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六) 医疗与公共卫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一战末期,各参战国士兵大规模归国休整,一种烈性传染病的消息频频见诸西班牙报纸,引发世人的恐慌情绪。对报纸中流感的报道,解读正确的是( )A.西班牙是该烈性传染病的策源地B.世界大战是传染病扩散的根本原因C.新闻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D.欧洲人已形成抗疫共同体的意识2.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针灸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医的精华C.以经络学为基础D.受到全世界的青睐3.下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 )措施 出处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4.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患者,医好大量病人,得到朝廷的认可,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安乐坊的日常支出。后来,北宋朝廷在各地设置类似机构,并大量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B.确立了中医治疗学基础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D.存在着尖锐的社会矛盾5.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各种疫病流行肆虐,南阳太守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材料体现了当时 ( )A.政府不重视百姓医疗健康B.儒士拥有较强社会责任感C.医生严重缺乏致疫病肆虐D.官吏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6.中国古代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并将生理、病理、诊断、药物、治疗、预防等各方面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医学理论 ( )A.强调辨证施治 B.吸纳临床经验C.成果丰富多元 D.注重整体思维7.《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8.南宋时,中医儿科形成温补与凉寒两个学派的争鸣。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根据小儿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点,主张攻邪治病,药用寒凉之品,并提出“攻中有补”、辨证施治的医学主张。曾世荣 ( )A.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B.在医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C.化解了儿科内部学术论争D.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9.晚清时期的《点石斋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右面是其中一幅图画《西医治病》(画中字为:都中施医院之西医某君,未谙语言,而治病给药必需详询,方知病之原委……西女某教中人亦好善为怀者愿代某君喉舌之……赴院病人,日以百计)。这反映了 ( )A.中医中药渐趋衰弱 B.西医西药广泛传播C.报刊商业功能增强 D.西学东渐有所发展10.19世纪末,孙宝瑁《忘山庐日记》中针对霍乱等瘟疫的暴发及其应对说:“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这一论述 ( )A.总结了中医药学的成就 B.传播了现代医学卫生观念C.指出了瘟疫流行的原因 D.说明了西医开始传入中国11.19世纪初,英国全科医生已经承担起广大平民的基础性医疗保健工作,他们服务人数更多并且价格相对低廉,成为英国医疗服务市场的主导力量。1886年,英国颁布《医疗法》,开始进入全科医生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这一状况的出现反映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资源分配的社会化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生产技术的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D.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已正式建立12.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每千人的30%降低到1899年每千人的10%左右。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亿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亿、1850年的2.66亿。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源自( )A.医学知识普及并深入发展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D.工业革命向全球拓展13.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14.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明确要“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20世纪60年代天花在中国大陆基本灭绝;白喉和百日咳的发病率也逐年降低。同时研制出“小儿麻痹症”活疫苗和麻疹疫苗。这反映出该时期 ( )A.文学与艺术事业繁荣B.国民经济全面发展C.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D.医疗卫生工作进步15.1945年,杜鲁门提出的为全体美国公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方案因受强烈抵制而未达成,美国大资本家认为这是一个与共产主义有瓜葛的政策。2009年,当奥巴马提议成立由政府经营的保险公司也未成功,且招致口诛笔伐: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是“社会主义医疗”。据此可推知,美国 ( )A.推行商业化的医疗保障制度B.注重协调国内各阶层的利益C.医疗保障的水平领先于世界D.私人医疗保险体制相当合理16.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可概括为“2+6”体系,即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大基本医保制度横向覆盖为基础;以大额医疗费救助金、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医疗救助、医保扶贫六大医保制度政策纵向延伸为补充。这表明当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 )A.城乡统筹,保障极度B.覆盖全民,层次多元C.市场支撑,权责清晰D.免费服务,兼顾公平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主编《中国医学通史》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年份 事件1986年 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2015年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 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9年 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 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摘编自朱建平《中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学发展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改革开放后焕发新生机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代政府常常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防疫措施,率领人民抗击疫病。