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9月)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9月)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政治试题
单选题(每小题2分*25道,共50分)
1.“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C.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D.使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
2.76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书写了辉煌篇章,今天的中国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势不可挡。新中国的成立( )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③意味着在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政权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重庆市某中学开展“追寻红色印记,领悟时代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师生走进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探寻革命根据地创建之路;踏入甘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回顾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壮阔历史。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最有可能了解到( )
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探索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②中国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历史过程
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 )
①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6.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改变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②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④改变近代中国落后状况,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下列对这两个步骤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
④只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鸦片战争后至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现代化梦想,探索救国救民道路,都未能找到正确道路。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的决定因素是( )
A.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B.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改变 D.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9.一首红歌,记录一段峥嵘岁月;一首红歌,象征一面光辉旗帜;一首红歌,讲述一段红色历史;一首红,歌,描绘一个红色故事。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时期——《东方红》
②建设时期——《我为祖国献石油》
③改革开放时期——《春天的故事》
④伟大复兴时期——《翻身农奴把歌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新中国的诞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对“新篇章”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有了主心骨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③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状况等方面的特点逐一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在近代中国( )
①其他政治力量提出的建国方案不符合国情 ②只有无产阶级尝试了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③工人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④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为指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漫画反映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和妄图瓜分中国的情况。结合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帝国主义的入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一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
④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奴隶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公开的而近来是隐蔽的奴隶制始终伴随着文明时代’。”下列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三大奴役形式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②阶级和国家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③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奴役方式相对以往更具隐蔽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 )
①唯物史观 ②形而上学 ③唯心史观 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尽管全球市场动荡,但美国Top10大富豪在2024年财富增加了365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净赚约10亿美元,而许多普通人却在为收支平衡而挣扎。这一现象( )
①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证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将发生因需求不足而导致的经济危机
④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③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马克思提出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这两大发现( )
①吸收和改造了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中有价值的东西
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失去指导作用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科学认识社会发展,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仅就理论上而言,对“资产阶级”的界定实际上是很清晰的。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注释中明确写道,“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共产党宣言》给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下列对资产阶级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以平等、自由等口号掩盖了其国家的阶级属性
②资产阶级带来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
③通过资产阶级这个范畴揭示社会不公平的生产关系根源
④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③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④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能够体现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推广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进步
D.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2.《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②工人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③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的根基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行摧毁
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贯穿并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A.“一化三改” B.“两个转变”
C.中央“八项规定” D.“两个维护”
24.历史学家将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其中,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1919年至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下列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的是( )
A.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的结束
B.改变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创造必要前提
C.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5.为了探索复兴之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骨干分子前赴后继进行了各种尝试,但终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些尝试都不成功的原因是( )
①中国的革命力量尚未出现
②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镇压
③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
④封建主义的势力不够强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3道)
26.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央视综合频道推出,节目中讲述了1929年一段父子对话的故事。
孩子:“爸爸,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
爸爸:“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
孩子:“为什么没有煤了呢?”
爸爸:“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
孩子:“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
爸爸:“因为煤太多了,卖不出去。”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什么经济现象?
这一经济现象爆发的基本特征和原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
第一集《千年局变》,时间跨度:1840年—1911年。本集展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欺凌,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复兴之路艰难起步、曲折前进、充满艰辛的历程。
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1912年—1949年。本集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结合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20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告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政治答题纸
26.(14分)
27.(20分)
条形码粘贴处

(1)
(1)



贴条形码区域
(2)


