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贷款国别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0 0.12 0.341 0 0.75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7.(2023·广东高考16题)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西方七国消费品价格增长率和失业率
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
C.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8.(2023·湖北高考10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9.(2023·湖北高考18题)[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浮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件——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后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看,这些担心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更没有引发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加文《黄金、
美元与权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的原因,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
单元总结提升
真题演练
1.B 吐鲁番出土的质库账历记录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说明当时存在大量的借贷现象,这是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故选B项;借贷现象主要是在当地进行,所以与对外联系是否频繁无关,排除A项;题干所述为借贷业务,而不是汇兑业务,排除C项;题干所述的质典活动是普通居民的行为,无法体现阶层分化严重,排除D项。
2.D 明中后期人们对商业的态度逐渐从排斥转向认可,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产生了冲击,新的市民价值观逐渐形成,故选D项;封建礼教纲常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逐渐发生动摇,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排除B项;材料中马少卿的身份是缙绅,广义上属于传统士大夫阶层,排除C项。
3.D 材料表明,19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国内茶叶出口价格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中英间电讯联系建立后,“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由此可知,伴随着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加深,中国茶叶的价格由中国主导变为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故选D项;材料仅提及中国茶叶出口价格的变动,未体现中国茶叶出口衰落,排除A项;中国茶叶出口价格和销售数量的变动受世界经济影响,这一现象不足以改变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排除B项;“促成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
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新的经营方式出现,英格兰银行就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英国的贵族并不热心于参股英格兰银行,这说明当时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英国的贵族依然热衷于传统的投资,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A项;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排除B项;“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5.C 据材料可知,苏联在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前提下,大量带有经济计划色彩的人民委员部逐渐增多,故选C项;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于1941年,排除A项;人民委员部只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无法导致经济比例失衡,排除B项;人民委员部的不断增多是国家排斥市场体制和强化干预经济的结果,排除D项。
6.C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世界银行批准贷款的国家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批准,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世界银行的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可知,世界银行贷款对象中,法国、荷兰的批准金额最大,并不集中于不发达国家,排除B项;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符合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排除D项。
7.A 据图示信息可知,1978—1982年消费品价格增长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整体上维持在较高增长水平,失业率则逐渐攀升,符合“滞胀”危机中“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经济增长率”的特点,为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通过减少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逐步缓解经济危机,故选A项;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解体,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逐渐进入了高潮,排除C项;减少国家干预是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截然不同,排除D项。
8.D 根据材料“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加入国家的经济体制的期望,故选D项。A、C两项是客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B项。
9.(1)表现: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含义: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了国际金融;促进世界经济逐步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迈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原因:一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虽已瓦解,但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未停止,在一定程度上还在发挥作用,美元依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另一方面,浮动汇率有其优势,它可以增加国际贸易的预测性和稳定性,能够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可以激发创新动力,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
评价:一方面,该举措是美国在当时的形势下维护自身利益的举措。当时美国实体经济衰落,美元流出的规模超出了黄金储备,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国际波动,人们想要拿美元兑换更加保险的黄金,美国便难以招架。另一方面,这种举措也直接导致了美国霸主地位开始衰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的崩溃,对当时的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可知,此时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原有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大国构建以各自国家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促进世界经济逐步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迈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虽已瓦解,但一些机制仍在发挥作用,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浮动汇率制度应运而生,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浮动汇率的实行并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第二小问,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当时的国际背景等角度思考。
5 / 5(共39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1. 变化规律
(1)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
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交流为
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
—贝壳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期出现纸币。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商帮。
(5)经营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
合。
2. 影响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
时也是对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专题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1. 空间范围日益扩大: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
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2. 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马车、帆船运载到汽
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
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
迅速扩大。
3.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
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
4. 组织机制日益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
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5. 贸易中心不断变化: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1400—1800年,西班
牙、葡萄牙、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
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
的地位日益突出。
专题三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1. 三大发展模式
类型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西方模式
所有制 形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生产资料私有制
工业化 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先轻工业后重工

类型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西方模式
农业生 产形式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经济 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2. 特点
(1)苏俄(联):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
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形成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3)西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局部调整。
专题四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 早期全球化时期:中国既是全球化的“受害者”也是“受益者”。
新航路开辟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侵略中国的澳门和台湾,严重
损害了中国主权,但大量白银也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
展。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际上两极格局的对峙,西方对华采
取封锁政策,加上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基本上游离于经济
全球化之外。
3.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这一时
期经济全球化也给中国的经济主权和部分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与
冲击。
4.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
国积极提出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如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等,积极引领全球化,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
贡献。
1. (2023·福建高考3题)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
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
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  )
A. 对外联系频繁 B. 商品经济活跃
C. 汇兑业务发达 D. 阶层分化严重
解析: 吐鲁番出土的质库账历记录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
动,说明当时存在大量的借贷现象,这是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故
选B项;借贷现象主要是在当地进行,所以与对外联系是否频繁无
关,排除A项;题干所述为借贷业务,而不是汇兑业务,排除C
项;题干所述的质典活动是普通居民的行为,无法体现阶层分化严
重,排除D项。
2. (2023·广东高考6题)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
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