唐宣宗大中年间,江淮大疫,唐宣宗令受疫肆虐的淮南、武宁军等方镇辖区,以前拖欠政府的缺额钱物摊派先放免三年,三年以后再行交纳。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唐文宗颁诏说:“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宋朝政府大量编辑、印行医书,向各州县加以推广,向老百姓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杭州饥疫并作,染病百姓不计其数。苏轼在杭州建立了很多病坊,“以处疾病之人”,实际是简陋的隔离医院。东汉王充的《论衡》载:“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也告诫人们:“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否则会得疟疾。清代吴子存在《鼠疫抉微》中提醒人们要经常洒扫堂房,厨房沟渠要整理清洁,房间窗户要通风透气。疫势危急时,要避开撤走,找个大树下的荫凉当风处居住,近水当风之处最好,千万不要众人拥杂在一起。——摘编自张剑光、王晓洁《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材料二 十六、十七世纪的西欧社会对瘟疫的认识已较为理性、科学,他们认为瘟疫只是一种自然生理病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防控的。此种观念……为医生等专业人士走向防疫前台提供了机会。许多医生为人们开出了诸如喷洒香水、多吃芦荟、节食、逃跑、放血疗法等防疫措施。尽管这些措施成效微弱,但它至少给了人们一个积极信念,那就是瘟疫是可以防控的,这无形中激发了人们的积极行动,给人们尝试更多方法开启了道路。医学界通过对古希腊医学的研习也初步承认疾病是由机体紊乱或生理等身体内部原因引起的病痛,“这样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支持了治疗观上的乐观主义态度:疾病的康复是把握在人的手中的”。在这种理性防疫观念的指导下,欧洲各国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从而推动了西欧集体防疫行动的发生。——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疫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十六、十七世纪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大公报》作为近代著名报刊之一,是了解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其所刊发的医学广告数量众多,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公报》医学广告(1902—1912年)“狮子牌” 牙粉 “世界上的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新器治病 “美医士柏乐文……携有爱克司光电灯一具,凡脏腑内伤、筋骨损折,以此项也灯照之,皆透澈无遗……见者无不诧为神奇云”戒烟医院 “设戒烟医院总理医务事宜,并遵照政务处章程官制方药……自示之后,无论绅商士庶,均须立志戒烟,到院报名医治,并照章发给丸”牛痘疫苗 “批发零卖,格外克己。天津河北大胡同东亚公司大药房”西医招徒 “电学医生李察博士近欲招请中国医士一位……如有上等精通西医、善操英语之华人……愿就斯席,即请移玉至李察博士处,面订一切,幸勿迟延”华医学堂 “西医诋笑华医也……有鉴于此,特于津门寓第创立华医学堂一区,一为造就专门之医学,二为扶植华医之道统……”——摘编自翟凌枫《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视野下的西医东渐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4分)(2)围绕“中国医疗卫生近代化”这一主题,任选两则广告,分别指出其反映的晚清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播西医过程中是前驱,担当了先锋角色。传教士的到来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带到了古老的中国,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摘编自秦永杰、王云贵《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医学的贡献》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设施匮乏,传染疫病流行,民众健康水平较低,为改变落后的卫生状况,保护更新劳动力,为经济建设作准备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卫生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部分也被上升到保家卫国的政治高度。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主管机构设置上予以配合。在较低水平的城乡卫生环境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能够移风易俗,宣传全新的卫生观念,振奋国民精神,对提升国民体质和实现国家改造具有强大的动员作用。——摘编自李洁《新时代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促进全民健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医学在中国传播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单元质量检测(六) 医疗与公共卫生1.C 根据材料可知,流感这种“烈性传染病的消息频频见诸西班牙报纸”之后,引发了“世人的恐慌情绪”,据此可知,新闻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故选C项。2.C 针灸学建立在经络学基础上,利用穴位针灸治疗疾病,故选C项。3.D 根据材料“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腾空房舍,为置医药”“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可得出这些措施都涉及隔离救治措施,故D项正确。4.C 据材料可知,在苏轼创建“安乐坊”收治患者取得成效后,朝廷仿效、推广医疗机构“为穷人治病”,说明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故选C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A项说法错误,排除;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伤寒杂病论》,排除B项;仅凭古代社会存在疫病不能断定社会矛盾尖锐,且政府设置救治病人的机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5.B 根据材料可知,面对“东汉末年各种疫病流行肆虐”,南阳太守张仲景“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反映了东汉儒士崇尚节义,社会责任感强,故选B项;“不重视”说法不符合史实,张仲景即为政府官员,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据材料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6.D 材料“并将生理、病理、诊断、药物、治疗、预防等各方面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注重整体思维,D项正确。