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基础过关】
一、王室衰微
1.分封制瓦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并委派官员直接管理,官员职位也不再世袭,西周时期的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2.王室衰微:周平王东迁后,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王室统治力大减,已经无力控制诸侯。
二、诸侯争霸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追逐自身利益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具备了条件。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城市中的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实战演练】
1.《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诸侯三门。但考古发掘的东周时秦国宫寝、朝廷遗址却有五门。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商业发展 D.天子独尊
2.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这反映的是( )
A.国都变迁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天子独尊 D.世袭制开始确立
3.春秋时期,有个国家在走向繁荣富强后北上争霸,最终成为中原霸主,从根本上改变了天下的格局,也改变了人们对南方地区的认识。这个国家是( )
A.齐国 B.吴国 C.燕国 D.秦国
4.《文物春秋战国史》中写道:“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十几个大国、强国。”这说明春秋时期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中国逐渐走向分裂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5.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文物中与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相关的是( )
6.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是( )
A.齐国大臣管仲带领民众煮盐,使国富民强
B.《国语 晋语》中记载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
C.越国大臣范蠡经商至家财万贯,天下称陶朱公
D.楚国国王派使者去周都洛邑询问九鼎的轻重
7.“礼崩乐坏”指井田制、分封制、社会等级等奴隶制度在东周时期的崩溃和瓦解,且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增多。下列关于“礼崩乐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战争多针对周边少数民族
B.周王室的衰微是根本原因
C.这一时期诸侯国数量增多
D.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
8.戎、狄等都是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山戎特有的“戎菽”(大豆)因齐桓公征伐而“布于天下”;晋国与戎狄作战时,吸取了其擅长的步战,逐步放弃车战,这反映出春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 )
A.加速了民族交融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政治变革
D.促进了思想发展
9.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遗存话经济】
从这些历史遗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4分)
【图册话争霸】
(2)这两幅图片绘制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故事,请你说一说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背景。(2分)
(3)图片中的两位霸主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1分)他们争霸过程中,大多采用了什么名义 (1分)
(4)有人说:“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害而无一利。”请说一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4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材料一中的工具是什么 (1分)它的用途是什么 (1分)如果让你使用它,你会做怎样的改进 (1分)说明理由(2分)。
材料二 不违(违背)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谷物就吃不完);数罟(口很小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伐木工具)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
依据材料二,请你谈谈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材料三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制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对春秋时期经济、政治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B 题干材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违背周礼规定,僭越礼制,说明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的诸侯势力日益强大。
2.B 在分封制确立的等级秩序下周天子应是天下共主,晋文公作为诸侯却可以“召”周天子参加会盟,说明分封制遭到了破坏,走向瓦解。
3.B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迅速崛起,先后北上争霸,因此这个国家是吴国。
4.C 根据材料“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十几个大国、强国”及所学可知,在春秋争霸过程中,许多中小诸侯国被消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
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
6.A 煮盐业属于手工业,齐国是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通过发展煮盐业而致富,A符合题意;使用牛耕是农业发展的表现,B排除;范蠡经商致富,属于商业发展的表现,C排除;楚王问鼎,反映了周王室衰微,属于政治方面的变化,D排除。
7.D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是指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战争多发生于诸侯国之间;B是表现,而非根本原因;随着诸侯争霸持续,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春秋时期铁制农具与牛耕出现并得到推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各项制度的崩溃和瓦解。
8.A 山戎特有的“戎菽”(大豆)因齐桓公征伐而得到传播,晋国与戎狄作战时,吸取了戎狄的作战方式。中原地区传播了少数民族的作物、作战方式,说明春秋时期的战争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
9.【解析】第(1)题,依据图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出现,牛耕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金属货币开始广泛流通。第(2)题,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拥有强大的影响,他们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第(3)题,齐桓公称霸和晋文公称霸都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其目的是称霸中原,号令诸侯。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题中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结合所学知识,虽然春秋争霸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灾难,但是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如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区域性的统一和民族交融,还促进一些诸侯国进行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出现,牛耕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金属货币开始广泛流通。
(2)周王室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拥有强大的影响,操控政治,竞相角逐。
(3)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尊王攘夷”。
(4)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虽然春秋争霸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灾难,但是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如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区域性的统一和民族交融,还促进一些诸侯国进行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0.【解析】第(1)题,根据图片可知,图中工具为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骨耜,其用途为翻土。改进回答合理即可,如可在上面添加一个横木,便于脚踏使力,提高翻土效率。第(2)题,据材料二内容可知,农业生产要顺应、尊重自然规律;人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过度掠夺资源。第(3)题,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和商业、城市都有所发展;在政治上,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答案:(1)工具:骨耜。用途:翻土。改进:在上面添加一个横木。理由:便于脚踏使力,提高翻土效率。
(2)农业生产要顺应、尊重自然规律;人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过度掠夺资源。
(3)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和商业、城市都有所发展;政治: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