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五) 交通与社会变迁(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时期的泥版上的象形文字——车,距今约有5 500年的历史。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都距今5 000年左右。这一发现( )A.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B.有力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C.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D.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2.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江淮地区,地形所造成之南北阻碍被完全打通,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取得直接联系,于是文化传播、商贾贸迁日趋便利,而运道所经由之都会,亦骤增重要而日趋繁荣。据此可以推断( )A.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社会发展B.南方经济发展赶上并超过北方C.运河连通解决了黄河泛滥问题D.交通便利弥补了地域文化差异3.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西部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主要有滇藏、川藏、陕甘茶马古道。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 )A.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B.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C.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4.下表是元朝部分行省下辖驿站的数量(单位:个)。元朝驿站的这一分布( )名称 中书省 陕西 行省 河南江 北行省 辽阳 行省 甘肃 行省驿站 数量 198 81 190 135 6名称 云南 行省 江浙 行省 江西 行省 湖广 行省 四川 行省驿站 数量 78 262 154 173 131A.根源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B.扩大了帝国的空间范围C.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D.体现了中枢权力的异化5.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等城市在唐代便“当南北大冲”而“百货所集,城市繁荣异常”,宋时更是“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舟车日夜灌输京师,居天下之十七”。这表明( )A.扬州成为南方经济重心B.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京师地区完全依赖南方D.大运河取代了传统交通要道6.由于无法与西班牙在海上争雄,所以即便是掌握欧洲大陆霸权的法国也不得不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缴纳重税。因此,法国人决定挖掘一条直接连通大西洋与地中海的运河。该运河是 ( )A.伊利运河 B.米迪运河C.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7.1821年,第一艘全铁壳制造的汽船“阿伦曼比”号建成并下水,它以蒸汽为动力,穿越英吉利海峡抵达塞纳河。之后英国的船厂为世界各国建造船只,并垄断了国际航运业。这反映了 ( )A.交通工具变革提高了英国的地位B.英国是世界汽船的发明国C.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D.海上贸易是英国主要收入8.1871—1918年,德国将铁路建设纳入国有化计划,同时制定一系列交通制度,制定统一的铁路收费价目表;政府重视交通人员的培养,大学开设交通科学相关课程。这些措施( )A.促进了德国交通科学化B.提升了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C.推动了大学教育的普及D.导致火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9.下面为近代某时期中国境内铁路投资构成图。该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筑 ( )A.一直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B.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C.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经济发展 D.加强了国内各地间的联系10.据学者统计,1949年5月25日至9月18日,东北及华北人民利用铁路交通积极支援江南,经由浦口运往上海、南京等地物资共有81.135 7万吨,其中煤74.636 1万吨,粮食2.773 6万吨,木材1.227万吨,其他物资共2.499万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铁路运输推进了淮海战役的进程 B.电气化改造提升铁路货物运输量C.铁路在城市政权巩固中作用突出 D.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11.1956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政府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公路信托基金”,接受专用于公路目的的税收,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据此可知,美国 ( )A.三权分立体制有所调整B.联邦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政府重视公共交通建设D.税收政策为国防而服务12.2021年,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开通运营,合肥至南昌段实现高铁直通,这标志着“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港(台)通道商丘至深圳段全线贯通。这反映了高铁快速发展 ( )A.消除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B.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国际交流C.拉近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D.改变了沿线居民的生活习惯13.“一五”计划时期,中国航空工业引进苏联多型飞机仿制并成功首飞;20世纪末,在美国终止合作项目、关闭MD-90生产线情况下,国家决定发展涡扇支线飞机,201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据此可知,中国飞机制造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的重视与支持 B.具有自主知识产权C.国民经济结构优化 D.科技封锁激发活力14.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洛杉矶的传统中心城区活力衰退;城市功能区分布向西扩展到圣贝纳迪诺沙漠地带,新城区沿(太平洋)海岸线由北向南一直延伸至100多英里外的圣迭戈,容纳了数以百万计的市民,被称为“更好的城市”。洛杉矶城区的变化得益于( )A.交通条件的进步 B.政府的统一规划C.海外贸易的刺激 D.老城区的空心化15.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该守则 ( )A.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D.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16.1986年12月,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是当时年轻人的梦想,也成为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这一现象说明 ( )A.科技革命推动企业发展B.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C.思想解放推动国企改革D.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国家出现以后,道路成为人们开拓的产物。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并设置了道路守卫和交通管理人员——司空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至勃海、南至江浙的两条“驰道”及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直道”,最宽处可供许多驾马车并排行驶。汉代道路修筑和养护已达一定水平,驰道两旁置有林荫。东汉末年以后,交通事业衰落,道路系统变得支离破碎。隋唐时期,全国的道路再现繁荣,修建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宋朝由于受到辽金的进攻,交通范围大大缩减。元明清时期,中国陆路交通兴盛发达。——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等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小汽车在美国得到迅速普及,公交系统逐渐退化,人车矛盾突出。这一时期,洲际高速路网的建设全面完成。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冰茶法案”“续茶法案”等法案的颁布,美国城市交通系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小汽车单一模式向包含公交、步行等在内的多模式交通体系转变。