7.B 材料“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强调的是医德对行医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A项;《黄帝内经》不能代表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8.D 据材料可知,曾世荣提出并糅合了中医儿科两个学派观点的新主张,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故选D项;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强调曾世荣继承并发展了中医传统诊疗方法,这是个人成就,并没有化解儿科内部学术论争,排除C项。9.D 根据《西医治病》场景和画中文字解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西医的认可,西学东渐已有所发展,D项正确。10.B 这一论述介绍了现代西方医学中有关疫病的内容,认为疫病的发生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传播了现代医学卫生观念,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医、西医对疫病暴发原因的不同理论,没有涉及中医药学的成就,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瘟疫发生的原因,并非瘟疫流行的原因,排除C项;明末清初,西医开始传入中国,排除D项。11.A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在医疗科学发展和民众卫生需要的驱使下,全科医生成为英国医疗服务市场的主导力量,即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资源分配的社会化,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医疗的进步,并不是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排除B项;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导致,排除C项;西方福利国家正式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12.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西北欧死亡率降低、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学知识得以普及并深入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同人口的增减无关,排除;D项不会导致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排除。13.B 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政府借鉴近代先进国家卫生行政建立近代卫生机构,改变了传统“卫生”概念,反映了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彻底消除”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未反映卫生服务的普及,排除D项。14.D 根据材料“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同时研制出……活疫苗和麻疹疫苗”可知,新中国注重医疗卫生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医疗方面,而不是文艺、经济、教育,排除A、B、C三项。15.A 根据材料提及杜鲁门、奥巴马的医疗改革都未获成功,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推行的是商业化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只为全体美国人服务,故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因为保障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题干没有美国医疗保障的水平同其他国家的比较,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题干强调的是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商业化,没有涉及私人医疗保险体制,排除D项。16.B 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中既有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又有六大医保制度政策纵向延伸为补充,这说明当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特点是覆盖全民,层次多元,故选B项;当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保障适度,有报销比例、封顶线等限制,“保障极度”说法错误,排除A项;“市场支撑”说法错误,排除C项;“免费服务”说法错误,排除D项。17.(1)特点:历史悠久;影响海外(传播范围广);分科体系不断完备(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时代变化面临巨大考验)。(2)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法律;“双百”方针的落实;推行了中医药现代化标准体系;科学家的努力钻研;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认识: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医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精华传承发展下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推动中医药的传播,提高我国中医药的影响力;中医药的发展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可知,影响海外(传播范围广);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可知,分科体系不断完备(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根据材料可知,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唐朝、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代以来,中医学不断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时代变化面临巨大考验)。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法律;根据材料“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了中医药现代化标准体系;根据材料“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家的努力钻研;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医药在改革开放后焕发新生机的原因还包括“双百”方针的落实。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8.(1)措施:免税以减轻疫区民众经济负担;官府派遣医生施药;政府编纂、颁行医书宣传防疫知识;建立隔离场所隔离病人,防止接触;注重个人和饮食卫生;关注环境卫生。(2)影响: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欧洲医学水平的进步;增强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推动了西欧的集体防疫行动。