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师友”课堂《湖心亭看雪》导学案设计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姓名:【目标导航】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2.欣赏西湖的雪景,学习白描手法和写景、叙事、抒情的方法。3.理解作者的文人雅趣,体会作者心中的亡国之痛与家国之思。【素养生成】◎学习任务一:知识盘点一、字词检测1.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1)是日更定矣 更定:(2)余孥一小舟 孥:(3)拥毳衣炉火 拥: 毳:(4)雾凇沆砀 沆砀:(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_(7)是金陵人,客此 客此:(8)舟子喃喃曰 舟子:(9)莫说相公痴 相公: _2.非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 绝:(2)是日更定矣 是:(3)上下一白 一:(4)惟长堤一痕 惟: 痕:(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7)及下船 及:二、句子翻译1.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断句(至少划1处)1.湖中人鸟声俱绝 2.独往湖心亭看雪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四、文意探究●词句赏析1.作者以“ ”(用原文句子填空)来描写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一个“一”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刻画出了大雪的威严。2.“拉余同饮”,一个“ ”字,写出对方的热情;“强饮三大白”,一个“ ”字,写出作者的性情。●情感分析文中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事实上还有舟子相随。此处的“独”字应如何理解 文中作者的情感被舟子总结为一个“痴”字,这个“痴”字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学习任务二:金题集训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甲】《湖心亭看雪》全文【乙]】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②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贵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舣( yǐ):同“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余孥一小舟 孥: (2)拥毳衣炉火 拥:(3)以故二鼓以前 以故: (4)席其上 席:2.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3.两篇文章都写游览西湖的经过,两文都只写夜游西湖,《西湖七月半》重点描写西湖七月半晚上, 的情景。而《湖心亭看雪》重点描写 的经历和见闻。(2分)4.【甲][乙]两文都写游西湖,虽有不同,但作者的心境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一下。(6分)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甲]《湖心亭看雪》全文【乙】从武林门 而西,望保叔塔②突兀③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⑤,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节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①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②保叔塔:应作“保俶塔”,在西湖边的山上。③突兀:高耸的样子。④昭庆:西湖的寺庙名。⑤娥:美女的黛眉。⑥东阿王:即三国魏国的曹植,曾封东阿王,曾写《洛神赋》。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及下船 及:(3)即棹小舟入湖 棹: (4)花光如颊 颊:2.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