面对郊区化和大都市区的城市发展,美国形成了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及新城市主义理论。交通系统研究从早期解决人车冲突开始,最终形成了邻里单位理论、雷德朋人车分流理论。——摘编自叶建红、施雪莹等《欧美城市与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交通体系发展的背景。(6分)18.[交通与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全长11千米。到1911年,全国铁路近1万千米。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在中国发展起来。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交通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材料二时间 新中国的交通成就(部分)1950年 中国民用航空正式通航1956年 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69年 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1981年 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1982年 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1988年 中国建成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2008年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2018年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19年 北京大兴机场正式通航2020年 中国高速公路里程、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前期交通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新中国的交通成就进行解读。(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铁路发展大事简表19世纪中叶 1830年,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铁路(曼彻斯特—利物浦)运行19世纪下半叶 到20世纪中叶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美、德等国大量修建海外铁路。英国在一战前不仅拥有29个国家的100多条铁路,还试图修建纵贯非洲的开普敦至开罗铁路来串联英国殖民地,并破坏了法国横跨非洲、德国连接巴格达的铁路计划。 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以各种方式反抗列强对铁路的控制。 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20世纪中叶到 20世纪末 大规模铁路修建主要集中在开始工业化的新兴民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发展铁路,60年代开始在非洲援建铁路。 世界第一条高铁线于1964年在日本通车运营,法国、德国高铁后来居上21世纪 以来 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 2005年中国开始建造高铁。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里程占全球里程的60%以上,并与17个国家协商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连通欧亚高速铁路网络——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时间 事件16世纪 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1879年 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1901年 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1914年 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1963年 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1964年 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起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1977年 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1999年 巴拿马于12月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材料二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拦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摘编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8分)(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6分)单元质量检测(五) 交通与社会变迁1.B 乌鲁克时期泥版和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属于考古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证明两河流域较早出现了轮车,B项正确。2.A 据材料可知,大运河开通沟通南北,从而推动南北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发展,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大运河开通对南北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无南北经济实力对比的信息,排除B项;大运河连通南北方地区,无法解决黄河泛滥问题,排除C项;交通便利促进南北文化交流,无法弥补地域文化差异,排除D项。3.D 茶马古道沟通了内地与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宗藩”秩序,排除A项;茶马古道只是一种贸易关系,无法反映地方管理体系和构成,不能体现地方治理,排除B项;茶马古道主要指古代中国内地与西部地区的贸易,而不是中西方贸易,排除C项。4.C 江南各行省和中书省等驿站数量多,甘肃行省驿站数量最少,而元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重心在江南一带,说明行省下辖驿站数量与相应行省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可见驿站分布适应了不同区域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故选C项;驿站的设置是为了巩固统一,并不是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驿站设置在中书省和各行省,帝国的空间范围没有变化,排除B项;驿站主要分布在地方各行省,与中枢权力无关,排除D项。5.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扬州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大运河和长江汇合处,是水陆交通枢纽,江南物产的集散地,说明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6.B 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与题意相符,故选B项;伊利运河位于美国,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排除A项;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排除C项;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排除D项。7.A 根据材料“英国的船厂为世界各国建造船只,并垄断了国际航运业”可知,英国交通工具的发展提高了英国的地位,故A项正确;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B项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8.A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政府致力于铁路建设并科学规划交通发展、培养相关人才,有利于德国近代交通的科学化,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交通,与“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德国政府对于交通学科的重视,没有明确教育选拔的具体依据和原则,排除C项;材料没有明确火车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比较,排除D项。9.B 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铁路修筑投资由三部分构成,外国资本约占中国铁路修筑投资的三分之一比例,说明中国部分铁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故选B项;“一直”表述绝对,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C 在南京解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铁路大运输的作用,对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城市进行物资补给,以巩固新解放的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政权,故选C项;淮海战役于1949年1月就已经结束,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述及铁路的电气化改造,排除B项;D项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11.C 据材料可知,美国国会专门出台联邦政府资助公路法案及建立“公路信托基金”,说明政府重视公共交通建设,故选C项;国会立法是行使其职权,没有调整三权分立体制,排除A项;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税务政策是为国家服务,并不只为国防服务,排除D项。