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以前拖欠政府的缺额钱物摊派先放免三年”,可知政府减免疫区税收,以便减轻疫区民众的经济负担;据材料一“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可知政府注重派遣官员和医生给疫区民众施药问诊,以便减轻疫情的冲击;据材料一“宋朝政府大量编辑、印行医书,向各州县加以推广,向老百姓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可知封建政府还会编纂、颁行医书宣传防疫知识;据材料一“在杭州建立了很多病坊”“实际是简陋的隔离医院”,可知人们面对疫病的传播还会采取建立隔离场所的措施来阻断病菌的传播;据材料一“鼠涉饭中,捐而不食”“人大忌食之”,可知部分知识分子和医者在编撰书籍的过程中会宣传个人和饮食卫生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一“经常洒扫堂房,厨房沟渠要整理清洁,房间窗户要通风透气”“近水当风之处最好,千万不要众人拥杂在一起”,可知部分知识分子在编写书籍时还注重提醒人们关注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举措。第(2)问,据材料二“这样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支持了治疗观上的乐观主义态度”,可知近代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传播有利于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促进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据材料二“为医生等专业人士走向防疫前台提供了机会”,可知近代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传播为专业医学人士走向社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近代医学的进步;据材料二“这无形中激发了人们的积极行动,给人们尝试更多方法开启了道路”,可知近代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传播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使人们加强了对战胜疫情的探究;据材料二“欧洲各国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从而推动了西欧集体防疫行动的发生”,可知近代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传播使得部分欧洲国家加强了防疫事务的合作,推动了西欧的集体防疫行动。19.(1)西方医学的传入;清末新政的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改变;思想观念的进步;新闻传媒的推动。(2)“狮子牌”牙粉广告:表现:出现专门的牙科医学和保健手段。影响:提高了民众保健意识;有利于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与现代卫生意识。新器治病广告:表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西方医疗器械得到推广使用。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疾病治愈率。戒烟医院广告:表现:清政府注重民众健康保障;新式医疗就诊方式逐渐普及。影响:有利于改良社会风气,提高公共健康水平;民众讳疾忌医的传统思想逐渐解放。牛痘疫苗广告:表现:公共防疫得到初步发展。影响:提升民众对疫病的预防意识,有利于推动国人的防疫卫生观念的强化;有助于保障民众健康。西医招徒广告:表现:近代医学(西医学)教育在我国初步开启。影响:有利于现代医学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新式人才的培养;为中国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华医学堂广告:表现:传统中医学受到较大冲击。影响:有利于振兴传统医学;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解析:第(1)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据材料“1902—1912”可知清末新政的推行;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文化上,据材料“电学医生李察博士近欲招请中国医士一位”可知西方医学的传入;据材料“美医士柏乐文……携有爱克司光电灯一具,凡脏腑内伤、筋骨损折,以此项也灯照之,皆透澈无遗”可知社会生活的改变;据材料“二为扶植华医之道统”可知思想观念的进步;据材料“《大公报》医学广告”可知新闻传媒的推动。第(2)问,首先,选择广告指出其表现,如“狮子牌”牙粉广告,出现专门的牙科医学和保健手段;其次,分析其影响,如提高了民众保健意识;有利于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与现代卫生意识。第二则广告,如新器治病广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西方医疗器械得到推广使用。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疾病治愈率。[WT][WT]20.(1)背景:西学东渐和传教士的推动;中国近代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的建立;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开明人士对西医的大力提倡;西医在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2)影响: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了科学的卫生观念的传播,部分实现了“移风易俗”;振奋了国民精神,增强了国民体质,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进行。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可知,西学东渐和传教士的推动;根据材料“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可知,中国近代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开明人士对西医的大力提倡及西医在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补充。第(2)问,根据材料“在较低水平的城乡卫生环境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能够移风易俗,宣传全新的卫生观念,振奋国民精神,对提升国民体质和实现国家改造具有强大的动员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科学的卫生观念的传播、部分实现“移风易俗”、振奋了国民精神、增强了国民体质及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进行等角度进行分析。6 / 6(共63张PPT)单元质量检测(六)医疗与公共卫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一战末期,各参战国士兵大规模归国休整,一种烈性传染病的消息频频见诸西班牙报纸,引发世人的恐慌情绪。对报纸中流感的报道,解读正确的是( )A. 西班牙是该烈性传染病的策源地B. 世界大战是传染病扩散的根本原因C. 新闻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D. 欧洲人已形成抗疫共同体的意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流感这种“烈性传染病的消息频频见诸西班牙报纸”之后,引发了“世人的恐慌情绪”,据此可知,新闻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故选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针灸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 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医的精华C. 以经络学为基础D. 受到全世界的青睐解析: 针灸学建立在经络学基础上,利用穴位针灸治疗疾病,故选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下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措施 出处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 发挥地方主导作用B. 