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
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
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A. 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 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 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 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解析: 明中后期人们对商业的态度逐渐从排斥转向认可,说明
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产生了冲击,新的市民
价值观逐渐形成,故选D项;封建礼教纲常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逐
渐发生动摇,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
解体,排除B项;材料中马少卿的身份是缙绅,广义上属于传统士
大夫阶层,排除C项。
3. (2023·全国乙卷28题)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
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
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
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 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 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 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 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解析: 材料表明,19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国内茶叶出口
价格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中英间电讯联系建立后,“中国茶
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由此可知,伴随
着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加深,中国茶叶的价格由中国主导变
为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故选D
项;材料仅提及中国茶叶出口价格的变动,未体现中国茶叶出
口衰落,排除A项;中国茶叶出口价格和销售数量的变动受世界
经济影响,这一现象不足以改变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排除B项;
“促成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
4. (2023·浙江6月选考13题)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
商人中大受欢迎,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尽管英国国王带头认
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院却只有两人追随其后。直到
1749年,一位英国政党领袖还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
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
A.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
B. 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 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 “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新
的经营方式出现,英格兰银行就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英国的贵
族并不热心于参股英格兰银行,这说明当时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
普及,英国的贵族依然热衷于传统的投资,C项正确;1689年《权
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A项;16世纪,
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
于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排除B项;“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
年,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5. (2023·广东高考15题)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
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
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
部。这种变化(  )
A. 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 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 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解析: 据材料可知,苏联在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强
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前提下,大
量带有经济计划色彩的人民委员部逐渐增多,故选C项;苏联卫国
战争开始于1941年,排除A项;人民委员部只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手
段,无法导致经济比例失衡,排除B项;人民委员部的不断增多是
国家排斥市场体制和强化干预经济的结果,排除D项。
6. (2023·湖北高考15题)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
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
(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贷款国别 法国 荷兰 南斯拉
夫 智利 捷克斯洛
伐克 丹麦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贷款国别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0 0.12 0.341 0 0.75
A. 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 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 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世界银行批
准贷款的国家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批准,反
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世界银行的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
响,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可知,世界银行
贷款对象中,法国、荷兰的批准金额最大,并不集中于不发达国家,排除B项;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符合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排除D项。
7. (2023·广东高考16题)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
措施是(  )
西方七国消费品价格增长率和失业率
A. 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 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D. 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 据图示信息可知,1978—1982年消费品价格增长率经历
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整体上维持在较高增长水平,失业率则逐
渐攀升,符合“滞胀”危机中“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经济
增长率”的特点,为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通过减少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逐步缓解经济危机,故选A
项;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解体,排除B项;20世
纪70年代,美苏争霸逐渐进入了高潮,排除C项;减少国家干预是
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截然不同,
排除D项。
8. (2023·湖北高考10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
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
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C.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解析: 根据材料“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
刃而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了世界贸易
组织对加入国家的经济体制的期望,故选D项。A、C两项是客观原
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排除B项。
9. (2023·湖北高考18题)[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
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
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1944年7月召
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
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
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
——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布雷顿
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
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
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
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
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
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
浮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件——1933年世界经
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后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
看,这些担心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
乱,更没有引发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加文《黄金、美元与权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
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
答案:表现: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含义: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世
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了
国际金融;促进世界经济逐步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迈进;促
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第一小问,由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可知,此时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原有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大国构建以各自国家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促进世界经济逐步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迈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
后果的原因,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
答案:原因:一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虽已瓦解,但其
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未停止,在一定程度上还在发挥作用,美
元依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另一方面,浮动汇率有
其优势,它可以增加国际贸易的预测性和稳定性,能够促进
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可以激发创新动
力,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
等严重后果。
评价:一方面,该举措是美国在当时的形势下维护自身利益的举
措。当时美国实体经济衰落,美元流出的规模超出了黄金储备,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国际波动,人们想要拿美元兑换更加保险的黄
金,美国便难以招架。另一方面,这种举措也直接导致了美国霸
主地位开始衰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的崩溃,对当时
的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
解析: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
以延续”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虽已瓦解,
但一些机制仍在发挥作用,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
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浮动汇率制度应运而生,且至今仍
在发挥作用。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浮动汇率的实行并
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第二小问,可从美国的国家利
益、当时的国际背景等角度思考。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