12.C “八纵八横”实现相邻大中城市1至4小时交通圈、城市内0.5至2小时交通圈,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故选C项;高铁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但“消除”说法绝对,排除A项;“八纵八横”主要是国内线路,排除B项;高铁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习惯,但不能改变整体的生活习惯,排除D项。13.A 据材料“国家决定发展涡扇支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可知,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推动了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故选A项;B项是特点,不是原因,排除;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为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条件,排除C项;D项是次要原因,排除。14.A 20世纪20年代,城市交通条件的进步(汽车广泛应用)推动了市区面积的扩大,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辐射扩展,故选A项;政府的统一规划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洛杉矶的城市发展虽然得到了海外贸易的促进,但其主要原因并非来自贸易的刺激,排除C项;老城区的空心化是洛杉矶城区变化的表现之一,并非影响因素,排除D项。15.C 根据材料中的守则可以看出,这些守则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故选C项;A项说法扩大了“乘车守则”的作用,排除;从材料不能看出“乘车守则”是单纯要求租界内的中国人,所有乘车人不论国别都应该遵守,排除B项;D项与材料“乘车守则”的具体要求无关,排除。16.B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已经成立,年轻人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名牌自行车,说明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与国企改革的关系,C项错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17.(1)特点:道路系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道路修筑的水平高;发展曲折(与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与战争有密切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府重视);结构上有辐射性,以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或形成交通网);政府主导;道路管理制度化;设置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以都城为中心,以稳定统治及维护统一为目的;为现实统治需求服务;道路建设和战争需求相结合。(2)背景:二战后美国私人汽车普及;高速路网的建设完成;交通法律的完善,推动交通体系的转变;城市发展理论的革新,指导交通系统研究的发展;政府对人车矛盾等城市交通发展问题的重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可知道路系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据材料一“最宽处可供许多驾马车并排行驶”可知道路修筑的水平高;据材料一“东汉末年以后,交通事业衰落”可知发展曲折(与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据材料一“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直道’”可知与战争有密切关系,与道路建设和战争需求相结合;据材料一“国家出现以后,道路成为人们开拓的产物”可知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府重视)与政府主导;据材料一“修建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可知结构上有辐射性,以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或形成交通网)与以都城为中心,以稳定统治及维护统一为目的;据材料一“并设置了道路守卫和交通管理人员——司空官”可知道路管理制度化与设置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结合所学道路交通的史实可知为现实统治需求服务。第(2)问,据材料二“小汽车在美国得到迅速普及”可知二战后美国私人汽车普及;据材料二“洲际高速路网的建设全面完成”可知高速路网的建设完成;据材料二“随着‘冰茶法案’‘续茶法案’等法案的颁布”可知交通法律的完善,推动交通体系的转变;据材料二“美国形成了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及新城市主义理论”可知城市发展理论的革新,指导交通系统研究的发展;据材料二“公交系统逐渐退化,人车矛盾突出”可知政府对人车矛盾等城市交通发展问题的重视。18.(1)特点:新式交通工具不断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不断发展;种类较多,火车、轮船、汽车、电车等;新式交通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等大城市;地区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趋势是由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2)解读:新中国成立后现代交通不断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新中国的交通发展由追赶到超越;新中国的交通成就比较全面;新中国能取得这些成就是由政府的重视与人民的努力共同促成的;新中国不断发展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中国不断取得的交通成就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得出新式交通工具不断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不断发展;据材料一“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唐胥铁路通车……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得出种类较多,火车、轮船、汽车、电车等;据材料一“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得出新式交通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等大城市;据材料一“上海……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交通结构……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得出地区发展不平衡;据材料一“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得出整体发展趋势是由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从特点、原因、影响等角度分析。19.示例一论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铁路运输。阐述: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蒸汽机车率先在英国出现并运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9世纪末,欧美国家建成电气化铁路,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这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示例二论题:铁路技术的输出与全球观。阐述:19世纪下半叶,英德等国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他们在亚洲、非洲等地区大量修建铁路,掠夺殖民地半殖地财富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遭到当地人民的反抗;21世纪以来,中国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区投资修建铁路,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表明,在不同的全球观下,铁路技术的输出对世界的影响截然不同。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论题,然后进行阐述。依据材料可知,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关系密切,可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铁路运输”的论题;依据材料“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可得出“铁路技术的输出与全球观”的论题,等等。