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C. 建立完备法律体系D. 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解析: 根据材料“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腾空房舍,为置医药”“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可得出这些措施都涉及隔离救治措施,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患者,医好大量病人,得到朝廷的认可,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安乐坊的日常支出。后来,北宋朝廷在各地设置类似机构,并大量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 )A. 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B. 确立了中医治疗学基础C. 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D. 存在着尖锐的社会矛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在苏轼创建“安乐坊”收治患者取得成效后,朝廷仿效、推广医疗机构“为穷人治病”,说明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故选C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A项说法错误,排除;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伤寒杂病论》,排除B项;仅凭古代社会存在疫病不能断定社会矛盾尖锐,且政府设置救治病人的机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各种疫病流行肆虐,南阳太守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材料体现了当时( )A. 政府不重视百姓医疗健康B. 儒士拥有较强社会责任感C. 医生严重缺乏致疫病肆虐D. 官吏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面对“东汉末年各种疫病流行肆虐”,南阳太守张仲景“亲自在衙门‘坐堂’问诊看病”,反映了东汉儒士崇尚节义,社会责任感强,故选B项;“不重视”说法不符合史实,张仲景即为政府官员,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据材料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中国古代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并将生理、病理、诊断、药物、治疗、预防等各方面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医学理论( )A. 强调辨证施治 B. 吸纳临床经验C. 成果丰富多元 D. 注重整体思维解析: 材料“并将生理、病理、诊断、药物、治疗、预防等各方面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注重整体思维,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 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 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 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 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材料“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强调的是医德对行医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A项;《黄帝内经》不能代表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南宋时,中医儿科形成温补与凉寒两个学派的争鸣。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根据小儿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点,主张攻邪治病,药用寒凉之品,并提出“攻中有补”、辨证施治的医学主张。曾世荣( )A.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B. 在医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C. 化解了儿科内部学术论争D. 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曾世荣提出并糅合了中医儿科两个学派观点的新主张,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故选D项;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强调曾世荣继承并发展了中医传统诊疗方法,这是个人成就,并没有化解儿科内部学术论争,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晚清时期的《点石斋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面是其中一幅图画《西医治病》(画中字为:都中施医院之西医某君,未谙语言,而治病给药必需详询,方知病之原委……西女某教中人亦好善为怀者愿代某君喉舌之……赴院病人,日以百计)。这反映了( )A. 中医中药渐趋衰弱B. 西医西药广泛传播C. 报刊商业功能增强D. 西学东渐有所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西医治病》场景和画中文字解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西医的认可,西学东渐已有所发展,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19世纪末,孙宝瑁《忘山庐日记》中针对霍乱等瘟疫的暴发及其应对说:“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这一论述( )A. 总结了中医药学的成就B. 传播了现代医学卫生观念C. 指出了瘟疫流行的原因D. 说明了西医开始传入中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这一论述介绍了现代西方医学中有关疫病的内容,认为疫病的发生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传播了现代医学卫生观念,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医、西医对疫病暴发原因的不同理论,没有涉及中医药学的成就,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瘟疫发生的原因,并非瘟疫流行的原因,排除C项;明末清初,西医开始传入中国,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19世纪初,英国全科医生已经承担起广大平民的基础性医疗保健工作,他们服务人数更多并且价格相对低廉,成为英国医疗服务市场的主导力量。1886年,英国颁布《医疗法》,开始进入全科医生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这一状况的出现反映出( )A. 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资源分配的社会化B.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 生产技术的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D.