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学年八年级上册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年学年八年级上册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同步导学案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教学目标
①历史解释:知道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百团大战等)、皖南事变、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史实。
②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材料,知道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付出了巨大牺牲。
③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通过黄土岭伏击战、百团大战等,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的作用。
④时空观念:通过观察《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认识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
⑤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树立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贡献,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面战场抗战;敌后战场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百团大战。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理解。
考点梳理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概况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于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余人
影响 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徐州会战 概况 著名战役: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结果 为避免被日军合围,中国军队放弃徐州
武汉会战 时间 1938年6—10月
战况 著名战役:万家岭大捷,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予重创;整个战场形势不利,中国军队有序撤出
影响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 1940年,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中国军队最终获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大片土地
易错易混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开辟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指挥中枢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击毙日本中将阿部规秀)等伏击战的胜利。
3.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8月-1941年1月 地域 华北 指挥 彭德怀
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后续 日军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4.影响: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三、坚持全民族抗战
1.日本改变侵华策略
(1)策略: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改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2)影响: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全民族抗战表现:
(1)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2)台湾人民通过多种方式打击日本殖民统治和战争政策。大批爱国台胞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战。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同盟建立: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四国领衔,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2年初开始;在仁安羌战役中,解救出英缅军第一师;1942年5月,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1943年10月开始对日军发起反攻,最终取得入缅作战胜利。
3.开罗会议:
时间 1943年 主要参与国 美、英、中
成果 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应归还中国
4.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敌后战场牵制抗击了侵华日军50%以上)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同步专训
1. 1940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路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 我军应以使用建议:诊断区·检测薄弱(积极的行动 开展较大的胜利的战斗。”在此情况下我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 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C.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D.发动百团大战,振奋抗战信心
2. 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的作战方法,突出表现为:(一)埋伏袭击,出其不意;(二)以多击寡,以强击弱;(三)灵活机动,打了就走。这种战法是(  )
A.阵地战 B.游击战 C.消耗战D.攻坚战
3. 下列历史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 B.敌后战场的奋勇杀敌
C.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 D.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4. “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上,全团战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这场战役(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C.促使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展现出军民不畏强暴的抗战精神
5. 有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蝶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 ”歌词中两场战役的指挥者分别是(  )
A.李宗仁、林彪 B.李宗仁、彭德怀
C.张自忠、左权 D.张自忠、林彪
6.1938年5月,美国《生活》杂志报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比如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一一台儿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台儿庄战役(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7.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室主任刘庭华说:“正面战场在其最高当局消极抗战的错误政策引导下,‘敌人来了招架一下,敌人退了袖手旁观’,但……如果只有一个战场,那么日军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集中全力于一线作战,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其占领区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不断增强其战争力量 虽然两个战场的配合并未尽如人意,但两个战场都功不可没。”上述材料强调 (  )
A.国共两党合作并未尽如人意 B.国民党消极抗日致使战争溃败
C.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缺一不可
8.1939年1月,毛泽东在为《八路军军政杂志》撰写《发刊词》时明确肯定:“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由于上级领导的正确,由于指战员的英勇,由于友军的协助。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据此可知,毛泽东意在强调(  )
A.人民是坚持抗战的坚强后盾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贡献
C.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主战场 D.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力援助
9.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如下图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A.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 B.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D.美苏英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10.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遭到封锁,武器供应严重不足。为此,中共中央指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武器,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最终1939年4月,他们设计出无名氏马步枪,次年结合山地游击战特点,又加以改进设计出八一式马步枪。这有利于(  )
A.推动百团大战胜利进军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C.推动国共合作继续深化 D.推动正面战场抗战的不断发展
1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9月26日致电台湾朱立伦,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期望两党登高望远,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守民族大义……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回望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携手】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外敌入侵】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同仇敌忾】
材料三: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国共携手,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2)材料二中,针对“沈阳日军行动”蒋介石的态度如何?导致怎样的结果?
(3)材料三中“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个。
(4)综合上述材料,回顾国共两党的历史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
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叶挺将军曾这样评价万家岭战役:“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材料三】8个月中,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50万—60万人,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千米,6000万人民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
(1)材料一中被李宗仁誉为“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万家岭大捷”是哪次会战中的战役 该会战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一下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参考答案
1-10 DBDDA BDBBA
1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创办了黄埔军校,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蒋介石的态度是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东北三省沦陷。
(3)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示例一】
观点: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国共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论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推动北伐顺利进军,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1936年,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结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国共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示例二】
观点: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论证:①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合作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正面战场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罕、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抵抗大量日军。1940年,八路军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结论: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国共两党的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我们要坚持民族团结,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12.(1)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
(2)会战:武汉会战。影响:该会战历时4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振奋了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极大消耗了日本的实力,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丧失国土,损失严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