就论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铁路运输”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分析论证。20.(1)示例1 线索: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联系加强,西班牙、法国出于殖民扩张的需要,相继进行了开辟巴拿马运河的探索。工业革命提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20世纪初,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加强了世界经济联系,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示例2 线索: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巴拿马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说明:16世纪,包括巴拿马在内的拉美独立运动,挫败了西班牙开凿运河的计划。二战后,巴拿马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反侵略斗争,收回了运河主权,维护了民族独立。(若回答: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和完结的历史;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美国殖民巴拿马的历史等其他线索,言之成理亦可。)(2)信息: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美苏冷战对峙,新兴独立国家面临挑战。史料价值:时政漫画具有时效性、形象性,可以较好地还原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时政漫画具有主观性,需要辨析作者立场、意图等,去伪存真,并与其他史料进行互证。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1914年,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在解释说明时需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及两次工业革命。或者据材料一“1936年,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1999年,巴拿马于12月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是巴拿马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在解释说明时需结合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民族独立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自新航路开辟开始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发展至二战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漫画注解可知: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同时因美苏冷战对峙,新兴独立国家面临挑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政漫画是时人用漫画形式对时事发表的时论,故其具有漫画性、新闻性、评论性等特点,既能生动活泼地折射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也能深刻鲜明地张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一幅出色的时政漫画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史料。但是漫画的绘制过程承载着作者主观的思考,故需要辨析作者的立场及意图,针对漫画的内容与信息需要结合多项史料进行互证与辨析。6 / 6(共66张PPT)单元质量检测(五)交通与社会变迁(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时期的泥版上的象形文字——车,距今约有5 500年的历史。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都距今5 000年左右。这一发现( )A. 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B. 有力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C. 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D. 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乌鲁克时期泥版和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属于考古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证明两河流域较早出现了轮车,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江淮地区,地形所造成之南北阻碍被完全打通,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取得直接联系,于是文化传播、商贾贸迁日趋便利,而运道所经由之都会,亦骤增重要而日趋繁荣。据此可以推断( )A.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社会发展B. 南方经济发展赶上并超过北方C. 运河连通解决了黄河泛滥问题D. 交通便利弥补了地域文化差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大运河开通沟通南北,从而推动南北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发展,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大运河开通对南北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无南北经济实力对比的信息,排除B项;大运河连通南北方地区,无法解决黄河泛滥问题,排除C项;交通便利促进南北文化交流,无法弥补地域文化差异,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西部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主要有滇藏、川藏、陕甘茶马古道。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A. 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B. 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C. 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D.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茶马古道沟通了内地与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宗藩”秩序,排除A项;茶马古道只是一种贸易关系,无法反映地方管理体系和构成,不能体现地方治理,排除B项;茶马古道主要指古代中国内地与西部地区的贸易,而不是中西方贸易,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下表是元朝部分行省下辖驿站的数量(单位:个)。元朝驿站的这一分布( )名称 中书省 陕西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 辽阳行省 甘肃行省驿站数量 198 81 190 135 6名称 云南行省 江浙行省 江西行省 湖广行省 四川行省驿站数量 78 262 154 173 131A. 根源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B. 扩大了帝国的空间范围C. 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D. 体现了中枢权力的异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江南各行省和中书省等驿站数量多,甘肃行省驿站数量最少,而元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重心在江南一带,说明行省下辖驿站数量与相应行省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可见驿站分布适应了不同区域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故选C项;驿站的设置是为了巩固统一,并不是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驿站设置在中书省和各行省,帝国的空间范围没有变化,排除B项;驿站主要分布在地方各行省,与中枢权力无关,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等城市在唐代便“当南北大冲”而“百货所集,城市繁荣异常”,宋时更是“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舟车日夜灌输京师,居天下之十七”。这表明( )A. 扬州成为南方经济重心B. 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 京师地区完全依赖南方D. 大运河取代了传统交通要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扬州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大运河和长江汇合处,是水陆交通枢纽,江南物产的集散地,说明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由于无法与西班牙在海上争雄,所以即便是掌握欧洲大陆霸权的法国也不得不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缴纳重税。因此,法国人决定挖掘一条直接连通大西洋与地中海的运河。