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已正式建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在医疗科学发展和民众卫生需要的驱使下,全科医生成为英国医疗服务市场的主导力量,即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资源分配的社会化,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医疗的进步,并不是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排除B项;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导致,排除C项;西方福利国家正式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每千人的30%降低到1899年每千人的10%左右。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亿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亿、1850年的2.66亿。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源自( )A. 医学知识普及并深入发展B.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C. 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D. 工业革命向全球拓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西北欧死亡率降低、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学知识得以普及并深入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同人口的增减无关,排除;D项不会导致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A. “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B. 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C. 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D. 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政府借鉴近代先进国家卫生行政建立近代卫生机构,改变了传统“卫生”概念,反映了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彻底消除”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未反映卫生服务的普及,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明确要“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20世纪60年代天花在中国大陆基本灭绝;白喉和百日咳的发病率也逐年降低。同时研制出“小儿麻痹症”活疫苗和麻疹疫苗。这反映出该时期( )A. 文学与艺术事业繁荣B. 国民经济全面发展C. 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D. 医疗卫生工作进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同时研制出……活疫苗和麻疹疫苗”可知,新中国注重医疗卫生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医疗方面,而不是文艺、经济、教育,排除A、B、C三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1945年,杜鲁门提出的为全体美国公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方案因受强烈抵制而未达成,美国大资本家认为这是一个与共产主义有瓜葛的政策。2009年,当奥巴马提议成立由政府经营的保险公司也未成功,且招致口诛笔伐: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是“社会主义医疗”。据此可推知,美国( )A. 推行商业化的医疗保障制度B. 注重协调国内各阶层的利益C. 医疗保障的水平领先于世界D. 私人医疗保险体制相当合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材料提及杜鲁门、奥巴马的医疗改革都未获成功,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推行的是商业化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只为全体美国人服务,故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因为保障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题干没有美国医疗保障的水平同其他国家的比较,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题干强调的是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商业化,没有涉及私人医疗保险体制,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可概括为“2+6”体系,即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大基本医保制度横向覆盖为基础;以大额医疗费救助金、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医疗救助、医保扶贫六大医保制度政策纵向延伸为补充。这表明当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A. 城乡统筹,保障极度B. 覆盖全民,层次多元C. 市场支撑,权责清晰D. 免费服务,兼顾公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系中既有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又有六大医保制度政策纵向延伸为补充,这说明当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特点是覆盖全民,层次多元,故选B项;当今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保障适度,有报销比例、封顶线等限制,“保障极度”说法错误,排除A项;“市场支撑”说法错误,排除C项;“免费服务”说法错误,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主编《中国医学通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年份 事件1986年 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2015年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 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9年 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 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摘编自朱建平《中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学发展的特点。