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导学案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抗战的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认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教学目标①历史解释:知道中共七大、日本投降等史实。②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共七大,认识到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③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抗日战争胜利,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到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教学重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理解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考点梳理一、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1.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2.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1938年5月,为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3.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各项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政权建设 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经济策略 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土地政策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各阶级抗战积极性5.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6.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二、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时间、地点:1945年4月至6月,延安。2.内容(1)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1.加速胜利的因素(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2)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2.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3.胜利意义(1)国内: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②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2)国际:①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华民族赢得崇高的声誉。同步专训1. 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1941年,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由此可见(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力严重不足B.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C.中国战场上只有中国人民在积极抗日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 新闻稿《朱总司令命令冈村宁次投降》:“冈村宁次将军:一、日本政府已正式接受波茨坦宣言条款宣布投降……”该新闻发表于( )A.1937年 B.1938年 C.1942年 D.1945年3.“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这句话表述的是抗日战争的(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意义4.“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后漫长的时间里,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族,是何立场,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身处何地,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全民族抗战 B.美国和苏联的援助C.日本综合国力下降 D.国际的谴责5.老照片承载着记忆,记录着历史,见证着变迁。下列老照片共同见证了(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毛泽东和蒋介石谈判期间合影 出席1945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A.抗日战争的胜利B.国共两党由合作抗日走向对抗内战C.和平建国的实现D.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6.中共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这些实际斗争及其经验,不可避免地要形成自己的伟大的理论”“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理论”是( )A.毛泽东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D.共产主义7.下表是某公众号新一期历史学习专题推文的内容,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学习主题是( )图片 李宗仁组织军队就战照片书籍 《血肉长城:徐州会战》《墨兵江汉:武汉会战》地图 《淞沪会战示意图》A.正面战场的抗战 B.局部抗战的开始C.敌后战场的抗战 D.抗日战争的胜利8.纪录片《中国远征军》中缅甸盟军统帅部决定以曼德勒为依托,集中中英优势兵力与日军决战。英缅联军陷入重围,中国远征军前去救援。800名中国勇士对阵七千名敌人,在曼德勒会战中彰显英雄本色。中国远征军把日本人赶下印度洋 该史实可以用来佐证( )A.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C.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9.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组织工农运动,支援北伐进军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支援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10.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会议,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此次会议的召开( )A.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方向11. 14年奋斗,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7年以来,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国副”,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更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最终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材料二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 万人……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战略战术运用得成功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材料三 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渗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摘编自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材料四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发展迅速的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自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次经典战役。(4)开放性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今天我们应如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12.日本挑起侵华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各界团结一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各界声援黑龙江将士抗敌通电、募款综合统计表(1931年11月——12月) 工商 学界 工界 教育师 妇养 亮亮 市区党部 其他 月计合计 通电(次) 52 21 20 3 7 7 13 4 127募款(次) 50 22 27 3 -1 6 3 2 113|————摘编自强重华《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1931——1945)》材料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快形成,这是中国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保障。在政治上,坚持调动人民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热情,充分吸收不同阶层人士加入抗日民主政权;在军事上,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动员组织人民群众保家卫国。事实上,正是依靠人民的支持,游击战争才汇成了淹没敌人的汪洋大海。————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是人民的战争》(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并结合相关史实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保障”。(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原因。参考答案1-10 DDDAD AADCD11.(1)背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后果: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沦陷,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2)原因:①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成功;②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3)作用:正面战场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敌后战场对日军进行牵制、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激沪会战。散后战场:百团大战。(4)做法:珍爱和平;国家强盛,敌人不敢来犯。12.(1)现象:社会各阶层抗日救亡情绪高涨。 原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部在江桥抗击日军。(2)理解: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全国各界、各族人民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团结了中国一切可团结的抗日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保障。(3)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有效配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抗日战争;中华民族进行全民族团结抗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