该运河是( )A. 伊利运河 B. 米迪运河C. 巴拿马运河 D. 苏伊士运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与题意相符,故选B项;伊利运河位于美国,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排除A项;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排除C项;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1821年,第一艘全铁壳制造的汽船“阿伦曼比”号建成并下水,它以蒸汽为动力,穿越英吉利海峡抵达塞纳河。之后英国的船厂为世界各国建造船只,并垄断了国际航运业。这反映了( )A. 交通工具变革提高了英国的地位B. 英国是世界汽船的发明国C. 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D. 海上贸易是英国主要收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的船厂为世界各国建造船只,并垄断了国际航运业”可知,英国交通工具的发展提高了英国的地位,故A项正确;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B项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1871—1918年,德国将铁路建设纳入国有化计划,同时制定一系列交通制度,制定统一的铁路收费价目表;政府重视交通人员的培养,大学开设交通科学相关课程。这些措施( )A. 促进了德国交通科学化B. 提升了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C. 推动了大学教育的普及D. 导致火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政府致力于铁路建设并科学规划交通发展、培养相关人才,有利于德国近代交通的科学化,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交通,与“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德国政府对于交通学科的重视,没有明确教育选拔的具体依据和原则,排除C项;材料没有明确火车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比较,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下面为近代某时期中国境内铁路投资构成图。该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筑( )A. 一直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B.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C. 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经济发展D. 加强了国内各地间的联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铁路修筑投资由三部分构成,外国资本约占中国铁路修筑投资的三分之一比例,说明中国部分铁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故选B项;“一直”表述绝对,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据学者统计,1949年5月25日至9月18日,东北及华北人民利用铁路交通积极支援江南,经由浦口运往上海、南京等地物资共有81.135 7万吨,其中煤74.636 1万吨,粮食2.773 6万吨,木材1.227万吨,其他物资共2.499万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铁路运输推进了淮海战役的进程B. 电气化改造提升铁路货物运输量C. 铁路在城市政权巩固中作用突出D. 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在南京解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铁路大运输的作用,对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城市进行物资补给,以巩固新解放的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政权,故选C项;淮海战役于1949年1月就已经结束,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述及铁路的电气化改造,排除B项;D项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1956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政府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公路信托基金”,接受专用于公路目的的税收,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据此可知,美国( )A. 三权分立体制有所调整B. 联邦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 政府重视公共交通建设D. 税收政策为国防而服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国会专门出台联邦政府资助公路法案及建立“公路信托基金”,说明政府重视公共交通建设,故选C项;国会立法是行使其职权,没有调整三权分立体制,排除A项;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税务政策是为国家服务,并不只为国防服务,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2021年,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开通运营,合肥至南昌段实现高铁直通,这标志着“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港(台)通道商丘至深圳段全线贯通。这反映了高铁快速发展( )A. 消除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B. 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国际交流C. 拉近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D. 改变了沿线居民的生活习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八纵八横”实现相邻大中城市1至4小时交通圈、城市内0.5至2小时交通圈,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故选C项;高铁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但“消除”说法绝对,排除A项;“八纵八横”主要是国内线路,排除B项;高铁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习惯,但不能改变整体的生活习惯,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一五”计划时期,中国航空工业引进苏联多型飞机仿制并成功首飞;20世纪末,在美国终止合作项目、关闭MD-90生产线情况下,国家决定发展涡扇支线飞机,201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据此可知,中国飞机制造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的重视与支持 B.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C. 国民经济结构优化 D. 科技封锁激发活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国家决定发展涡扇支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可知,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推动了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故选A项;B项是特点,不是原因,排除;国民经济结构优化为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条件,排除C项;D项是次要原因,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洛杉矶的传统中心城区活力衰退;城市功能区分布向西扩展到圣贝纳迪诺沙漠地带,新城区沿(太平洋)海岸线由北向南一直延伸至100多英里外的圣迭戈,容纳了数以百万计的市民,被称为“更好的城市”。洛杉矶城区的变化得益于( )A. 交通条件的进步 B. 政府的统一规划C. 海外贸易的刺激 D. 老城区的空心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20世纪20年代,城市交通条件的进步(汽车广泛应用)推动了市区面积的扩大,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辐射扩展,故选A项;政府的统一规划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洛杉矶的城市发展虽然得到了海外贸易的促进,但其主要原因并非来自贸易的刺激,排除C项;老城区的空心化是洛杉矶城区变化的表现之一,并非影响因素,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该守则( )A. 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B.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D.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守则可以看出,这些守则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故选C项;A项说法扩大了“乘车守则”的作用,排除;从材料不能看出“乘车守则”是单纯要求租界内的中国人,所有乘车人不论国别都应该遵守,排除B项;D项与材料“乘车守则”的具体要求无关,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1986年12月,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永久”自行车集团成立。