(4分)答案:特点:历史悠久;影响海外(传播范围广);分科体系不断完备(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时代变化面临巨大考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根据材料“原始社会,人们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可知,影响海外(传播范围广);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可知,分科体系不断完备(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根据材料可知,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唐朝、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代以来,中医学不断发展,具有阶段性(随着时代变化面临巨大考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改革开放后焕发新生机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12分)答案: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法律;“双百”方针的落实;推行了中医药现代化标准体系;科学家的努力钻研;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认识: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医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精华传承发展下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推动中医药的传播,提高我国中医药的影响力;中医药的发展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制定法律;根据材料“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了中医药现代化标准体系;根据材料“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家的努力钻研;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医药在改革开放后焕发新生机的原因还包括“双百”方针的落实。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代政府常常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防疫措施,率领人民抗击疫病。唐宣宗大中年间,江淮大疫,唐宣宗令受疫肆虐的淮南、武宁军等方镇辖区,以前拖欠政府的缺额钱物摊派先放免三年,三年以后再行交纳。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唐文宗颁诏说:“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宋朝政府大量编辑、印行医书,向各州县加以推广,向老百姓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杭州饥疫并作,染病百姓不计其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苏轼在杭州建立了很多病坊,“以处疾病之人”,实际是简陋的隔离医院。东汉王充的《论衡》载:“鼠涉饭中,捐而不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也告诫人们:“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否则会得疟疾。清代吴子存在《鼠疫抉微》中提醒人们要经常洒扫堂房,厨房沟渠要整理清洁,房间窗户要通风透气。疫势危急时,要避开撤走,找个大树下的荫凉当风处居住,近水当风之处最好,千万不要众人拥杂在一起。——摘编自张剑光、王晓洁《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 十六、十七世纪的西欧社会对瘟疫的认识已较为理性、科学,他们认为瘟疫只是一种自然生理病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防控的。此种观念……为医生等专业人士走向防疫前台提供了机会。许多医生为人们开出了诸如喷洒香水、多吃芦荟、节食、逃跑、放血疗法等防疫措施。尽管这些措施成效微弱,但它至少给了人们一个积极信念,那就是瘟疫是可以防控的,这无形中激发了人们的积极行动,给人们尝试更多方法开启了道路。医学界通过对古希腊医学的研习也初步承认疾病是由机体紊乱或生理等身体内部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因引起的病痛,“这样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支持了治疗观上的乐观主义态度:疾病的康复是把握在人的手中的”。在这种理性防疫观念的指导下,欧洲各国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从而推动了西欧集体防疫行动的发生。——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疫的主要措施。(6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措施:免税以减轻疫区民众经济负担;官府派遣医生施药;政府编纂、颁行医书宣传防疫知识;建立隔离场所隔离病人,防止接触;注重个人和饮食卫生;关注环境卫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据材料一“以前拖欠政府的缺额钱物摊派先放免三年”,可知政府减免疫区税收,以便减轻疫区民众的经济负担;据材料一“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可知政府注重派遣官员和医生给疫区民众施药问诊,以便减轻疫情的冲击;据材料一“宋朝政府大量编辑、印行医书,向各州县加以推广,向老百姓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可知封建政府还会编纂、颁行医书宣传防疫知识;据材料一“在杭州建立了很多病坊”“实际是简陋的隔离医院”,可知人们面对疫病的传播还会采取建立隔离场所的措施来阻断病菌的传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据材料一“鼠涉饭中,捐而不食”“人大忌食之”,可知部分知识分子和医者在编撰书籍的过程中会宣传个人和饮食卫生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一“经常洒扫堂房,厨房沟渠要整理清洁,房间窗户要通风透气”“近水当风之处最好,千万不要众人拥杂在一起”,可知部分知识分子在编写书籍时还注重提醒人们关注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举措。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十六、十七世纪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影响。(6分)答案:影响: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欧洲医学水平的进步;增强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推动了西欧的集体防疫行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据材料二“这样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支持了治疗观上的乐观主义态度”,可知近代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传播有利于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促进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据材料二“为医生等专业人士走向防疫前台提供了机会”,可知近代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传播为专业医学人士走向社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近代医学的进步;据材料二“这无形中激发了人们的积极行动,给人们尝试更多方法开启了道路”,可知近代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传播鼓舞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使人们加强了对战胜疫情的探究;据材料二“欧洲各国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从而推动了西欧集体防疫行动的发生”,可知近代西欧理性防疫观念的传播使得部分欧洲国家加强了防疫事务的合作,推动了西欧的集体防疫行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大公报》作为近代著名报刊之一,是了解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其所刊发的医学广告数量众多,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公报》医学广告(1902—1912年)“狮子牌”牙粉 “世界上的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新器 治病 “美医士柏乐文……携有爱克司光电灯一具,凡脏腑内伤、筋骨损折,以此项也灯照之,皆透澈无遗……见者无不诧为神奇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戒烟 医院 “设戒烟医院总理医务事宜,并遵照政务处章程官制方药……自示之后,无论绅商士庶,均须立志戒烟,到院报名医治,并照章发给丸”牛痘 疫苗 “批发零卖,格外克己。