座位号」
(2)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错误填涂区⊙中缺考标记口
第一部分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
(3)
1 [A][B[C][D]
6A□BICD]
11[A][B]C]D]
2A□B]CD
7A□BC]D
12A□BCD]
3A□B][C]D]
8A□BJCD
13A□B]CID]
4ABCJD
9A□BID
14AJB]CJD
5 A]BCD
10A BID
15A□B]CD
16A□BICD]
21A□BC]DJ
17A□B]CD]
22A□B]CD
18A][BCD
23A□B]CD
19A□BCD
24A□BCID
20A B]CD]
25A BJC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8.(1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政治答题纸
姓 名 班 级 考 场 座位号 条形码粘贴处
贴条形码区域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 错误填涂 %^&* 缺考标记 ` 是否借读 ` 是否作弊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一一诊政治答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C D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D B B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A D C
1.C
【详解】A: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A错误。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B错误。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C正确。
D:在建立新中国的基础上完成社会主义革命,D错误。
故本题选C。
2.D
【详解】③④: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飞跃,建立起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④正确。
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①排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没有实现国家富强,②排除。
故本题选D。
3.B
【详解】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起点,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1927年南昌起义(早于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但井冈山实践体现了党在革命道路上的自主探索,①正确。
②:“中国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指新中国成立,属于1949年的历史,与井冈山(1927年)和长征(1934-1936年)的时间阶段不符,②不选。
③: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首次成功实践(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长征的胜利也体现了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能力,③正确。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始于1956年,与活动涉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1921-1949年)无关,④不选。
故本题选B。
4.B
【详解】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①排除。
②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②④正确。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不是难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③不选。
故本题选B。
5.C
【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A不选。
B:土地改革完成,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B不选。
C: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C符合题意。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D
【详解】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①排除;
②④: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②④正确;
③: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③排除。
故本题选D。
7.B
【详解】①②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①②④正确;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③错误。
故本题选B。
8.A
【详解】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的,A符合题意。
BD: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是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的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BD不选。
C: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C错误。
故本题选A。
9.C
【详解】②③:红歌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进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所产生并广为传唱的艺术歌曲,②③对应正确。
①④:《东方红》对应的是延安时期而不是井冈山时期,《翻身农奴把歌唱》对应的是建设时期而不是伟大复兴时期,①④对应错误。
故本题选C。
10.D
【详解】③④: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③④正确。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有了主心骨,①错误。
②: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②错误。
故本题选D。
11.B
【详解】①④: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一方面是因为其他政治力量提出的建国方案不符合国情,不被人民群众认可;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导,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革命性,①④正确。
②:近代中国为探索复兴之路进行尝试的,不仅仅是无产阶级,还有其他解析,②排除。
③:题干考查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原因,该说法只说明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并未指明原因,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2.C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排除。
②④:漫画和材料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况,表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一,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②④正确。
③:漫画不反映资本主义道路是否适合近代中国,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①④:无论是奴隶制、农奴制还是近代的雇佣制,都属于剥削制度,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方式相对于奴隶制和农奴制更具有隐蔽性,①④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文明时代的剥削制度,没涉及阶级和国家的产生,②不符合题意。
③:两大对立阶级的斗争只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4.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①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②③: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D
【详解】①: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加剧,不等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力不再发展,“已经不能” 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富豪财富大增与普通人收支挣扎的反差,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间矛盾 ),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总根源,②正确。
③:题干现象体现的是贫富差距,不是直接表明会因需求不足发生经济危机,③排除。
④:这种贫富分化等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无法解决的,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6.B
【详解】①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①④正确。
②③: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②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7.B
【详解】①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吸收和改造了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中有价值的东西,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③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今天仍有指导作用,②错误。
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8.D
【详解】③: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这一范畴,揭示了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私有制)。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无产阶级,体现了生产关系的不平等本质,③正确。
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制矛盾)将导致其灭亡,之后进入无阶级社会,④正确。
①:资产阶级国家以自由、平等为口号,但其本质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这一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但材料不涉及国家属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资产阶级推动了机器大工业和交换方式的变革,这是《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肯定,但题目更侧重于分析社会不公平的生产关系根源和资产阶级的灭亡,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9.A
【详解】①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②正确。
③: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排除。
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0.C
【详解】①③④: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1.A
【详解】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A正确。
BCD:水利事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和城市的繁荣,都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是主要标志,BCD排除。
故本题选A。
22.B
【详解】①③:“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一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句话强调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的根基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行摧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①③正确。
②:材料强调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的根基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行摧毁,未涉及革命步骤,②排除。
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于贯穿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但并不能贯穿并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3.A
【详解】A: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故A正确。
B: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指的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B不符合题意。
C:中央八项规定全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聚焦党的作风建设的八条具体规定,C不符合题意。
D:“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4.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AB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的结束;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创造必要前提;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在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5.C
【详解】①: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革命力量已产生,①排除。
②③:为探索复兴之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的尝试,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这些尝试不可能彻底成功,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共同阻挠和镇压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②③正确。
④:当时的封建势力有相当庞大的规模和较大的势力,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6.14分
(1)经济危机3
(2)生产相对过剩3
①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②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的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4
20分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2)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4
(3)意义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5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
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
28.16分①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4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或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4
③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
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4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试卷类型 编号 标准答案 客观题类型 满分 漏选单得分 漏选非单得分 子科目 枚举内容 枚举分值 答案区间 题型 题库科目编号 知识点编号 知识点名称
A 001 C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02 D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03 B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04 B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05 C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06 D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07 B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08 A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09 C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10 D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11 B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12 C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13 B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14 C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15 D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16 B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17 B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18 D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19 A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20 C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21 A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22 B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23 A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24 D 单选 2 0 0 无 ABCD
A 025 C 单选 2 0 0 无 AB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