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是当时年轻人的梦想,也成为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这一现象说明( )A. 科技革命推动企业发展B. 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C. 思想解放推动国企改革D. 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济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已经成立,年轻人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名牌自行车,说明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未涉及思想解放与国企改革的关系,C项错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国家出现以后,道路成为人们开拓的产物。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并设置了道路守卫和交通管理人员——司空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至勃海、南至江浙的两条“驰道”及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直道”,最宽处可供许多驾马车并排行驶。汉代道路修筑和养护已达一定水平,驰道两旁置有林荫。东汉末年以后,交通事业衰落,道路系统变得支离破碎。隋唐时期,全国的道路再现繁荣,修建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宋朝由于受到辽金的进攻,交通范围大大缩减。元明清时期,中国陆路交通兴盛发达。——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小汽车在美国得到迅速普及,公交系统逐渐退化,人车矛盾突出。这一时期,洲际高速路网的建设全面完成。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冰茶法案”“续茶法案”等法案的颁布,美国城市交通系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小汽车单一模式向包含公交、步行等在内的多模式交通体系转变。面对郊区化和大都市区的城市发展,美国形成了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及新城市主义理论。交通系统研究从早期解决人车冲突开始,最终形成了邻里单位理论、雷德朋人车分流理论。——摘编自叶建红、施雪莹等《欧美城市与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6分)答案:特点:道路系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道路修筑的水平高;发展曲折(与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与战争有密切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府重视);结构上有辐射性,以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或形成交通网);政府主导;道路管理制度化;设置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以都城为中心,以稳定统治及维护统一为目的;为现实统治需求服务;道路建设和战争需求相结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据材料一“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可知道路系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据材料一“最宽处可供许多驾马车并排行驶”可知道路修筑的水平高;据材料一“东汉末年以后,交通事业衰落”可知发展曲折(与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据材料一“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直道’”可知与战争有密切关系,与道路建设和战争需求相结合;据材料一“国家出现以后,道路成为人们开拓的产物”可知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府重视)与政府主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据材料一“修建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可知结构上有辐射性,以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或形成交通网)与以都城为中心,以稳定统治及维护统一为目的;据材料一“并设置了道路守卫和交通管理人员——司空官”可知道路管理制度化与设置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结合所学道路交通的史实可知为现实统治需求服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交通体系发展的背景。(6分)答案:背景:二战后美国私人汽车普及;高速路网的建设完成;交通法律的完善,推动交通体系的转变;城市发展理论的革新,指导交通系统研究的发展;政府对人车矛盾等城市交通发展问题的重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据材料二“小汽车在美国得到迅速普及”可知二战后美国私人汽车普及;据材料二“洲际高速路网的建设全面完成”可知高速路网的建设完成;据材料二“随着‘冰茶法案’‘续茶法案’等法案的颁布”可知交通法律的完善,推动交通体系的转变;据材料二“美国形成了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及新城市主义理论”可知城市发展理论的革新,指导交通系统研究的发展;据材料二“公交系统逐渐退化,人车矛盾突出”可知政府对人车矛盾等城市交通发展问题的重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交通与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全长11千米。到1911年,全国铁路近1万千米。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在中国发展起来。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交通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时间 新中国的交通成就(部分)1950年 中国民用航空正式通航1956年 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69年 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1981年 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1982年 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材料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时间 新中国的交通成就(部分)1988年 中国建成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2008年 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2018年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19年 北京大兴机场正式通航2020年 中国高速公路里程、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前期交通发展的特点。(6分)答案:特点:新式交通工具不断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不断发展;种类较多,火车、轮船、汽车、电车等;新式交通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等大城市;地区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趋势是由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据材料一“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得出新式交通工具不断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不断发展;据材料一“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唐胥铁路通车……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得出种类较多,火车、轮船、汽车、电车等;据材料一“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得出新式交通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等大城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据材料一“上海……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交通结构……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得出地区发展不平衡;据材料一“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得出整体发展趋势是由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新中国的交通成就进行解读。