天津河北大胡同东亚公司大药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西医 招徒 “电学医生李察博士近欲招请中国医士一位……如有上等精通西医、善操英语之华人……愿就斯席,即请移玉至李察博士处,面订一切,幸勿迟延”华医 学堂 “西医诋笑华医也……有鉴于此,特于津门寓第创立华医学堂一区,一为造就专门之医学,二为扶植华医之道统……”——摘编自翟凌枫《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视野下的西医东渐研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4分)答案:西方医学的传入;清末新政的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改变;思想观念的进步;新闻传媒的推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据材料“1902—1912”可知清末新政的推行;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文化上,据材料“电学医生李察博士近欲招请中国医士一位”可知西方医学的传入;据材料“美医士柏乐文……携有爱克司光电灯一具,凡脏腑内伤、筋骨损折,以此项也灯照之,皆透澈无遗”可知社会生活的改变;据材料“二为扶植华医之道统”可知思想观念的进步;据材料“《大公报》医学广告”可知新闻传媒的推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围绕“中国医疗卫生近代化”这一主题,任选两则广告,分别指出其反映的晚清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狮子牌”牙粉广告:表现:出现专门的牙科医学和保健手段。影响:提高了民众保健意识;有利于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与现代卫生意识。新器治病广告:表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西方医疗器械得到推广使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疾病治愈率。戒烟医院广告:表现:清政府注重民众健康保障;新式医疗就诊方式逐渐普及。影响:有利于改良社会风气,提高公共健康水平;民众讳疾忌医的传统思想逐渐解放。牛痘疫苗广告:表现:公共防疫得到初步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影响:提升民众对疫病的预防意识,有利于推动国人的防疫卫生观念的强化;有助于保障民众健康。西医招徒广告:表现:近代医学(西医学)教育在我国初步开启。影响:有利于现代医学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新式人才的培养;为中国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华医学堂广告:表现:传统中医学受到较大冲击。影响:有利于振兴传统医学;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首先,选择广告指出其表现,如“狮子牌”牙粉广告,出现专门的牙科医学和保健手段;其次,分析其影响,如提高了民众保健意识;有利于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与现代卫生意识。第二则广告,如新器治病广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西方医疗器械得到推广使用。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疾病治愈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播西医过程中是前驱,担当了先锋角色。传教士的到来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带到了古老的中国,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摘编自秦永杰、王云贵《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医学的贡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设施匮乏,传染疫病流行,民众健康水平较低,为改变落后的卫生状况,保护更新劳动力,为经济建设作准备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卫生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部分也被上升到保家卫国的政治高度。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主管机构设置上予以配合。在较低水平的城乡卫生环境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能够移风易俗,宣传全新的卫生观念,振奋国民精神,对提升国民体质和实现国家改造具有强大的动员作用。——摘编自李洁《新时代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促进全民健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医学在中国传播的背景。(6分)答案:背景:西学东渐和传教士的推动;中国近代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的建立;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开明人士对西医的大力提倡;西医在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根据材料“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可知,西学东渐和传教士的推动;根据材料“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可知,中国近代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开明人士对西医的大力提倡及西医在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补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6分)答案:影响: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了科学的卫生观念的传播,部分实现了“移风易俗”;振奋了国民精神,增强了国民体质,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进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根据材料“在较低水平的城乡卫生环境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能够移风易俗,宣传全新的卫生观念,振奋国民精神,对提升国民体质和实现国家改造具有强大的动员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科学的卫生观念的传播、部分实现“移风易俗”、振奋了国民精神、增强了国民体质及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进行等角度进行分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质量检测(六) 医疗与公共卫生.docx 单元质量检测(六) 医疗与公共卫生.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