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武城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武城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武城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2cm,3cm,5cm B.5cm,6cm,10cm
C.1cm,1cm,3cm D.3cm,4cm,9cm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10,则它的周长是( )
A.18 B.24 C.18或24 D.14
3.在中,,则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
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 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两角对应相等,且一条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等于( )
A. B. C. D.
7.如图,的度数是( )
A. B. C. D.
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2倍还大,则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对角线的条数是( )
A.2 B.3 C.4 D.5
9.如图,在中,已知点分别为边的中点,且,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2 B.3 C.4 D.6
10.如图,中,,,平分交于于D,于E且,则的周长为()
A. B. C. D.
11.如图,在中,,以顶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边、于点、,再分别以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作射线交边于点,若,,则的面积是(  )

A.120 B.60 C.45 D.30
12.如图.在中,是上一点,于点,于点,且,是上一点,且.下列结论:①;②;③,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
二、填空题
13.三角形结构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斜拉索桥结构稳固,其蕴含的数学道理是 .
14.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15.如图,小明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30°,再前进10m,又向右转30°,…,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 m.
16.如图,在中,,F是边上任意一点,过F作于D,于E,若,则 .
17.如图,在中,,,垂足分别为、,、交于点,已知,,则 .
18.如图,已知,是的外角,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得;若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得;…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相交于点,得.则 .(用含的式子表示)
三、解答题
19.如图,在 中
(1)画出边上的高和角平分线 .
(2)若,,求和的度数.
20.如图, 点在的外部,点在上,交于点, ,.求证: .
21.如图,是平分线上的一点,若.试说明:.

22.如图,画,并画的平分线,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的任意一点P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E、F,试猜想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3.如图,在和中,,,,且点,,在同一直线上,点,在同侧,连接,交于点.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24.如图①,在中,,,过点C在外作直线,于点M,于点N.

(1)求证:;
(2)如图②,若过点C作直线与线段相交,于点M,于点N(),(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5.如图,,点A、B在的两条边上运动,与的平分线交于点C.
点A、B在运动过程中,的大小会变吗?如果不会,求出的度数;如果会,请说明理由.
如图,AD是的平分线,AD的反向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点A、B在运动过程中,的大小会变吗?如果不会,求出的度数;如果会,请说明理由.
若,请直接写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B
6.C
7.A
8.C
9.A
10.C
11.D
12.B
13.三角形的稳定性
14.8
15.120
16.4
17.
18./
19.(1)解: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则,即为所求.
(2)解:在中,,即,
∵,
∴;
在中,,,
∴,
∴.
20.证明:,
,即,


即,
在与中,

21.证明:如图,过点分别作于点,于点,

则,
∵是的平分线,,,
∴,
∵,,
∴,
在和中,

∴,
∴.
22.解:,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P作,垂足是M,N,则,
∵平分,
∴,
∵,
∴,
∵,
∴,
在和中,
∴,
∴.
23.(1)证明:,
∴,
即,
在和中,

≌;
(2),,
∴.
是的外角,
∴.
≌,
∴,
∵是的外角,
∴.
24.(1)证明:于,过作于,





在和中,


,,

(2)解:(1)中的结论不成立,与、之间的数量关系为.理由如下:
于,过作于,





在和中,


,,

25.的大小不变.
在中,由,得,
因为AC、BC分别平分和,
所以,,
所以,
所以;
的大小不变.
证明:因为AC、AD分别平分和,
所以,,
所以,
即,
所以,
又由可知,
所以,
在中,由,,得

,.
理由:因为AC、BC分别平分和,
所以,,
所以,
所以;
因为BC、AD分别平分和,
所以,,
因为是的外角,
所以,
是的外角,
故答案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