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因不理解杆的弹力方向而出错1.如图所示为位于水平面上的小车,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现使小车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对小球的弹力一定竖直向上B.杆对小球的弹力一定沿杆向上C.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mgD.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易错点2 分析物体瞬时加速度出错2.(2025四川攀枝花期末)质量相同的A、B、C、D四个小球用轻质弹簧和轻绳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并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火烧细绳b,则在细绳b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球加速度大小为2g、方向竖直向上B.B球加速度大小为2g、方向竖直向上C.C球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D.D球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易错点3 对水平传送带限速条件判断不清而出错3.(多选题)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右侧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块以初速度v2水平向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此时其速率为v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3有可能大于v1也大于v2B.v3只可能等于v1或者等于v2C.如果传送带不转动,则物块可能从传送带左端滑落D.如果传送带不转动,则物块最终将停止在传送带上易错点4 认识不清超重与失重的实质而出错4.(2025四川部分高中期末)蹦极是一项极限运动,为了追求刺激,从高台一跃而下后被弹性绳拉着运动。如图,小王是蹦极爱好者,某次她在系好弹性绳的前提下,站在高台边上轻轻一跃,从高台上跳下。关于小王的下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下落过程小王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绳子拉直前小王处于失重状态,拉直后处于超重状态C.绳子刚拉直时,小王的速度达到最大值D.绳子拉直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小王的速度才达到最大值思想方法练一、加速度分解法方法概述 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而有的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这时有Fx=max,Fy=may。如P84第5题、P85第9题就应用了此方法。1.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电梯面的压力大小是其重力的,则人与电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二、整体法和隔离法方法概述 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连接体问题时,若将连接体作为整体,则不必分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需分析外界对整体的作用力,从而简化分析过程,加快解题速度,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法”;题中若求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必须将物体隔离出来,化内力为外力,才能求解,这就是“隔离法”。如P95第5题就应用了此方法。2.(多选题)(2025四川眉山期末)如图所示,5块质量均为m的相同木块依次排列成木块组。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推着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过程中突然撤走木块5后 ( )A.木块组将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木块组的加速度变为C.第2块木块对第3块木块的弹力大小变为0.6FD.第3块木块对第4块木块的弹力大小变为0.25F三、临界条件法方法概述 一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利用临界条件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称为临界法。3.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求A与B的加速度大小。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1.D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加速度a大小变化时,杆对小球的弹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发生变化,方向不一定沿杆,但一定是斜向上,且F>mg, A、B、C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F=,D正确。错解分析 解此题时易错误地认为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且方向不变。求解固定杆的弹力问题时,一定要明确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会改变,具体应该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2.B 烧断细线之前细线b的拉力为T=2mg,在烧断细绳b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发生突变,A所受的合力依然是零,则aA=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B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为aB==2 g,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C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为aC==2 g,方向竖直向下;D所受的合力依然是零,则aD=0,故选B。错解分析 本题在分析A、D的加速度时易出错,剪断轻绳后,弹簧的弹力不变,细绳a的弹力突变,A、D的合力始终为零,B、C的受力发生突变,分别求解B、C的瞬时加速度。3.BD 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μg。物块先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v1>v2,返回过程中物块一直匀加速运动到水平面,则v3=v2,若v1错解分析 此题出错的原因是不清楚物体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时,最大速度不能超越传送带的速度。4.D 绳子拉直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速度增大;绳子拉直后,开始时拉力小于重力,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当绳子拉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绳子的拉力大于重力时,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速度减小,直到速度减为零。故选D。错解分析 不能从运动方向来判断超重、失重现象,超重、失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无关,向下运动不一定是失重。要从加速度的方向来判断超重、失重现象,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包括斜向上)时处于超重状态,可以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包括斜向下)时处于失重状态,可以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思想方法练1.答案 解析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如图(b)所示,有沿x方向:f=max=ma cos 30°沿y方向:N-mg=may=ma sin 30°由题意可知N=mg解得=。方法点津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 常规思维是分解力, 但对于有些问题,对力进行分解显得十分烦琐,这时我们可以转换思维角度, 分解加速度, 化繁为简。2.AD 设每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把5块木块看成整体,一开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5f,当运动过程中突然撤走木块5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4f=4ma,解得a=,可知木块组将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组的加速度变为,故A正确,B错误;以第1、2块木块为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23-2f=2ma,解得第2块木块对第3块木块的弹力大小变为F23=0.5F,故C错误;以第1、2、3块木块为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34-3f=3ma,第3块木块对第4块木块的弹力大小变为F34=0.25F,故D正确。故选A、D。方法点津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用原则(1)当物体各部分加速度相同且不涉及求内力的情况,用整体法比较简单;(2)若涉及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时必须用隔离法;(3)整体法与隔离法在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常常需要结合起来运用,这将会更快捷有效。3.答案 见解析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m=μmg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ABm=2μmg因此要使B能够相对地面滑动,A对B所施加的摩擦力至少为fAB=fBm=μmg<2μmg所以,当F≤μmg时,A、B静止不动,加速度都为0。当A、B刚要发生相对运动时,A、B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B整体有F-μmg=3ma对B有2μmg-μmg=ma解得F=3μmg当μ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B的加速度aA=aB==-μg。当F>3μmg时,A、B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F-2μmg=2maA对B有2μmg-μmg=maB解得aA=-μg,aB=μg。方法点津 本题中力F的大小不同时,A、B的运动状态不同,对于此类问题应该先找出临界条件,再加以分析。出现临界状态时,既可以理解为“恰好出现”,又可以理解为“恰好不出现”。习题中常常出现“正好”“恰好”“最大”“最小”“刚能”“至少”“尽快”“不超过”等一类特殊词,这些词往往暗示着临界状态的存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