(8分)答案:解读:新中国成立后现代交通不断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新中国的交通发展由追赶到超越;新中国的交通成就比较全面;新中国能取得这些成就是由政府的重视与人民的努力共同促成的;新中国不断发展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中国不断取得的交通成就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从特点、原因、影响等角度分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铁路发展大事简表19世纪中叶 1830年,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铁路(曼彻斯特—利物浦)运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世纪 下半叶到 20世纪 中叶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美、德等国大量修建海外铁路。英国在一战前不仅拥有29个国家的100多条铁路,还试图修建纵贯非洲的开普敦至开罗铁路来串联英国殖民地,并破坏了法国横跨非洲、德国连接巴格达的铁路计划。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以各种方式反抗列强对铁路的控制。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世纪中叶到 20世纪末 大规模铁路修建主要集中在开始工业化的新兴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发展铁路,60年代开始在非洲援建铁路。世界第一条高铁线于1964年在日本通车运营,法国、德国高铁后来居上21世纪以来 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2005年中国开始建造高铁。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里程占全球里程的60%以上,并与17个国家协商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连通欧亚高速铁路网络——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示例一论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铁路运输。阐述: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蒸汽机车率先在英国出现并运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9世纪末,欧美国家建成电气化铁路,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这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示例二论题:铁路技术的输出与全球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阐述:19世纪下半叶,英德等国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他们在亚洲、非洲等地区大量修建铁路,掠夺殖民地半殖地财富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遭到当地人民的反抗;21世纪以来,中国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区投资修建铁路,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表明,在不同的全球观下,铁路技术的输出对世界的影响截然不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论题,然后进行阐述。依据材料可知,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关系密切,可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铁路运输”的论题;依据材料“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可得出“铁路技术的输出与全球观”的论题,等等。就论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铁路运输”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分析论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时间 事件16世纪 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1879年 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1901年 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时间 事件1914年 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1963年 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1964年 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起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1977年 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1999年 巴拿马于12月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拦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摘编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6分)答案:示例1 线索: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联系加强,西班牙、法国出于殖民扩张的需要,相继进行了开辟巴拿马运河的探索。工业革命提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20世纪初,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加强了世界经济联系,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示例2 线索: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巴拿马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说明:16世纪,包括巴拿马在内的拉美独立运动,挫败了西班牙开凿运河的计划。二战后,巴拿马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反侵略斗争,收回了运河主权,维护了民族独立。(若回答: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和完结的历史;巴拿马运河的变迁反映了美国殖民巴拿马的历史等其他线索,言之成理亦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信息: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美苏冷战对峙,新兴独立国家面临挑战。史料价值:时政漫画具有时效性、形象性,可以较好地还原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时政漫画具有主观性,需要辨析作者立场、意图等,去伪存真,并与其他史料进行互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据材料一“1914年,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在解释说明时需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及两次工业革命。或者据材料一“1936年,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99年,巴拿马于12月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是巴拿马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在解释说明时需结合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民族独立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自新航路开辟开始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发展至二战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漫画注解可知: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同时因美苏冷战对峙,新兴独立国家面临挑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政漫画是时人用漫画形式对时事发表的时论,故其具有漫画性、新闻性、评论性等特点,既能生动活泼地折射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也能深刻鲜明地张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幅出色的时政漫画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史料。但是漫画的绘制过程承载着作者主观的思考,故需要辨析作者的立场及意图,针对漫画的内容与信息需要结合多项史料进行互证与辨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质量检测(五) 交通与社会变迁.docx 单元质量检测(五) 交通与社会变迁.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