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进行材料分析,理解联系的特征,认同马克思主义联系观。
科学精神:通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公共参与:通过掌握联系的内涵及特征,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分析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蝴蝶效应,结合教材正文28页内容思考什么是联系?我们应如何应对学习和生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 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1.联系的含义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作为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海岸植物群落,红树林牢牢抓住海岸湿地,顽强抵御着海浪、台风的冲击,是渔民眼中的“海岸卫士”,也是大自然赐予海南最美的海岸景观。然而,在几年前,海南多处红树林湿地周边有许多养殖塘,养殖污水流入红树林,导致红树林湿地遭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出现退化。
材料一: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差序格局”和“六度分隔理论”。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差序格局”,用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组织结构。在他看来,中国人的交往圈,就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六度分隔理论”:在正常的社会交往条件下,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
超过六个。世界上每一个独立的人,通过关系纽带相互交织,可以形成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
材料二:
人类社会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论语》中提到,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知新”,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践。学了知识要实践,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
材料三:
人的认识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原理总结
(1)原理一: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近年来,海南推进红树林等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大力开展退塘还林、退塘还湿等专项行动,并通过划定保护区城、完盖其础设施建设、严控污染源等举措,对红树林湿地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海南红树林湿地面积达到98242亩,广泛分布于沿海各市县,共成立了9个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3个红树林湿地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材料四: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③ ④ ⑥
① ② ⑤
①地震 ② 海啸 ③美国派出航空母舰赴日本救灾 ④东京电力公司用钢墙拦高放射性污水 ⑤地震引发日本岛部分沉没 ⑥中国政府对日本紧急援助2万吨燃油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分类(与实践的关系而言)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 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 )
( 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 )
(2)原理二:联系具有客观性
蝙蝠身上原有病毒
如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与人类的联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原理总结
(2)原理二:联系具有客观性
补充: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3)原理三:联系具有多样性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本质联系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原理: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原理总结
(3)原理三:联系具有多样性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习近平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材料五:
合作探究1:说明材料中的整体与部分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2:结合材料,说明整体和部分在地位、作用和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合作探究3: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知识,说明民族复兴艰巨的任务在农村的理由。
(1)相互区别
① 含义不同: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1.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②地位、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二者相互依赖:
整体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
整体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拓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03
02
有序性
整体性
01
整体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备的功能
有序性
系统内部结构是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结构有序合理,就会促进系统的发展,结构无序或不合理则阻碍系统的发展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齐威王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系统
系统

着眼系统的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不局限于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
根据对方的部署,按照马的等级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内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方法论]
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②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③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原理总结
(4)原理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本课小结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四个要求
四个概念
联系
整体
部分
系统
两对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两对特征
联系的三个特征
系统的三个特征
联系普遍性要求
联系客观性要求
联系多样性要求
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
1. (2020·江苏省高考真题)有些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有研究表明,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越不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当学习任务比较难时,越熟悉背景音乐歌词的语言,背景音乐对学习的影响越小。这启示我们
A.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局部的变化制约整体功能
C.事物的量变必然促成质变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D
牛 刀 小 试
2、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从哲学上看,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旨在
①从整体出发,使各个要素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
③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实现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的理想效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B
牛 刀 小 试
课后思考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我们应如何规划好自己的一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